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某种程度上,"地方"在中国教育改革中的角色是最尴尬也是最难扮演的。教育改革在"地方"层面的生存与生产,可能影响或改变整个教育改革的预先设计、实际进程和阶段性结局。关于中国教育改革中地方的生存和生产应着重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地方如何通过时间的"中"智慧、空间的"中"智慧和行动的"中"智慧,履行上通下达的改革运作逻辑;二是地方如何借助改革情面的"给"与"取",寻找"在一起"的感觉,完成改革情感的集体感染与建构;三是地方如何在以为是却并非是、以为有却并非有、以为得却并非得的诸多不确定中,博弈地方与国家、地方与学校的利益关系和格局重组。  相似文献   

2.
这些消息,绝非偶然,耳闻目睹,为数不少,它们共同见证着当今各类考试指挥棒下中国学生的生存状况,暴露出今日应试教育中存在的深层问题和弊端。  相似文献   

3.
4.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取得的成绩,分析了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By the end of 2002, there were 1.17 millio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of various forms and at all levels. Among them, 670,000 are regular schools and the rest 500,000 are adult schools. The total enrollment of students has reached 318 million, which ranks the largest in the whole world.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墨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的传统和特色,为国人所喜爱,也为世界所接受。然而,面对艺术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水墨画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如何应对西方绘画的挑战,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借鉴西方绘画的优点,取长补短,推陈出新,是中国美术工作者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
WTO与中国教育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
“终身教育”,本世纪最有意义的教育概念,它最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郎(P·longrand)先生于1965年提出,当时因受多种因素制约,进展缓慢,只是一种国际教育思潮而已,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已经上升为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一切社会活动的道德终极目的,因此,学生幸福也就构成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道德终极目的。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过程中,应切实关注学生生理幸福、心理幸福、伦理幸福的实现,努力将促进学生幸福作为现代教育的根本着力点,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终极道德追求与伦理使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论述了当今农村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效,还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职课程的改革,必须构建“1+3”的理想信念教育新模式,即1个主渠道、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主阵地,3个资源——实践教学中的德育资源、校园文化教育资源、网络文化教育资源,以形成整体合力,提高高职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改革释绎的时空逻辑,是进入中国教育改革分析现场的方法论铺垫.在历史的“时间之流”中,无论“社会时间”还是“哲学的历史”,都是对历史的整体的或全面的拿捏,也是对历史演进中变与不变因素的把捉.在解释的“空间格局”中,无论教育还是教育改革,都是社会的日常生活,并对社会主体、社会生活产生深刻而巨大的意义;日常生活决不意味着必须仅在一定时空中,而是包括教育改革在内的日常生活,只有在空间与时间中才会具体而现实.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教育思想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现代教育思想是现代西方国家比较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想,我国目前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在理念和目标上与后现代教育思想有着许多吻合之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它与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存在一些不相融合的地方。因此,对后现代教育思想也不能盲目进行引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教学要结合教育转型的客观要求,着眼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提升,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的探究与实践。文章试从教育转型的概念内涵出发,阐述《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全面落实高专院校学科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15.
高伟 《学科教育》2014,(4):3-11
当下中国教育改革必须考虑文明的整体性问题并回到文化建设的轨道上来。中国教育改革需要保持清醒的中国现代性问题意识,这一问题意识表现为文化认同危机、全球性与在地性矛盾、人格系统与价值系统的变异三个层面。中国教育的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有教养的人、重建文化认同和回归有文化的政治。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文化改革的前景是复兴文化传统、回归教育自主与创造新的共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论述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训练特点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预约式就业,选题结合将要从事的工作,以“双师型”教师作为主要指导力量,以强化毕业训练的产学研教学改革思路。并认为推动这一改革的关键问题为:校企双赢的共识是基础,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前提,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协调是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中华教育改进社是一个以留关归国知识分子为主体.文教界各方面有识之士广泛参与的教育社团.该社团开辟了国内教育社团自力更生的先河,对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教育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作为该社团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任期间为社团的活动开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中华教育改进社也为陶行知的个人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本文试图探讨陶行知与中华教育改进社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以期对当今教育团体的良性发展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我国教育战线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上说,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面对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猛烈轰击和以“科学、民主”为核心的西方现代文化的强烈挑战,为实现“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孔子儒学教育理想的精华,使之与现代化相结合,以中西文化为基础创建中华民族新教育”的伟大目标,我国教育战线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两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从科举到学堂”是20世纪初我国教育战线经历的第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一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促使西方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我国效法西方建立和发展近、现代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拨乱反正’到‘三个面向’”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战线经历的第二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又一次高等教育的划时代变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念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大学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道路。“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是21世纪初我国教育战线正在进行的第三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和与之相适应的具有根本意义的教育变革和大学创新,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和谐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观为指导,坚持“育人是大学之本”、“科学是大学之根”和“文化是大学之魂”三位一体的大学哲学观,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以中西文化为基础创建中华民族新教育”的伟大目标,开辟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更加光辉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教育改革模式的最大缺陷在于没有教师的参与。教育改革的成败最终取决于教师。教师应当成为教育改革者,应当借助于反思、对话和行动研究而成为教育改革的实施者、改革决策的参与者和教育改革的自主发起者。为此,教师应当得到来自于外部的政策上和技术上的充分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教育改革必须突破的难点:教育改革主体的自我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但其突破的难点是什么,各界还未形成共识。从教育改革的主体及其关系的角度审视,教育改革实际存在着"我改你"、"你改我"、"我改我(自己改自己)"三种形式。"我改你"的教育改革是改革主体乐意的改革,"你改我"的教育改革是改革主体转化为改革对象后惧怕的改革,而"我改我"的改革则是改革主体最不愿意的改革,因而也是教育改革中最艰难的改革。当前需要成立具有一定超脱性的教育改革指导或领导小组,使之成为唤醒教育改革主体进行自我变革的外力,进而促进教育改革主体的自我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