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构思巧妙、见解高远,《衡州石鼓书院记》在书院记中独领风骚。它彰显石鼓书院悠久的历史和崇高的声誉,复现书院发端、勃兴、鼎盛的历史背景,折射理学与书院一体化的双赢格局,凸显理学家于科举制度既深恶痛绝又割舍不断的两难境地,印证了书院记之典型特征及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石鼓书院这座历经唐、宋、元、明、清五朝的千年学府在我国书院史、教育史、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不幸的是,1944年6月,却毁于日军炮火,这成为我国教育界、文化界和衡阳人民的一大憾事、一大损失。2006年6月,衡阳市政府重修石鼓书院。重修石鼓书院不但是衡阳延续历史文脉、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需要,而且为彰显和弘扬石鼓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我国教育界和文化界的一大幸事。  相似文献   

3.
凌飞飞 《教育评论》2012,(4):129-131
石鼓书院一波三折的改制历程表明:晚清书院改制是历史的必然、教育近代化的必然,但书院改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渐次推进、逐步完成的。对书院改制的再审视和再研究,折射出知识分子严谨的治学态度、自觉的反思精神。  相似文献   

4.
石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盛名天下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大儒朱熹对石鼓书院的发展有着突出贡献。他虽然没有亲临石鼓书院讲学,但他的《石鼓书院记》却让“石鼓有声于天下”。  相似文献   

5.
凌飞飞 《教育评论》2012,(1):129-131
石鼓书院于宋朝力倡程朱理学,于明朝高扬王湛心学,这表明湖南书院首开湖湘文化传道济民之新风,也印证了理学与书院一体化的历史盛况和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6.
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学术研究阵地、文化传承平台,石鼓书院为湖湘文化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教育基础,并得以成为湖湘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湖湘文化形成以后,两者互生共长,呈现出双赢的历史格局.历经千年互动,历经千年沉淀,石鼓书院与湖湘文化表现出诸多共通的精神特质,如心系天下的爱国情怀,传道济民的入世情怀,自由民主、融会贯通的人文精神,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7.
纳兰性德由对石鼓的瞻仰生发出对其年代的考证.纳兰性德旁征博引,运用实物遗存、帝王辙迹、民间口语、前人记跋作为论据,对欧阳修等人的疑议进行了辨驳,证据确凿,引证得当,议论精严,富有层次,不失为清代金石考据中的一篇佳作.  相似文献   

8.
李灿 《教书育人》2021,(8):29-31
朱熹继承、阐发了孔子为己之学的儒家教学理念,倡导学之内在动力、自主性及经世致用、济世救民的终极目的.为己之学在朱熹的倡导下对中国书院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石鼓书院等全国知名书院正是在朱熹为己之学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才得以与正统官学形成竞争、互补、融通的态势.基于为己之学教学理念的书院教育模式不仅促进...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三陇书院也被纳人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潮流当中,其改制史是这一地区教育史上重要的一个环节.笔者通过较翔实的地方文献资料,梳理出三陇书院改制时的概况及其相关历史以供有志于这方面的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书院教育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书院史资料》是当代书院研究的重要工具书。对《中国书院史资料》作者对《文献通考》相关资料理解的再理解可以说明,书院史料的征引与解读应合于基本的语言学、历史学、逻辑学、教育学及所属历史场域的本真。作为一项历史研究,书院史研究理应追求主观与客观的共生,在主客观对话中迫近书院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11.
12.
北宋嘉祐至至平年间,周敦颐任赣州通判。他在任职期间,通过开办书院等方式,悉心向邑人传播理学;又写下了寓佛、道思想意蕴的千古名作《爱莲说》。因其理学的传播,使赣州邑人为学之风大盛。邑人对周敦颐的崇敬,超过了周子以前历史上的任何一任官员,以至至今仍流传不衰。  相似文献   

13.
书院改制是指晚清"新政"时期对传统书院制度的改革。在清末"废书院,兴学堂"的浪潮中,贵州逐步完成了对大小书院的改制。书院改制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产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特殊的国内社会环境,是多种社会力量合成的产物。贵州书院改制不仅仅是贵州教育制度的变革,也是清末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书院研究延续了近几年来持续攀升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出版书院类著作21部,发表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24篇、期刊论文344篇、会议论文2篇、报纸文章27篇。其中传统书院如何发挥其当代价值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从社会文化史等多学科视角考察书院的立体实态逐渐成为书院研究的主流趋向;随着现代书院的蓬勃兴起,对其开展持续性研究为当下所需;目前书院研究中选题重复、文章泛滥、良莠不齐的现象值得引起警示。  相似文献   

15.
《石鼓砚斋文钞》为清代著名学者曹文埴所写,其子曹振镛整理收集而成。全书共二十卷,内容涵盖文学、史学、哲学等诸多领域,不仅是研究清代政治、学术学风的重要史料,更是后人研究曹文埴和清代历史必不可少的历史典籍.具有较高的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嘉应学院学报》2015,(10):96-100
广州书院文化是广府传统教育文化的杰出代表。它发源于南宋晚期,以广州范围内出现第一间略具规模的书院——禺山书院为标志;逐渐形成于明朝中期至清朝中期,以正德十二年陈献章入祀云谷书院为肇端;清朝中晚期,受益于阮元督粤重振岭南文教之风以及学海堂、菊坡精舍的建立,广州书院文化步入繁盛期;清末随着"书院改学堂"的新政颁布和科举制度的废除,广州书院文化由此走向衰落并逐渐凋零。  相似文献   

17.
书院兼具教学、研究、学术交流等多种教育功能,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中的瑰宝。书院自唐代在石家庄开始漫长的发展,历经唐、宋、元、明的曲折历程,到清代,石家庄书院不仅在数量上已经达到历朝之最,而且从规模上来看也是空前的。清代石家庄书院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课制度等方面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且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研究清代的石家庄书院,对于推动石家庄市的教育事业、社会文明和旅游产业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宋代是福建书院的繁盛时期,许多学者对宋代福建地区的书院数量做过统计,但得出的数据相差甚远。聚众讲学是判断书院的主要标准,笔者以此为界定,以宋代福建的行政区划为单位,对宋代福建地区的书院数量、创建时间和创建者进行考证,分析宋代福建书院发达的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郭旭 《教育文化论坛》2019,(2):126-129,140
《贵州书院史》以贵州书院与地方文化变迁为历史视阈,深入研究了贵州书院文化的发展和流变,深刻揭示了贵州书院历史变迁的动因、贵州书院时空分布及基本特征、贵州书院的讲学风采、贵州书院在近代中国的嬗变、书院文化对贵州社会历史发展和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贵州书院史和贵州教育史的研究奠定了相当的基础,是区域书院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20.
郭明 《天中学刊》2007,22(4):111-114
大梁书院是明清时期河南省惟一一所省办书院,其创办与当时科举及官学教育的衰败不无关系。大梁书院在办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积累了许多值得今人珍视的教育特色,成为中原地区有名的书院,曾一度为河南的最高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