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科融合童谣教学将各学科中隐匿的道德以童谣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符合道德教育的要求。在学科融合童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恰当地把握德育童谣素材的使用和课堂的具体运用策略;与此同时,要严格遵循教师教育和学生自育相结合、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全程渗透与重点渗透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童谣能够外化为美的形象,又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实质,激发自由想象,是美术教学渗透德育的一种媒介。基于童谣的美术课德育渗透模式,是以童谣为载体,在悟童谣、画童画、品童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道德教育的操作模式。具体操作程序包括:诵读童谣、理解童谣、构思绘画、指导技法、欣赏评价、交流感悟。在实施基于童谣的美术课德育渗透模式时应遵循德育目标的隐匿化、童谣选材的生活化、绘画创作的自由化、审美过程的情感化原则。  相似文献   

3.
学科渗透德育主要指将道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中,从而实现各学科与道德教育相融合的一种德育形式。文章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管理(中澳合作)专业课《国际市场营销》为例,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该课程课堂教学、营销实践和多元化评估的全过程教学中,充分践行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学每时每刻都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学科渗透德育主要指将道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中,从而实现各学科与道德教育相融合的一种德育形式。文章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管理(中澳合作)专业课《国际市场营销》为例,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该课程课堂教学、营销实践和多元化评估的全过程教学中,充分践行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理念,即教师的教学每时每刻都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杜威说过,"道德的目的是各科教学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所以,"知道如何把道德价值的社会标准加诸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上面,是十分重要的."[1]基于校园童谣的学科渗透道德教育模式,是指在不同学科的课堂上以童谣为载体,充分寻找、挖掘教材中隐匿的道,德内容,加强学科道德教育的意识,使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在轻松、愉悦的童谣中感受和体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学科德育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通过自我感悟或在教师引导下领悟,逐步内化生成的具有学科特征的道德与品质,是学科教育中所能企及的德育部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但又不刻意而为.学科道德教育的应然诉求可归结为积极求实的生活处事、刻苦不懈的人格品质和民族使命的理想情怀这三个层面.但是学科德育的有效践行还面临若干实然困境,主要包括学科道德教育的价值还未得到普遍认同和教师的学科育德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两个方面.为此,可从优化学科课程评价以凸显学科道德教育的价值,完善教师教育机制以提升教师学科育德素养,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来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相互融合等三个路径入手,更好地在学科教学中实现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7.
宋思洁 《中国德育》2013,(19):18-20
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学科德育的基本理念,是要求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参与到德育工作中,而不是把德育工作视为德育课或者德育教师的专属任务。学科德育可以使各个学科的教师都自觉地成为德育工作者,从而对受教育者形成全方位的德育影响。一般而言,学科德育主要指各科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道德教育,从而实现各科教学与品德教育相融合的一种德育形式。它  相似文献   

8.
学校德育途径丰富多样,其中最基本、最经常的途径是“各科教学”。采取学科融合的方式发展德育,基于各学科的相异性,跨越相互间的边界,利用不同学科新颖的学科观念与独特的思维方式相互渗透,促进彼此间的教学实践活动,德育与各学科的融合对发展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下,我国全面推行素质化教育和“双减”政策,要求广大学科教师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成效、降低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童谣儿歌在小学学科教育及教学中的融合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广大学困生提升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引导其积极参与课堂知识及问题的思考探索中,帮助其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知理解,建立起良好的学科学习思维习惯。本文则主要针对数学童谣在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能力中的有效创编及应用方法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本。在学科育人的观念下,教师不仅需要重视专门的德育课程,也需要将德育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中。为此,从“充分挖掘课本素材,培养相关品德”“充分落实学科融合,渗透德育素材”“结合相关互动活动,渗透相应品质”三个方面,对立德树人观念下初中音乐德育教学策略展开探究。旨在于初中音乐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科阅读是渗透德育的有效手段,而跨学科阅读能够提升德育渗透的效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不同学科教学中运用融合思维打破学科藩篱,有效进行课程设计,精心选取有效的阅读文本,既让教学任务得以精准落实,帮助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知识,又能拓宽学生视野,充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有效进行德育渗透,发挥课程标准引领作用,切实将德育渗透内化至各学科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
现代小学美术教学,不仅需要重视本学科知识的教学,还需要重视与相关学科元素进行融合,强化美术教学效果。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融入多学科元素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促进各学科相关知识的融合,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对美术这门艺术的感悟、理解得到强化,培养美术创新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地高中学校纷纷提出要将德育功能渗透到每个学科中,让学生不仅能学到学科的理论知识,还能从中受到一定的德育教育。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各学科的教师都陆续在教学中增设德育教育内容,美术教师也不例外。本文从德育功能及美术教学渗透的意义出发,从几个不同层面分别论述高中美术教师该如何具体开展美术德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我国化学学科德育分别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开展研究。基于化学学科德育的概念、范畴、与课程思政的关系等维度梳理理论研究成果,从教学课例、策略和评价等维度梳理实践研究成果。已有研究启示我们,未来化学学科德育研究应打开黑箱,深度探索道德教育发展机制;关注纲领,仔细研读初高中新课程标准;跨界融合,探索各学科协同育德路径以及攻坚克难,开展学科德育评价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日本道德教育关注细节、关注家庭、关注活动,较好地协调了规范德育与德行德育、血缘式德育与业缘式德育、教学式德育与活动式德育的关系。与日本道德教育相比,我们在品德学科的教学中,形式更加开放,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评价更加多元。如果我们能够借鉴日本道德教育中对于细节、家庭、课外活动的关注,那么,道德养成教育一定能够更加有效地影响学生当前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社会不仅越来越需要掌握大量先进技术的人才,而且还要求他们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如何对人才进行道德教育,是每名教师都要关注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学科教学渗透“两纲”》的专题报告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学科是德育的主渠道,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在学科教学中落实“两纲”精神的关键。本文就是针对在物理学科中如何进行道德教育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邵琪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0,(12):125-126,129
所谓阳光童谣,就是内容积极、健康、向上,对儿童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良好导向作用的童谣。它以其自身的快乐性、生活性、闲暇性、多样性等特点天然地成为小学德育的新路径。因此,应以阳光童谣为载体进行小学德育,并构建阳光童谣所寓含的小学德育内容。在实施方面,具体可以采用使阳光童谣课程化,开设阳光童谣校本课程;将阳光童谣融于学科教学之中;组织丰富多彩的阳光童谣活动,巩固德育成效;创建阳光童谣氛围,形成校园文化等多种途径来实施基于阳光童谣的小学德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以"阳光童谣"抑制"灰色童谣"。  相似文献   

18.
王嵩 《四川教育》2020,(6):32-32
教育部2017年8月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是当前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也是各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德育工作的说教式、形式化,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被忽视,使教学与德育成为“两张皮”。其实,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润物无声,需要教师将德育巧妙隐匿于日常的教学中。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实现“课程育人”。数学课程也是德育课程之一。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巧妙地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9.
百业教当先,五育德为首。"育人为本,以德为先",这是学校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作为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学科——语文,应始终伴随道德教育,以德为先。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用符合道德规范的用语,并充分利用教材,以本为本,贯穿德育精神,且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深化道德教育。德育应为流淌于教学中的血液,带动语文教学的运行;德育应为语文教学中的基本,使语文之厦傲然挺立。  相似文献   

20.
在欧美学校,大多通过以"社会研究"课程为中心的全学科和全部教育活动进行道德教育,不仅注重在普通课程、人文学科中渗透德育,而且注重将德育寓于理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