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词句型的学习是英语学习里最难掌握的一个环节。英汉学习型词典都应该为其用户提供详尽,准确的动词句型,方便用户的查阅和学习。在从历时分析OACD各个版本和共时分析五大英汉学习型词典(基于1995词典大战时的各个版本)对动词句型的提供及表达方式,对英汉学习型词典如何提供动词句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英汉心理动词的对比分析显示,英汉心理状态动词和英汉心理使役动词的基本句式分别为:S(感受者)+V(心理状态)+O(客体),S(使役者)+V(心理使役)+O(感受者)。汉语心理动词句式还包括"把"字句、"对"字句和兼语句式S(感受者)+V(心理状态)+O(有生客体)+V。英语心理使役表达主要通过词汇手段来实现,而汉语中多用兼语式的使役结构。英汉心理动词的主语选择由心理动词的语义成分、论元结构和人类视角所决定。  相似文献   

3.
肖明齐  陈丽 《海外英语》2014,(16):265-266,274
英汉情态动词的对比研究对于解析各自所在的语言系统有着积极牵引作用。该文拟从意象图式的力图式角度,将英汉情态动词中的一对典型情态动词CAN和"能"作为对象,分析其根意义和认识意义并加以对比,拟进一步揭示人类认知与情态动词语义习得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英汉心理动词的对比分析显示.英汉心理状态动词和英汉心理使役动词的基本句式分别为:S(感受者)+V(心理状态)+O(客体),S(使役者)+V(心理使役)+0(感受者)。汉语心理动词句式还包括“把”字句、“对”字句和兼语句式S(感受者)+V(心理状态)+0(有生客体)+V。英语心理使役表达主要通过词汇手段来实现,而汉语中多用兼语式的使役结构。英汉心理动词的主语选择由心理动词的语义成分、论元结构和人类视角所决定。  相似文献   

5.
英汉语是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其动词在语法语义结构上具有很大不同。因此,在英汉动词互译时,要结合两种不同语言的特点,遵循一定的英汉动词互译原则,既注重传统语言学视角下的词类转换,又要开拓认知视角下的英汉动词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语义分析入手,对英汉客观致使动词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大量的语料对比和分析发现,英汉客观致使动词在语义特征上有较大共性,但由于英汉语言类型的差异以及概念化方式的不同,在动词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微观的句法表达上,英汉语言有着各自的表达特点,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vP壳理论与使役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vP壳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和分析英汉使役结构的分类、使役动词的生成及使役结构的生成。通过这一视角发现:英汉使役结构具有相同的分类;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形容词以及名词与使役轻动词合并时都可用作使役动词;不同类型的使役结构中都存在一个轻动词,且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底层结构。显性轻动词不促发下层动词发生句法移位,形成分析型使役结构,过渡性轻动词和隐性轻动词促发句法移位,分别形成形态型使役结构和词汇型使役结构。  相似文献   

8.
石佳鑫 《海外英语》2023,(22):72-74
心理动词是动词的次类,也是学生学习汉语的重点。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在汉语心理动词的习得过程中容易产生偏误,这对正确掌握汉语心理动词的知识是不利的。在汉语交际过程中,学习者只有学好心理动词,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避免听话者的错误理解。文章意在通过对英汉心理动词二者之间的对比分析展开讨论。最后指出英汉心理动词对比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中会出现的问题,并提供一些教学策略,以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国内英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语言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运动事件框架,而这一差异主要源于动词语义合并方式的不同。本文在介绍运动事件框架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英汉运动动词语义合并方式的异同,并试图探讨其对英汉互译及英语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英汉句子结构存在着差别,尤其体现在谓语动词上.相对英语而言,汉语兼语句为汉语一大特色。本文从分析汉语兼语句的结构特征入手,通过英汉句子谓语动词对比,以奈达的功能对等为理论指导探讨汉语兼语句的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干涉问题是长期以来语法学家一直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中国学生而言,由于英汉动词的差异,英语动词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汉语动词用法的干涉。英汉动词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语义的差异和句法的差异。本文通过这两方面差异的分析阐述了学习英语动词时中国学生常犯的错误及其产生的可能原因,就如何更快速有效地学习英语动词分别从教与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尝试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存在动词的名词化现象,两者存在相似之处,但差异更为明显.通过对英汉语的动词名词化在构成方式与句式功能进行初步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英汉语言系统本身的差别与英汉两种民族之间的思维差异是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张崇 《林区教学》2012,(8):65-67
“听觉”作为五大感觉之一,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重要手段。以俄语听觉动词词群为研究对象,从词汇语义学的角度对俄语听觉动词进行系统的分类。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就英汉互译中汉语动词的转换技巧作归纳、分析,进而表明词类转换是英汉互泽中很重要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朱希芳 《现代语文》2015,(3):141-144
从句法角度对英汉作格动词进行对比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句法类同。英汉部分作格动词均可被反身代词修饰:"NP2+V+by+*self"及"NP2+自己+V+了";被动句式对于英汉作格动词来说是可选性(optional),而非强制性(obligatory)。2.句法差异。英语作格动词的过去分词可作形容词来修饰其表层主语,而汉语只能凭借助词"的"来修饰;英语作格动词的中动句式种类明显少于汉语作格动词;英语作格动词的词缀具有多样性,而汉语则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词化理论和语义成分分析法,着重讨论了英汉"听"类行为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研究发现,英汉"听"类行为动词在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该类动词的核心语义均为"听",而区分语义则为方式、目的等;英汉"听"类动词的词化模式均可归结为"动作+X(方式、目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学习者英汉平行语料库为情态动词等中介语研究提供了两个考察视角,即中介语视角和相应的学习者母语视角。以情态动词“must”为例,从中介语视角考察,通过检索自建的学习者英汉平行语料库,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较多使用情态动词“must”的义务情态意义及其序列,认识情态意义及其序列的使用频率则相对较少且错误较多。从学习者母语视角考察既包括分析与情态动词“must”相对应的汉语部分,也包括检索汉语“必须”这一情态表达的相应英语。调查发现,双语转换时母语思维对英语情态动词“must”的习得有影响,但并不显著,对相关情态动词或情态性的运用掌握不足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调查展示了学习者英汉平行语料库对中介语研究的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18.
乔文 《文教资料》2006,(3):112-113
对英汉“受事 动词结构”句式的分析指出中国人的语用观和思维定势以及英语民族在语言观上的心理偏好和语用习惯,发掘出英汉两个民族思维传统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及物性隐喻是功能语法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运用及物性隐喻理论,提出英语动词隐喻否定概念,探讨英语动词隐喻否定特征及其表达类型,并从英汉对比和深层语义结构分析角度提出英语动词隐喻否定的理解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英汉"吃"类动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对高频动词"吃"类的概念化结果的异同,以及各自基本动词的具体语法表现,来探讨引起"吃"动词的特殊语法表现的可能因素,特别是汉语中该动词的复杂宾语语义角色的形成和条件,从中帮助人们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各自特点,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