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机器人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领域。机器人发展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新技术发展的推动,二是新应用的拉动。从这两个方面,推动和拉动了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当机器人最开始出现的时候,机器人和人在同样的环境里工作,发展机器人主要的目的是代替人。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机器人简单的代替人,现在发展到可以扩展人的能力,机器人除了能够干一些人能干不想干的工作以外,还能干一些人干不了的工作。比如机器人联网后,我们人可以通过网络控制远处的机器人,就可以做一些人够不着、摸不着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9,(2):10-17
在Twitter、Facebook、Reddit、QQ、微博等平台中,社交机器人生成的内容比比皆是,社交媒体正在变为"人+社交机器人"共生的生态。对社交机器人两个主要研究领域的文献回顾发现:计算机学科主要关注社交机器人背后的技术问题;社会学科主要将社交机器人视为异类,从文化批判、人机关系、传播效果、政策法规等角度进行探讨。本文通过对社交机器人含义的探讨,认为"人+社交机器人"正成为传播学的一个新研究领域,对于建立在"真人"研究基础上的传播学来说,亟需引入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3.
丁琼 《声屏世界》2021,(2):30-31
科技的不断进步带来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变革,体现在新闻传播领域,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机器人写作""机器人记者",机器人写作是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现象级应用.但是在机器人新闻生产技术越来越先进的同时,关于机器人写作的反思也越来越多.文章从机器人写作的应用入手,探析机器人写作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张杰  王雯雯 《湖北档案》2015,(2):30-32,49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诞生了无数的书画作品。在这浩如烟海的书画作品中不乏精品、极品甚至神品。有这样一副画,暂且不论其尺寸、画工,仅其仿品就层出不穷。其许多摹本仿品散落全世界各地,被当地博物馆艺术院收藏。仿得最为传奇的是,在失传几百年后,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也当起了仿造者。这幅著名的仿品被称为"清院本",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甚至有人把画面中的每个人取名道姓,编成小说、影视作品。其他的各色作品如刺绣、邮票、装饰那更是数不胜数。还有两个城市相继把画中场景丝毫无差地仿建成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在人智交互过程中,聊天机器人可以使用表情包传达文字不具备的社交线索以提升用户体验。揭示聊天机器人的表情包与文本情感效价一致性对用户社会临场感及社会化反应的影响,以提高社交机器人的拟人化程度,可促进未来人们对机器人服务的广泛接受与使用。[研究设计/方法]构建人智交互受控实验环境,采取2(表情包情感效价:积极/消极)x2(文本情感效价:积极/消极)组内设计,共招募45名参与者完成与聊天机器人的4轮对话任务,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度量表情包与文本效价一致组与不一致组中的用户社会临场感与社会化反应。[结论/发现]在人智交互过程中,当聊天机器人使用情感效价一致的表情包与文本时,用户的社会临场感比不一致组更强,并作出更积极的社会化反应,具体表现为更愿意接受聊天机器人的建议并对其产生更高的信任度、满意度和使用意愿。[创新/价值]增强了视觉-语言多模态人智交互体验研究的理论基础,为优化人智交互设计决策流程作出了方法论贡献,并为社交机器人的对话形式设计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精妙而逼真。朱自清《(老张的哲学)与(赵子曰)》:“这里写赵姑母的唠叨和龙钟,惟妙惟肖。”钱钟书《围城》:“他仿美国人读音,惟妙惟肖。”从这两条典型用例可以看出:第一.写赵姑母和仿美国人,都是人的行为:第二,写和仿的结果都非常逼真。只有符合这两点,才能说“惟妙惟肖”。有人误以为只要两个东西相似.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叫“准妙惟肖”.以致造成误用。  相似文献   

7.
<正>注:在新闻领域谈机器人,并非特指有胳膊有腿儿的人形实体机器人,而是泛指能够模拟人的某种能力的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可能有硬件载体,更可能是纯软件。美联社、纽约时报用机器人写新闻的消息一度充斥媒体,最近腾讯财经也用机器人写新闻了,"狼"不但来了,而且在中国登陆了。古往今来,写作是人类的专利,关乎人类的尊严,无生命的机器真的能够替代人吗?本文是一个工科背景的人对这位"狼先生"的看法,尝试探讨机器人技术将对新闻领域产生的变革。机器人将给新闻领域带来的冲击包括四个方面:编辑、写作、传播、辅助设备。  相似文献   

8.
外刊要览     
机器人代表了人们对技术进步的希冀与惶恐。《我,机器人》《机器人总动员》都是影视中的代表作,其实在现实中,机器人的表现要逊色许多。机器人现在做着人们小能亲为的事情,比如探索火星、拆弹,但还是显得很笨拙。随着硅芯片、数字传感、高带宽通信能力的指数级增长,机器人的升级换代成为了可能。机器人的人发展还有三个原因:第一,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研发变得越来越容易,成本降低。第二.越来越多的大公司投资机器人,将其用于提供各种服务,比如亚马逊酝酿使瑚尤人机发货。  相似文献   

9.
当写稿机器人信息一发布到微信朋友圈里,不少人便调侃:机器人写稿,记者已经哭晕在厕所?的确,不光各大网站的员工倍感压力,连传统媒体的记者也担心,机器人真要上岗的话,自己是不是得下岗了?  相似文献   

10.
仿拟的故事     
当说话或写作者的思想恰好适合用某种大家熟悉的固定形式来表达时,就套用或模拟这种形式来说话或写作的修辞方式,叫做“仿拟”。仿拟富于趣味性和幽默感,可以使听或读的人喜闻乐见,取得诙谐或讽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13,(37):96-96
斯嘉丽·约翰逊 仿如希腊女神 斯嘉丽·约翰逊为《Interview》拍摄写真.不玩妖艳玩梦幻,素净的妆容和如烟如雾的布景让她看起来仿如希腊女神。斯嘉丽在访谈中谈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说因为“公鸭嗓”所以一直不太擅长拍广告,声音一出来就让人感觉兴趣全无了。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记者"的出现,让转型路上的传媒业再次感受到了悸动。在美国,机器人创作新闻已初露锋芒,业内人士甚至认为,未来"机器人记者"不但可以写文章、做报道,还能对事实进行评论。更有专家预测,不远的未来,机器人还能够与人进行自由聊天和邮件通信,甚至可以演讲并回答人类的提问。《纽约时报》报道,某软件公司开发的"机器人记者"很可能在2016年获得普利策新闻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5版)中个别类目的仿分规定了仿分组号时采用特殊的取号方法,即特殊仿分。其设置特殊仿分规则的原因是:避免类目扩充造成号码冲突,适应被仿分类目的特殊编号方式,使类目仿分符合逻辑性要求。实际分类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特殊仿分规则,如:具体类目仿“一般性问题”分、被仿分类目采用特殊编号方法仿分、复分依据转换仿分、越级仿分等,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引方法。 图1。表6。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的文化中,道德的定义与尺度都不尽相同。当人类尚未很好地解决自身的道德困境时,如何教会机器人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或许将成为阻碍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一道篱障根据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我,机器人》里有这样一个场景:2035年的一个早晨,机器人与人类一起穿梭在美国芝加哥繁忙的街道上,它们在送快递,帮主人遛狗,做搬运工,急着回家给主人拿急救药品——这并非遥不可及,日前,谷歌公司的机器人汽车项目就有可能让这一虚构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传媒科技》:您认为人工智能或者机器人会不会有情感?如何赋予其情感?需要哪些方面的技术以及怎样的逻辑?吴甘沙:我们首先试图解决机器人的情商问题,即机器人能够理解人的情感并且形成"共情"的响应。但"共情"不意味着机器人具有情感,自生智慧、复杂情感、主体意识和自我认知,这些是人脑这种复杂生物机器的独特能力,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窥探这一境界。《中国传媒科技》:机器人不仅可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播中仿拟艺术是一种比较广泛的修辞方式,通过仿拟艺术的应用能够使新闻传播更生动,更具可读性。为了提升仿拟艺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效果,在仿拟艺术应用中本体与仿体间尽可能形成求同存异、生动有趣和简单明了的比拟形式,使常规的新闻内容大放异彩,营造丰富的阅读氛围。本文主要对新闻标题以及新闻传统中仿拟艺术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杨东伟 《青年记者》2023,(24):49-51
如今,聊天机器人在传播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虽然机器人不具有自我意识,但其在人机关系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颠覆了传统以人为中心的传播观念。人类需要改变以往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机器人在交流中的主体地位。人机共生和同构为我们理解人机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人类与机器人之间不一定是完全对立的权力争夺,还可能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移动机器人技术研究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移动机器人的发展进程移动机器人的研究最初发展与20世纪60年代。它是由斯坦福研究院的研究院士共同开发的一种叫做Shakey机器人可谓是第一代移动机器人[1]。该种机器人能够实现简单的逻辑推理,并实现和交流人之间的识别。不同的环境影响着机器人的自主推理的准确度,因此,加强对这一方面的智能化技术的运用成为了重点。在Shakey机器人的之后,移动机器人就开始出现了步行机器人,这是一种能够克服外界实物的影响,比如地面不平整,在有着相对较为弯曲的通道中也可以进行运动。之后,  相似文献   

19.
《中图法》第五版存在的多种仿分形式,缘于类目设置的不规范,改进类目设置是避免仿分形式多样化的有效措施。文章从规范类目设置入手,对多种仿分形式作了归类,最终归纳出一种仿分形式:专论性类目仿理论性类目或专类复分表分。改进措施有助于提高类目设置的科学性、逻辑性、实用性和类目仿分的可操作性,并大大节省了分类法的篇幅。  相似文献   

20.
随着拥有一定人工情感的社交机器人渗入人们的社会,模拟了人际交往的过程并扮演诸如仆人、朋友乃至家人等多种重要角色,人机关系被重新定位。一些学者已经关注到社交机器人的“自主性”“主体间性”“有限人格”,而非仅仅将其视作人类的工具,类似“人机融合”或“人机互驯”的观点在“人机对抗”或“社会工具论”的观点中也凸显出来,但对于人与社交机器人如何相互影响,互驯力量如何产生等问题探讨较少。本文拟借助媒介化学派提出的“型构”概念框架,将两者的关系探讨放入连接技术和文化的动态网络中来观察,并提出人与社交机器人的关系处在一种技术介导下的多元化、系统性以及动态性的场域之中,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人与社交机器人的互型关系如何在互动实践中达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