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中学语文教学似走进了死胡同,人们颇多非议,圈内圈外口诛笔伐,颇有些“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味道。不错,中学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就教学而言,教学方法陈旧,高耗低效,教学紧跟高考,脱离生活,培养的学生除了高考,在生活中的语文能力很差;就学生而言,突出表现在高中毕业生字写不好,话说不好,写作能力低,文学素养差。据有关人士统计,不少高中生到毕业时连《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四大名著都没看过,连写个便条都是错别字连篇。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说“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他说:“10多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这些事实确实令我们这些中学语文教师深思。  相似文献   

2.
说较喻     
王晓亮 《学语文》2008,(1):46-46
《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等句在有些人看来不是比喻句,而是比较句。(陈勇娇《这是比喻句吗》,《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5期)根据修辞学常识,这是误断。实际上这些句子属于较喻句。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3期刊登了陈菊飞老师的《(台阶)教学片段》,文中他力图矫正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注重“语句教学”,应该说,这是深合读书和语文教育之道的。朱熹主张读书“须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朱子语类》卷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金圣叹也主张“细细读之”.直言“吾最恨人家子弟,凡遇读书,都不理会文字。只记得若干事迹,便算读过一部书了”(《金圣叹文集》第262页,巴蜀书社2003年版)。  相似文献   

4.
徐江,南开大学副教授,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讲并不陌生,他一向以犀利的语言和对中学语文全方位的批判闻名于中学语文界。尤其是《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我就是要搅乱中学语文教学》、《评语文“课标”的缺陷》等文章的发表,使徐江成为争议很大的公众人物,各种评论扑面而来,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我们也一直关注着徐江先生。早在2003年本刊就曾经发过一篇题为《“改造我们的学习”——从徐江副教授讲读〈改造我们的学习〉说开去》的长文,  相似文献   

5.
《兰亭集序》,以其“飘如浮云,矫若惊龙”的“天下第一行书”和“文采飞扬,清新洒脱”的“千古同悲之哲思”被选人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课本,对于中学语文教学,对于中学师生欣赏美书美文,都是一大幸事。由于教学过程中一些思考与课本及《教师教学用书》的某些理解相左,困惑不解,萦绕心头,所以提出来就教于大方之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厉佳旭先生说他看了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之后“觉得实在有许多话想要说”,而我在看了他的《维纳斯真的必须失去双臂吗?》(载《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2期),也同样是“觉得实在有许多话想要说”——厉先生误读了《米洛斯的维纳斯》,因而也误解了清冈卓行。他的质疑精神是好的,但对别人文本的误读则是令人遗憾的。  相似文献   

7.
冯齐林 《今日教育》2013,(10):66-67
研究学隋是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确保顺利实施教师“少教”和有效地促进学生“多学”的重要前提。为了研究语文教师进行学情分析的现状,我选取了从1999年到2012年语文教育类五大杂志(《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建设》)提到“学情”的文章,共185个样本。研究发现,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做的学情分析与实际的课堂教学之间体现的学情状况并不一致。所分析的学情难以融入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依据“学情”预测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确立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起点”。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学》在几十年前曾经刊登过《〈孔雀东南飞〉民歌特色》一文(该文被收入中学教参),该文分析了《孔雀东南飞》在“序曲与尾声”、“连绵字与叠字”方面的民歌特色,《孔雀东南飞》所体现的“民歌特色”不唯于此。本人在此试就《孔雀东南飞》所反映的民歌特色作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2005年第9期刊发了南开大学徐江老师的一篇文章《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他尖锐地提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之所以有许多“无效”的成分,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太多无用的废话。  相似文献   

10.
读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3年第4期刘娟老师《将教参请下神坛》一文后,钦佩作者对教参的反思和借用教参之“错”的勇气,但对文中的部分观点及分析等不敢苟同,现提出浅见就教于刘老师及诸位方家。  相似文献   

11.
王君,中国人民大学附中西山分校教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教改新星,多所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首创“青春之语文”的教学理念,是《教育文摘周报》《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建设》等报刊的“头版人物”“封面人物”“专栏人物”等。  相似文献   

12.
读了《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2011年02期第38页的王中原老师所写的《何谓为人“愈少愈好”》的大作后,笔者不揣谫陋试发异论,以此就教于王老师与其他同仁。  相似文献   

13.
2009年第12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刊登了陈强强老师的《“一人之心”是“千万人之心”吗?》的文章,笔者对陈老师关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的解读不能认同,遂成此文,与陈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14.
吴恒海——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明港信钢学校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信阳市骨干教师。曾获信阳市平桥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和区“十佳课改能手”称号。多篇论文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演讲与口才》等国家级刊物发表。所执教的《阿长与〈山海经〉》获省级电教公开课二等奖,  相似文献   

15.
近读《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2期杨向东先生的《“媵人持汤沃灌”解析》(以下简称“杨文”),获益匪浅。杨文对“媵人”的解析,值得赞赏。但对“沃灌”的解析,与所见诸媒体略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其理由如次。  相似文献   

16.
《语文知识》2014,(7):F0002-F0002
程振理简介 程振理,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江苏师范大学兼职硕导、江苏语文特级教师学术联盟秘书长、生活化语文课程研究会秘书长、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多家中文期刊封面人物、中华语文网2013年“首页人物”、江苏省泗洪中学教科室主任。主持省级研究课题4项(3项结题,1项在研),出版《多一只限看教育》《特级教师这样教语文》等书籍12种,专著《〈论语〉中的语文教育智慧》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倡导“语文自觉教学观”和“自觉主义教育观”,《大家教育周刊》《现代教育报》《语言文字报》等多家报刊媒体曾作采访报道。学术窗口:中华语文网一程振理名师博客。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自诞生以来,散文文坛就为之“颇不宁静”。八十多年来,解读者、分析者、质疑者、争辩者热闹非凡,尤其是对《荷》的“不宁静”情愫的探讨,莫衷一是。许多人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荷》的真谛,有社会学的,有心理学的,有伦理学的,甚至涉及刮意识和潜意识等问题。无论从哪一个角度,人们大多部认为《荷》一文,抒发了“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尤其是各种版本的语文教学参考书几乎都沿用了这一说法,使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们也深信不疑,都这么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18.
接到张蕾老师的约稿电话,我开玩笑说:“我一定写!我要写出这么多年来,我和《中学语文教学》‘恋爱’‘结婚’‘生子’的全过程,哈哈!”虽是玩笑,但我通过这个比喻想表达的内容还是真实的——这里的所谓“恋爱”,就是我迷恋并“追求”《中学语文教学》杂志;所谓“结婚”,就是我和杂志建立了固定的联系;所谓“生子”,就是我在《中学语文教学》上诞生的一篇篇文章。  相似文献   

19.
李海林先生在《中学语文教学》(2009.12)刊文《重构“语言训练观”》。文中主要观点很是新颖,也颇受启发。但文中有一些说法与事实不符.有一些理论依据有错误理解之嫌,故摘录一二,以就教于先生。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学法”教学模式转换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学法》是高师中文系最具“师范”特色的学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并不被学生所重视,本文阐述了《中学语文教学法》对高师学生,对未来中学语文教育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并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构建主义理论为依据,针对传统教学的束缚,从教学过程模式上提出了课程结构、教学中心、心理角色、学习环境等六方面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