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俗话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治校理念就是一所学校的灵魂。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践"生命教育";如何做一名好校长;如何"注重内涵发展,创建特色校园"……这些都是所有校长不停思索和追寻的问题。但不管是什么问题,归结来说就是一句话: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问题。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都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只要明确了这个办学方向,一切工作便都有目标了。现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谈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2.
卢清 《考试周刊》2013,(36):11-12
教师的生命价值在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一直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这一切都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基础。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个性风格,现代的学校管理越来越重视教师发展共同体的构建,关注备课组建设,已经成为学校教学质量新的增长点。本文从"管理培训"、"专业引领"、"理念内化"和"氛围营造"提出了备课组建设的四个"注重"。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黄岛区珠山小学创办于2010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34亩,现有32个教学班,学生1518人,教职工102人,其中青岛市特级教师1人,荣获区级以上荣誉称号教师60余人。建校五年来,学校秉承"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都绽放生命的光彩"的办学理念,坚持"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一切为了教师成长、一切为了学校发展"的办学宗旨,以高效教学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研究重点,努力构建"生本、愉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办学方针,努力打造"仰山怀德"德育品牌,仰山文  相似文献   

4.
正皋兰县作为一个基础教育薄弱县,近年来,通过不断创新与实践,使辖区内大多数学校都拥有良好的办学条件,使辖区内大多数学生都能就近上学,打破了县城学校与乡村学校优者更优、劣者更劣的魔咒。通过一体化办学的探索,这里的每一所农村学校都绽放光彩。这一切都源自该县"管理一体,资源共享"的办学理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城乡教育、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大力扶持农村学校,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让全县学生在同一片蓝天下,  相似文献   

5.
开展生命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追求学生生命价值发展,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理念而进行.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鲁迅都是以一个积极的具有领导力量的革命者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样一位决绝的革命闯将并不提倡以生命的流血牺牲来进行革命。相反,鲁迅作为革命者体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以生命作为一切之根本,以生命的持续不绝来发展革命,来取得革命的胜利,来拒绝用任何形式的牺牲去祭奠革命。他的生命意识体现在,用牺牲来延续生命,用发展和改革来解救生命,用揭穿"瞒"与"骗"来守护生命,用现实和清醒来保全生命。  相似文献   

7.
学校管理者应有民主建设的时代意识和紧迫感,明确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各种条件,调动各种力量,不断提升民主办学水平,形成自身办学的特色和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特征。使生活于校园中的每个人都有追求,都能自主、积极地学习和工作,使生命的质量不断提升。在具体的事务管理过程中,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让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指向于"人"。在课程设置上,动脑筋,想点子,为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提供一切体验幸福、发展能力的可能,使管理从行政命令走向协商、合作,建立多元的、客观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8.
"学生领导力"是当前教育研究的新视角,也是教育变革的新概念,更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表达。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乡村学生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乡村学校师资水平有限,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也不尽如人意,这些都影响了乡村学生领导力的发展。而重建学校生活,是培养乡村学生领导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当引起乡村班主任们的关注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著名学者叶澜教授曾提出,"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具有鲜明的生命性。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因此,教育是直面人生、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所以,我们要把珍爱学生的生命、关注学生的安全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因为如果脱离了生命与安全,那其它的一切都将毫无意义。"十二五"期间,扶余县把学校生命安全教育列为  相似文献   

10.
孙刚成教授新著《乡村学校的困境与突围》以乡村学校的存在现状为中心,针对当下乡村教育的功利化、乡村文明的凋零化、乡村学校的消逝,经由实证调查和数据分析逐步展开,提出了具有开创性、生态性、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学校发展模式。该书强调以乡土文明、乡土资源和本土化变革来重建乡村学校,最终回到乡村学生本身,回到“人的发展”这一主体性,以此为发展旨归探寻乡村学校及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发展与变革。即从乡村学生和学校的本体价值探寻出发,以乡村学校存在的价值和乡土文明、乡土资源的重要意义为着力点,探寻乡村学校的突围之道。提出让乡村学校的教育回归教育主体,充分发展学生的精神生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等符合乡村学校发展本体性规律的观点,为乡村学校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在历史上只存在了三年多即遭查封,但它所培养的两百多名学生却将晓庄的薪火传遍了祖国大地,从而也将生活教育的种子播撒到广袤的中华大地。在晓庄学校被查封前,晓庄的师生即在南京、淮安创办了数所乡村小学和乡村幼稚园,也协助浙江同仁创办了湘湖乡村师范;学校被查封后,晓庄师生的身影即活跃在近如苏浙沪皖鲁豫冀赣、远如陕甘黔闽粤桂渝港甚至台湾和泰国……他们在这些地方或办学,或从事其他教育活动,用他们的生命续写着从晓庄开始的乡村教育诗篇。这既是晓庄历史的延续,也是生活教育试验的延续。  相似文献   

12.
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就是办好乡村教育,而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关联。采用混合研究法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发现:长期以来,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是外援模式,凸显"离农"特质,存在宏微观政策环境断层、发展内容与教师身份脱离、发展模式单一有效性不足、发展成效与预期相差甚远等困境。未来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应走"适农"内生发展道路,这是教育现代化、教师内涵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学生多元化发展的共同诉求,构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内生专业发展模式需要从疏通宏观政策的落地渠道、构建特色专业发展内容体系、建立按需施教且灵活弹性的培训模式、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乡村文化是涵养乡村社会的文化母体,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但在我国社会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逐渐“边缘化”和“虚化”,面临断裂的危险。学校教育是乡村文化发展的根基和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乡村学校在传承乡村文化过程中面临着学校与乡村文化相背离、教师与乡村社会相疏离、学生与乡村文化相脱离的现实困境。乡村学校是乡村生活的文化高地,是更新并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着眼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历史进程,应大力推动乡村学校的变革,借助乡土课程的开发、乡村教师的培养和乡村学生的文化认同来建构乡村文化传承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课程即生活,儿童在学校中的一切经历都是课程。西平小学运动会从"创想"出发,多学科、多视角联合进行课程研发,运动会早已不再是单一的运动组成,而是儿童生活、生命的高度融合和表现。  相似文献   

15.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隐藏着静态文化"生——死"二元对立结构,这种二元结构转换中既包含了人类繁衍生息生命延续之"生、死"转换,也包含了人类食物生长与环境条件之"生、死"的转换。赣南客家乡村治理结构形式正是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了"信仰——仪式""权力——文化""礼仪——道德""观念——价值"的动态结构方式,这种动态的文化治理结构功能关系,对乡村村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是赣南客家地区乡村治理的重要乡土文化资源。同时,乡村民俗体育也因此在长期的动态演变中得到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学校作为乡村文化的聚集地和发散场,对乡村文化的维系、再造具有重要价值。然而2001年以来开展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却将衰落的乡村文化推向更大的危机。农村学校的消失使乡村文化的延续与传播、更新与再造失去了载体,也使乡村学生在失去精神寄托的同时失去了对乡村文化的尊重。在城市文化霸权下,乡村文化将会变得越加贫困,逐渐走向荒漠化、空心化。为缓解乡村文化危机,在"后撤并时代"应坚持公平的价值取向进行撤并工作,并采取必要措施加强撤并地区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周萍 《四川教育》2012,(11):48-48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一切教育的最高追求。然而,当前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忽视学生生命存在等现状,这正是生命教育缺失的反映,作为教育者,应当引导教育学生在思考生命价值的过程中珍爱生命,让生命更精彩。一、惜物【案例】我校每个班都配有饮水机,下课后,我发现轮到拿水的同学,把装满水的塑料桶放在地上用脚踢,踢一脚,三米远,再一脚,六米远,自来水桶在他们的拳打脚踢下变成了"短命桶"。【策略】学校里公物的损害岂止矿泉水桶?教室里的劳动工具、课桌、多媒体设备等,寝室里的自来水龙头、门窗等,何尝又得到过爱护?  相似文献   

18.
<正>一所学校能够让人民满意,能得以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围绕"安全、德育、质量"这三方面来开展工作。一、以安全作保障生命高于一切,安全工作是所有工作的基础,没有安全的保障,任何事都无从谈起。学校是人群密集场所,它所承载的安全不仅仅是学生、教师个人的人身安全,更是承载着每个学生和教师的家庭安全,也是当地社会安全的一个主要表现。有了孩子,才有了生命的延续;有了孩子,才有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校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呈现多元、多样的发展态势。从课程的角度来看,专设课程是推进生命教育的最佳路径,但在专设课程开设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学科渗透课程、专题课程、主题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非专设课程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现实考量和路径;从非课程的角度来看,包括学校文化在内的一切育人载体都可以纳入生命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来,即生命化教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人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围绕人进行的。学校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己任,既让每个接受学校教育的人都能得到发展,也让每个从事学校教育的人在工作中同样得到发展;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校长对学校的领导,是教育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