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审美性原则。审美性原则是指在艺术活动设计过程中要把握好儿童的审美特点,以审美感知的培养、审美情感的激发为出发点,将审美的特殊性贯穿于感受、欣赏、表现和创造等活动形式之中。在贯彻审美性原则时应注意:①艺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应具有审美性。教师必须为儿童选择富有审美趣味和意境的艺术作品以及符合儿童特点的教育形式,并从艺术本身的审美特点出发,使形式与内容相适应。②将审美教育寓于儿童的情感体验之中。在艺术活动各个环节、程序的安排以及教师引导方法的设计中,通过艺术作品激发儿童的积极情感,使其在一定的联想和想象中产生情感共鸣。③将审美教育寓于轻松有趣、活泼快乐的艺术活动之中。这需要教师为儿童营造宽松和谐的精神环境,创设优美的、便于儿童参与和艺术创造的物质环境。  相似文献   

2.
普通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原则普通中小学校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艺术教育要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笔者认为必须坚持如下几条原则。1素质原则。艺术教育要着眼于以全面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我们所说的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了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心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审美素质(也可以说艺术素养)是在有意识、有计划的艺术教育活动中培养的正确的审美情趣,观察、鉴别、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人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进行艺术知识、技…  相似文献   

3.
冉小丽 《成才之路》2023,(21):13-16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是当前高职艺术教育的主要工作任务。文章结合高职艺术教育具体案例,从审美趣味的具体含义出发,详细分析高职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趣味的重要意义,探讨高职艺术教育中培育学生审美趣味的策略,指出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整合多方教育资源、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丰富课程教学形式、优化课程教学过程等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这也是近年语文教学改革强调人文性、以人为本的方向。语文审美教育的关键之处在于站在审美视野的角度,依据审美教育的形象化原则和相互交流化原则实施审美教育活动。形象化原则从审美的文本载体角度阐述,相互交流化原则则从审美教育活动形式角度阐述。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一个完整和谐的审美系统。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申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宙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素质教育离不开学校艺术教育,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和审美情趣,艺术教育过程中大量的审美因素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真、善、美。教育过程中的审美性可以缓解德育中的机械性灌输.  相似文献   

6.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艺术的价值和功能以审美为基础;同时,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虽然它能有效地培养德行,但其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可人们往往只习惯从德育的角度去规范艺术教育的目的,去评判艺术教育的成败,艺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德育的附庸。这种不突出审美特性的艺术教育已经不是真正的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是紧密联系的。两者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述:其一、语文教育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健康情感蓄养和高尚人格的形成丰实的过程。其二、语文教育基础性、工具性的特点,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审美教育结合,成为美育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上述关系表明: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涉及了三大内容:一是语言媒介为主体的审美形式教育;二是形象为主导的关感教育;三是语文教材格调品级的审美观念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适合美的原则”的意志、品质、能力和个性。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审美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思想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当前,审美教育是高等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环节,是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而艺术教育正是高等学校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近几年,尤其是《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颁布以后,艺术教育工作在我省越来越得到重视。省高教厅印发了(关于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的意见),要求学校认真贯彻、实施(全国学…  相似文献   

9.
美术教育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为根本目的。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身在前沿的艺术教师共同的目标。《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指出:“中小学艺术教育应通过教师的艺术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艺术基础和基本技能;增强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品德和智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审美能力像推理能力和道德观念一样,是需要唤起、引导和培养的。  相似文献   

10.
艺术的社会功能有很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识作用、审美的教育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用三种。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将拓展训练融入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拓展训练的意义及其应用于大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并提出将其应用于大学体育课堂中的几点策略。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有: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创新优化教学形式、全面杜绝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2.
墨子在他的教学实践中,以其独特的视点,建立了自己培养“能人”的教育标准。这种标准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逻辑因素,使得墨子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教育科目的性质与教材内容的特点、受教育者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要求以及最终的结果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这种独特的素质教育标准,却在历史的发展中被湮没了。在当代,我们有必要重新诠释墨子的教育思想,使之在现代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汽车专业实训基地是高职汽车类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平台,对于汽车专业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汽车美容校企合作项目的实践探索,提出了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的特色和运行模式。实践证明,新型校企合作模式对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方面,发挥了较好的职业教育功能,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起到了示范推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所需人才培养的要求,因为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综合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培养和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变迁和高水平专业建设速度的加快,以产教融合为载体,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势在必行。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过程中,必须把握其关键点,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即:深化产教融合,完善育人制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要求的双向对接;采用“双导师”制开展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的“学练结合”;统筹专业建设与生产实践,加快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标准,促进办学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6.
论运动处方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处方是在身体测评基础上,根据锻炼者自身情况和身体需求,以科学健身为原则,为锻炼者提供量化的指导方案,从而达到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并没有明显效果,因此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育教育引进了运动处方的教学模式。本文就从运动处方及其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方普通高校法学教育发展的定位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方普通高校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及自身的条件决定其法学教育应立足本科层次,在坚持通才教育基本定位的基础上,把法学学术教育和职业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本地经济建设的需求和个人爱好,进行校内外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探索具有特色的"法律 其他专业"的主辅修(双学位)教学模式和"法律学术教育 职业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办学思想、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教学水平的综合标志。采矿工程专业"3.5+0.5"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满足煤矿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有利于采矿工程专业可持续发展。其特点是:素质教育得到加强,"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并举;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同步推进,学用结合得到重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得到加强;民族特色得到体现,等等。  相似文献   

19.
“两课”与人科学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素质是“两课”教学的基础。一些高校的“两课”教学效果不佳,与忽视人素质教育在“两课”教学中的功能有很大关系。本对人素质教育在“两课”教学中的基础作用与功能以及强化人素质教育在“两课”教学中的功能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素质是各类人才必备的基本的素质。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了使其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入大学生之耳、入大学生之心,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教师面对各异的学生素质就必须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丰富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独立的自我教育;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进一步增强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培养高素质后备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