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婕 《大观周刊》2012,(41):50-50,49
自古以来,日语都是受汉语影响较多的语言,日语中很多词的用法及意义与汉语存在着诸多共性。日语中的很多量词源于汉语,但随着长期的语言发展,日语的量词在用法和意义上又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由此可见,中日两语中的量词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本文从汉日对比的角度出发,对两语量词的用法和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小型图书馆日文文献回溯建库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便、快捷的“日文拼音输入法”,适用于不同层次日语水平的用户,可以解决小馆因缺少日语专业人才,日文输入难的问题,对日文文献回溯建库及读者检索都具有推广价值。从吸取的教训和指导思想、人员分工和工作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介绍了本馆日文文献回溯建库工作。从需要完善OPAC、开展文献交换和建立区域性日文文献编目中心三个方面谈了个人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味”这个词,日语发音是“阿积”,它不仅表示味道,还包含感受、体会种种意思。一次在课堂上,森可昭先生刚好使用了“味”这个词。先生说,地方报有一种特殊的“味”,那是在大报工作体会不到的。听了觉得颇能传神。  相似文献   

4.
肖雯 《大观周刊》2012,(39):281-281
本文主要论述了日文中的道歉语和中文中道歉语的语用表达异同比较。就是研究比较中文“对不起”与日语“亨办圭世允”的语用异同,但同时更重要的是从中找出中日文化的文化差异,促使日语研究者在研究语言同时不忽视文化差异。同时,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了解中日文化差异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盘”始见于《中国图书商报》1996年11月13日第573期陈昕同志《图书市场呼唤中盘雄起》。但“中盘”一词,作何解释,源出何处,文中未有说明,却颇费琢磨了。查遍所有常用的汉语词书,未见“中盘”。最后在《汉语大词典》上查到了,解释是“围棋术语,指布局完成,进入关系全局胜负的激战阶段”。再查《日汉辞典》和日本权威词书《广辞苑》,都有“中盘”,解释与《汉语大词典》略同,又查从日文翻译过来的介绍日本出版发行情况的各种书籍以及从日本访问回来所写的  相似文献   

6.
日语图书编辑方法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欣 《编辑之友》2011,(9):86-87
随着我国出版事业的不断繁荣与发展,外语图书在我国图书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也越来越大。在我国,学习日语的人数仅次于学习英语的,各种日语图书,包括日语教材、中日文对照读物等在图书市场上逐渐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作为日语图书编辑,只有  相似文献   

7.
“广告”一词在近代中国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广告虽然起源很早,但直到19世纪末,我们的语言文字中还没有出现"广告"一词,古人习惯使用的是"告白"、"声明"等词。"广告"一词以汉字形式出现,依据现存史料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在旅日华侨的资助下,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清议报》,在1899年4月30日出版的第十三期中,该报刊出了用日文撰写的招揽广告的告白《记事扩张卜广告募集》,这是中国人自办刊物中第一次使用"广告"一词,但此时的"广告"尚属  相似文献   

8.
一 “御宅族”(おたく/otaku)指的是ACG(Anime,Comics,Games,即动画、漫画、电子游戏)文化的狂热爱好者。“御宅”(おたく/otaku)一词在日语中本是一个并不常用的敬语,原意是“贵府”“您家”,也可以引申为“您”“阁下”。在出品于1982年的日本动画片《超时空要塞》中,主人公林明美和一条辉曾使用这个词来互相称呼,引起许多动画迷的争相模仿。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对新闻出版的研究偏重于报纸和图书,近年发表的有关杂志、期刊的论著明显增多,这是个可喜的现象。对于“杂志”和“期刊”的词源和概念,研究者有不同的说法,这里想介绍一下所知的情况,并谈谈个人的浅见。刘正埮、高名凯等编《汉语外来语辞典》认为中文“杂志”一词源自日文“雜誌”,意译英语magazine。张觉明的《现代杂志编辑学》也认为“杂志一词应是渊源于日本语言文字的移植”,说“Magazine一字在中文的译名并不是‘杂志’(此词系日人先用,日本人把各种定期出版物都叫杂志),而是一个很特别的  相似文献   

10.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使用量词似乎并不困难,却也往往会出错。五月三十一日、六月一日两天的《北京晚报》上就有三处量词使用不当:一是五月三十一日第一版一篇文章的标题“本市有三十六户饭馆恢复老字号”中的“户”,二是六月一日第四版上“国内外儿童图书展览”的消息报道中“国外图书为一千三百多件”中的“件”,  相似文献   

11.
长宁区图书馆的日文图书专架,不仅受到日语爱好者的青睐,也引起了日本朋友的极大兴趣和注目,日本神奈川民间送书友好协会代表团日前访问了该馆。作为本市唯一的一家以图书交流形式开展中日民间文化交流活动的区级公共图书馆,自1984年以来,已接受了日本神奈川送书协会的日文赠书一万多册,内容有文艺小说、历史地理、民风民俗等。其中的世界百科全书、社科类丛书和各学科词典等具有一定的收藏和使用价值。该馆择其精华,开设  相似文献   

12.
日本国会图书馆从1971年开始研究日语的汉字处理,1972年用电脑编制日文期刊目录,1977年研制日本机读目录,1979年确定日本机读目录(即MARC)的格式,并生产机读目录磁带。1982年开始建立日  相似文献   

13.
"御宅族"一词源于日语的"OTAKU",近年来频繁出现在国内的各类媒体上。"御宅族"在汉语中出现后,产生出新的词义和用法,使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本文主要探讨"御宅族"在词义、用法上的变化并对其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反故"、"反故纸"、"披反故纸"从六朝或唐代文献中出现沿用至清代,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从唐代就开始出现歧误,至今莫衷一是.为此,本文依据相关史实,对文献用例细加剖析,并参证日文,以求得对这几个词语的正确解释.  相似文献   

15.
打开收音机或是翻开广播节目报,有时听到或看到“专栏”、“栏目”之类的词句,我觉得不合适.显然,这类词是从报刊移植过来的.尽管广播、报纸都属新闻这一行,有不少行话、术语可以通用,但“专栏”、“栏目”等词,是根据报刊有版面、页数之说,创造的专用术语.它们指的是“报刊按内容划分的版面”,或是报刊上“性质相同  相似文献   

16.
1995年11月7日解放日报第四版刊有一篇题为《涉嫌谋杀拉宾凶手兄弟被捕》的新闻稿。笔者觉得,这则标题上“兄弟”二字及内文中“……这名嫌疑犯叫哈盖·阿米尔,是4日向拉宾开枪的凶手伊格尔·阿米尔的兄弟”一句中“兄弟”一词的用法,都有值得商榷之处。首先,它不符合“书面用语”的规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兄弟”一词的解释之一确为“弟弟”,但注明只能作“口语”用。然而,当它上了报纸,显然就成了“书  相似文献   

17.
武礼 《报刊之友》2010,(1):64-64
若干年前读报,最初看到“粉丝”一词,我还误以为是平时吃的“粉丝”,后来联系上下文觉得意思不对,问了别人后才知此处“粉丝”是网络用语,意为“追星族”之类。后来读多了,其意也更明了了。最近读报又一个词被卡住了,即“偷菜”,而且这个“偷菜”是整篇文章的中心词(文章题为《做贼偷瓜起早偷菜》当休矣——请见11月20日《解放日报》),  相似文献   

18.
平保兴 《中国索引》2010,8(1):58-60
本文认为,“索引”一词最先由王国维先生从英文传入我国,出现于1910年5月9日《学部官报》第一百十九期,早于林语堂从日文引入的“索引”。王国维不仅是西方索引的传播者,而且是索引的编制者,在二十世纪中国索引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地、得”都属于实词的结构助词。在语言文字中它们经常附着在词和词组后面,帮助所附着的词和词组同别的词结合在一起。在口语里“的、地、得”都读轻声。如“祖国伟大的母亲”、“我轻轻地呼喊”、“这首诗写得好”。在句子中,“的”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表示它前面的词或词组是定语。在一般情况下,它后面的词大都是名词。例如:参观团来到了我们的学校。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翻阅大量的中日文献资料,从语言、历史以及中日文化交流角度等多角度,对日语的“唐音”现象进行考证.依据史料的记载和考究,作者证实唐音传入的确切时间不是唐朝,而是宋、元、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