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博临 《东南传播》2020,(12):45-50
助力乡村振兴,离不开新闻媒体对农报道的强力支持。"建设性新闻"虽然肇始于西方新闻业,但是其倡导的多项理念均可以在经过本土化改造的基础上,为优化我国对农报道提供借鉴。本文追溯了"建设性新闻"的理论内涵和历史脉络,并在此基础上从中国的包容性文化传统、中国本土新闻业的"建设性"特点两方面出发,论证了对建设性新闻进行本土化改造的可行性;针对我国的对农报道,将具体的实际案例与建设性新闻的理念相融合,从"记者干预""以人为本""正能量"三个主要方面提出了若干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段时间以来,对农广播节目在都市新闻时代中扮演的角色日渐式微。即便是一些为数不多的对农广播节目,很多内容也远不能满足农民需求。新时期,特别是农村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今天,如何让对农节目重新展现出较强生命力,本文以"天津区县联盟广播"为例,从品牌价值、市场开发、发展前景三方面阐述对农广播的复兴路径。  相似文献   

3.
沿海发达地区对农广播亟待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首家“对农广播频率”即将在山东诞生,这不仅为合理整合山东的对农广播资源提供了方便,而且为山乐的“对农广播”实现新超越创造了条件。 新开办的乡村频率将面向全省农村和城市边缘人群,以市场为导向,关注农村经济、农业改革、农民生活,以新闻、资讯、娱乐构成主板块,风格定位于通俗、实用、热闹,迎合农民听众的文化层次和收听习惯,充分发挥广播移动、互动的优势,力求成为农民听众最可信赖的媒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浙江衢州电台新闻台《城乡新时空》节目的实践,分析了市级电台对农传播弱化的症结所在,以及探讨了市级电台对农传播“转型升级”的路径,并指出节目在定位宗旨、视角风格、形式和结构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到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到哪里。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广大农民是主要的新闻受众,办好对农节目对传达党的声音、提高农民致富本领、建设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县级电视台,做好"三农"报道具有先天的地缘优势。近年来,我台先后开办了《乡镇传送》、《农村大市场》两档电视对农栏目,通过十余年的运作,我们发现,想要播出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节目就必须深入到农民中去,立足本地实际,满足群众需求。  相似文献   

6.
县(区)级广播电视新闻中心作为一种舆论工具,是最为接近农民、了解农民的,在对农宣传工作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结合莲都区广电新闻中心的实际情况,例谈了县(区)级广播电视新闻中心在对农宣传工作中的难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刘兴 《新闻前哨》2007,(6):59-60
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进一步实施,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理念越来越深入新闻人的意识之中,成为新闻传播中的一个亮点。人文关怀思想体现在电视对农节目中,就是要在节目的选题思维、采访视角、叙事方式、主持风格等方面,更多地体现人本思想和对农民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白晓东 《今传媒》2014,(6):172-173
通讯员队伍建设,是我国传统媒体拓宽报道领域、增加新闻来源的重要手段。对农广播另辟蹊径,培养和建设了"农民通讯员"队伍,让新闻节目富有乡土特色,进一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及时反映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本文通过对陕西农村广播"农民说新闻"栏目的内容分析,梳理出"农民通讯员"为丰富对农节目所作出的贡献,并且对农民通讯员队伍建设,也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可以说,农民通讯员队伍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转换了传统"传者""受者"的新闻叙事视角,从而最大限度地丰富了对农广播节目的地方性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电视媒体担负着重大的宣传责任,但是目前对农宣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须在政策、资金、人才、管理上加以改善,以推动“三农”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中央电视台索福瑞公司提供的金华电视台1~4月份的收视率调查结果显示,在金华广播电视总台三个频道同一时段的主打新闻栏目中,甚至是全台所有自办栏目中,对农节目《乡村魅力》后来居上,以绝对优势稳稳地站在收视率排行榜的榜首。除了播出时段优势,区区五分钟的节目为什么能在众多新闻主打栏目中胜出?作为这档栏目的主持人,对栏目的成长和走向有着更多的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魏波 《新闻前哨》2020,(2):61-62
"接地气",是时下新闻界比较流行的词语之一。对农节目不同于其他领域新闻产品,它的受众以农民为主,"接地气"显得更为重要,本质上就是节目要符合本地三农实际,贴近农民真实生活,反映他们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愿望。对农节目主持人要"接地气",就是主持人要自然、真实,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以平民化的角度,了解农民的意愿和需求,成为农民的朋友,而不是事事浮于表面,让自己高高在上,和受众群格格不入。对农节目就像一座架在农民和政府之间的连心桥,对农节目主持人就是农民的代言人,在政府和农民之间起到沟通和连接的作用,因此对农节目主持人能否"接地气"是做好农业节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张良法 《中国广播》2014,(12):63-65
随着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农新闻的报道面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愈发广阔。本文以苏州广电总台新闻综合频率为例,探讨地方广播对农报道的传播思路,认为传统广播不仅要在城乡一体化中展现全新的报道内容,更应该对报道思路与报道模式进行相应调整,使对农新闻广播成为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3.
贾军 《新闻战线》2022,(13):84-85
新媒体生态下,地方农村广播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山西农村广播在融媒节目创新中,积极推出可视新闻、中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产品,并结合本地农业、民俗、时令特色,精心打造了三类对农服务大型融媒直播活动IP,为广播高质量服务“三农”发展提供了生动样本。  相似文献   

14.
“淘宝”本是社会上的一个泛泛之词,但是把它用于城市电台对农节目创优题材上的发现却独有一种新意。树立题材“淘宝”的自觉意识,把人物、事件、典型置于发展变化的历史链条和现实空间的坐标上进行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新闻发现能力,可以从寻常新闻事件中淘到更多的“宝贝”,采写出更加优秀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5.
2006年,金华广播电视总台在对农宣传上积极探索,精心策划,以栏目为支撑,以活动为载体,积极拓宽对农宣传、服务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办好两档对农栏目,不断提升节目质量我台2005年体制改革时,为了加大对"三农"宣传力度,在收视率最高的电视教育科技频道新设立了《乡村魅力》栏目,每天在晚上6时  相似文献   

16.
因县级电视台节目质量太差,取消它的呼声越来越来高。但县级电视台因其具有地域上的接近性优势,又是对农宣传的主阵地,有存在的必要。县级电视台栏目定位脱离观众需求,是其竞争力弱的主要原因。追求新闻类栏目的深刻性、文娱类栏目的参与性、服务类栏目的贴近性、广告类栏目的实用性,走差异化竞争之路,是县级电视台求生存发展的要道。  相似文献   

17.
魏强 《东南传播》2011,(10):147-148
开拓农村电视市场是缘于国情的需要,也是广大农村受众的需要。在电视市场细分的今天,公共频道高举对农旗帜,结合民生,在实践中勇于创新,另辟蹊径开拓对农电视品牌。本文提出一些建设性的作法,供有识之士在实践中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梳理了建国以来我国对农广播电视研究的整个发展历程,将之分为三个十年,从研究总量、研究的论题、研究的深度等诸多方面,对每一个历史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总结;最后反思了我国对农广播电视传播研究的成绩与不足.  相似文献   

19.
孙月 《河北广播》2007,(4):47-4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大问题,“三农”问题需要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关心,这其中对农广播应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广播具有接收简单、便捷,受外界影响较小,信息量大等独特优势。在对农广播的多种节目形态中,新闻类节目无疑是重头戏,那么如何办好对农广播新闻类节目,使之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陈亚军 《新闻世界》2009,(11):68-69
随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在全国城乡的深入贯彻落实,各地电视媒体都在着力强化电视对农节目宣传。那么,电视对农宣传报道如何才能适合农民口味并为广大农民朋友所喜闻乐见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