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碱分子印迹PDVB-SO3H/PDVB IPN的合成及热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茶碱为摸板分子,采用顺序聚合法,合成了分子印迹的大孔磺化聚二乙烯基苯,聚二乙烯基苯互穿聚合物网络(PDVB—SO3H/PDVB IPN),测定了IPN的结构和热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茶碱具有较好吸附作用,且能保持第一网的树脂粒径。通过热力学性能研究,讨论了IPN吸附水溶液中茶碱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将异氰尿酸三烯酯和致孔剂溶胀到磺化聚二乙烯基苯树脂球中,通过悬浮聚合合成了胆酸分子印迹和非分子印迹的大孔聚二乙烯基苯/聚异氰尿酸三烯酯互穿聚合物网络(PDVB/PTAIC IPN)珠体,测定两种IPN的结构及其对胆酸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两种IPN的物理和化学结构相近,但分子印迹IPN对印迹分子具有较好吸附作用,从而实现了以较简单的方法合成分子印迹效果好的大孔交联聚合物。  相似文献   

3.
采用分步聚合法合成了两网质量比不同,第二网交联度均为30%的聚二乙烯基苯/聚丙烯酸甲酯互穿聚合物网络(PDVB-PMA IPN),将它们分别用20%的NaOH/甲醇溶液碱解,合成了一网疏水、一网亲水的聚二乙烯基苯/聚丙烯酸互穿聚合物网络(PDVB-PAA IPN)。测定了两网质量比对树脂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容、孔径以及弱酸交换量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树脂对水溶液中苯酚的吸附性能差别,测定了此类树脂的热力学数据,探讨了此类树脂的吸附机理,建立了一种通过溶胀致孔合成吸附树脂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将工业丙烯酸和致孔剂溶胀到聚二乙烯基苯树脂球中,通过悬浮聚合合成了茶碱分子印迹和非分子印迹的大孔聚二乙烯基苯/聚丙烯酸互穿聚合物网络(PDVB/PAA 1PN)珠体,测定了两种IPN的结构及其对茶碱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两种IPN的物理和化学结构相近,但分子印迹IPN对印迹分子具有较好吸附作用,从而实现了以较简单的方法合成分子印迹效果好的大孔交联聚合物.  相似文献   

5.
将工业丙烯酸和致孔剂溶胀到聚二乙烯基苯树脂球中,通过悬浮聚合合成了茶碱分子印迹和非分子印迹的大孔聚二乙烯基苯/聚丙烯酸互穿聚合物网络(PDVB/PAAIPN)珠体,测定了两种IPN的结构,考察了分散剂、致孔剂、吸附介质对树脂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好的分散剂为3%NaCl、1%PVA;而且CHCl3对茶碱分子印迹PDVB/PAAIPN树脂有“拉平效应”,而水对树脂有“区分效应”.致孔剂甲苯的加入有利于提高树脂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连续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方法制备魔芋葡甘聚糖(KGM)/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水凝胶.用扫描电镜(SEM)表征形貌,并探讨其在不同浓度和不同pH值的NaCl溶液中的溶胀行为.实验表明KGM/PDADMAC水凝胶具有密集的表面凸凹的IPN分子结构特征;该IPN水凝胶的溶胀率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下降,随pH值增加而缓慢增加,当pH大于8时,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PST/CE半互穿聚合物网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引发剂偶氮异丁腈(AIBN)作用下,单体苯乙烯(ST)与氰酸酯树脂(CE)聚合,异步合成聚苯乙烯/氰酸酯树脂半互穿网络(PST/CE-Semi-IPN)聚合物.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ST/CE-Semi-IPN在PST/CE为15/85时,其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分别比纯CE提高了66.4%和16.4%;FT-IR和DSC分析结果表明,形成网络的各组分间未发生化学反应.与CE比较,聚合物网络的韧性提高,耐热性能得以保持.  相似文献   

8.
环氧树脂的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环氧树脂共混改性的主要方法及最新进展,对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IPN和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改性环氧树脂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P(AA—AM)超大孔水凝胶(SPH)为基体,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第二聚合物网络单体,采用分步法合成P(AA—AM)/PDMDAAC互穿网络超大孔水凝胶(I—SPH),利用FTIR、SEM对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并将I—SPH应用于吸附染料。结果表明:可成功制得I—SPH,且I—SPH仍维持良好的孔结构;I—SPH对阳离子红染料(X—GRL)及酸性蓝染料(5GM)的脱色率分别为90.7%、97.6%,吸附容量分别为8.98mg/g、9.73mg/g;第5次重复使用,其脱除率仍分别达80.3%、90.4%。  相似文献   

10.
CMC/P(AA-co-AMPS)超大孔水凝胶复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泡沫分散聚合法制备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丙烯酸-co-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NaCMC/P(AA-co-AMPS))超大孔水凝胶复合物(SPH-Na)。将SPH—Na置于15%AlCl3溶液中,其中NaCMC与Al^3+通过离子交换形成桥联络合物,聚合物网络形成互穿结构(SPH-Al)。红外光谱显示在794cm^-1附近出现-Al-O-伸缩振动吸收峰。SEM及TG表明SPH—Al仍具有大量互相贯穿的超大孔洞,相同的失重温度下,其失重剩余率比SPH—Na更高。将SPH—Al应用于吸附阳离子蓝(GRRL)染料溶液,对GRRL的脱除率为98.5%,吸附容量达9.72mg/g。第五次重复使用时,对GRRL的脱除率仍有89.7%。  相似文献   

11.
PU/PMMA互穿聚合物阻尼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互穿聚合物网络和二步合成法,合成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同时加入一定量添料,制成涂料,研究结果表明,该涂料具有较好的阻尼性能和很好的工业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述了聚氨酯弹性体的热降解及热氧降解的原理和提高其耐热性能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选择耐热原材料、分子中引入有机杂环、使用耐热填料和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结构等.  相似文献   

13.
徐志芳 《考试周刊》2011,(90):155-156
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多为理论内容,有些知识点比较深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至于感觉内容枯燥无味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文章结合《TCP/IPN络协议》教案具体阐述了举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用分步法合成了交联聚丙烯酸甲酯(PMA)-交联聚苯乙烯(PS)互穿树脂,然后用二乙烯三胺对其胺解,得到由交联聚丙烯酰胺-交联聚苯乙烯组成的亲水-疏水互穿树脂.利用疏水部分(PS)来调整亲水部分(PAM)的溶胀,来分离具有不同体积的酸.  相似文献   

15.
于加热熔融的氰酸酯树脂(BACDy)中加入异丁烯酸甲酯(MMA),在引发剂存在下,引发单体及预聚体MMA发生本体聚合,采用同步合成法和异步合成法分别制备互穿聚合物网络氰酸酯树脂/聚异丁烯酸甲酯(BACDy/MMA-SIPN)高分子材料,研究了几种不同配比的SIPN体系.结果表明,BACDy/MMA-SIPN网络形成的反应条件对体系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都有较大提高.给出了较合理的制备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将工业二乙烯基苯和致孔剂溶胀到磺化聚二乙烯基苯树脂球中,通过悬浮聚合合成了茶碱分子印迹和非分子印迹的大孔磺化聚二乙烯基苯/聚二乙烯基苯互穿聚合物网络(PDVB-SO3H/PDVBIPN)珠体,考察了反应时间、分散剂和吸附介质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间是24小时,最好的分散剂为3%NaCl、1%PVA;而且CHCl3对茶碱分子印迹PDVB-SO3H/PDVBIPN树脂有“拉平效应”,而水对树脂有“区分效应”。  相似文献   

17.
图1课题组成员华东理工大学华昌聚合物有限公司周润培教授、茆凌峰工程师等技术人员组成的课题组(图1)通过采用热塑性工程材料和环氧乙烯基酯树脂接枝的合成工艺,使弹性体和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形成互穿网络聚合物,开发出具有高强度、高韧性、低收缩的乙烯基酯树脂MFE-9———火车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高聚物材料的阻尼机理,简要介绍了阻尼性能的评价方法,重点阐述了丙烯酸酯橡胶的共混、共聚、IPN、添加小分子及填充改性制备高性能阻尼材料的研究进展,指出对丙烯酸酯橡胶阻尼材料应用于耐高温环境的阻尼性能缺乏研究,还有待深入,研制集绿色和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型阻尼材料将是未来高聚物阻尼材料又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0月,笔者受国家留学基金委(CSC)派遣在德国基尔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IPN)进行学术研究时,遇到正在该所进行合作研究的索尔特化学教材的作者之一、英国约克大学的David Waddington教授。在讨论和交流中教授对索尔特教材独特的编写方式作了介绍,并赠送了最新版的全套教材与光盘,希望笔者能够将索尔特化学教材的编写思想、改革理念介绍到我国。[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提高聚合物薄膜光伏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聚合物薄膜光伏电池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研究总结了目前制约聚合物光伏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的因素和提高聚合物光伏电池效率的途径:如改善本体异质结结构的薄膜形貌、电极/活性层接触面和加入光学间隔层等。通过比较,提出进一步研究聚合物薄膜光伏电池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