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因素是自主学习的理论内涵之一。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应善用情感因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从英语教学入手,分析了教师应该注意的一些情感因素,阐明了重视情感因素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情感因素是自主学习的理论内涵之一。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应善用情感因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从英语教学入手,分析了教师应该注意的一些情感因素,阐明了重视情感因素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育改革极大地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在人际互动领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期背景下,讨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抛弃原有的病理的、固定的和治疗化的心理健康医学观,转而发展心理健康能力观,即通过提升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来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针对我国当前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相关理论不足的现状,提出了三因素六功能模型,包括教师的自我觉察与反思能力、情绪识别与调节能力以及关系觉知与沟通能力;对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自评量表和情景判断测验进行了综合,并从反思个人成长史、培养共情能力以及练习情绪调节方法和沟通技巧等层面论述提高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儿童幸福感和社会包容性,落实国家课程有关社会情感能力的学习结果,在国家课程倡导有意识教学的背景下,新西兰教育部于2019年发布指南文件《在早期学习中支持社会情感能力》,为学前教育提供指导框架,支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2020年,在前期项目实践的基础上,新西兰政府发起三个专门针对学前教育的社会情感学习试点项目,对教师和家长进行理论培训与实践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新西兰学前教育正在寻求儿童主导学习和教师主导学习之间的一种平衡;通过提供策略和实践指导,可以提升教师有意识地开展社会情感学习的信心和实践能力,改善实践效果。我国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培养实践可借鉴国际理论成果和优秀实践经验,关注有意识教学和文化响应实践,加强对教师和家长实践能力的培训。  相似文献   

5.
跨学科教学是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一种教学新思路,跨学科课程在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在跨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其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是否也得到了发展,也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以S教师为个例,从知识维度、技能与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对跨学科课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跨学科课程在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与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社会情感能力量表对广西5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测量,并对600名大学生进行间接调查,了解其中小学班主任的人格特征,进而为了解广西中小学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现状,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教师的自我评价相对较高,情绪管理能力和移情能力较差;中小学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性别差异不显著;优秀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显著高于一般教师。总之,中小学教师情绪管理和移情能力不容乐观,急需在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评价中引入社会情感教育内容,以提高教师社会情感能力。  相似文献   

7.
张庆 《中国教师》2012,(24):40-42
<正>情感能力是完成情感活动所需要的个性心理特征[1]。随着教育中的情感问题越来越受重视,情感能力也伴随着情绪智力理论的提出,逐渐地被教育工作者明确地认识,成为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能力,并引起广泛地关注。  相似文献   

8.
教师情感表达是透过语言与非语言来清楚表达自己内在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感受的一种能力。情感表达是理解教师情感劳动的重要窗口,从情感体制理论的视角看,教师情感表达受制于多种调适机制的影响,相应聚焦于三个关键领域,即教育教学工作领域的整饰机制、人际互动领域的表演机制和教师身份构建领域的认同机制。教师情感表达在这三种调适机制之间穿梭,由此衍生出多种复杂的情感表达内容和方式,其共同点可能与教师赋予工作的意义有关,教师情感表达受制于情感规则的制约,而教师身份认同和人际互动情境又重塑教师对情感规则的感知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教师社会情感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社会情感能力,且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职前阶段对于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国际文献进行梳理,职前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框架有亲社会课堂模型、社会情感文化锚定框架以及教师茁壮成长框架。职前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提升可以从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以及政策支持三方面进行策略总结。  相似文献   

10.
教师情感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介绍维度理论并建立基于情感维度理论教师三维情感空间模型,提出与教师三维情感空间对应的教师三维教学状态空间,得出教师三维教学效果空间,以此为理论基础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由于忽视专业情感意识、专业情感定势和专业情感能力,致使教师培训出现一些弊端,已成为制约教师培训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培训应该重视教师专业情感的培养,增强教师专业情感意识、教师专业情感定势和教师专业情感能力,以促使教师提升精神境界、形成专业认同,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情感性人格特质,这种特质集中表现为教师的情感能力。小教本科师范生作为小学教师队伍的后备人才,情感能力的培养对今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培养小教本科师范生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发展,但教师的情感能力却相对忽视了。该文从情感师范教育的背景出发,分析情感师范教育的来历、内涵、发展趋势等,引出小教本科生情感能力的内涵及其重要的教育价值,并最终为养成小教本科师范生的情感能力探寻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水平,对广西64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性别、婚姻状况、民族类别、教学学段、教龄、职务、收入水平等变量对教师社会情感能力具有显著影响;是否为班主任和学历水平对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对此,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转变教师专业发展观念,关注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积极作用;发挥教师收入、职称和职务的杠杆作用,促进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整体提升;关注新手、少数民族、初中和男性等教师群体,提供适切性指导与支持,促进西部农村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是影响学校社会情感学习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评估教师的社会情感能力是教师教育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师社会情感能力评估的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教师社会情感能力的评估模型主要以国外的概念框架和理论模型为基础,主要包括情绪智力模型、情绪调节模型和CASEL模型三大类别;评估工具可分为情绪智力的评估工具、社会情感能力的专门评估工具和组合的评估工具;评估方法可分为自我报告、表现测量和情境判断测验三种。未来应注重推动教师社会情感能力本土化评估模型的构建,加强情境判断测验的研究,拓展教师社会情感能力评估工具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但操作情感也是一种智力。它包括多种能力:观察情感的能力,理解情感的能力,评价情感的能力,预见情感的能力,体验情感的能力,表达情感的能力,调控情感的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理解情感能力、评价情感能力、体验情感能力、调控情感能力对阅读教学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对正确解读文本、确定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有很大影响。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情感能力或许可以解决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情感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核心能力是师范生胜任教师一职的关键因素。为了明确师范生在实际用人单位中的核心能力需求,研究从中小学教师视角出发,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利用NVivo软件对18名中小学教师的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总结出学科知识、教师技能、教育情感、思维品质4个维度,构建了师范生核心能力结构模型。该结构模型包括呈现了师范生应具备的人才发展素质要求。由此引发思考,以期为师范生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教学中,情感表演原则是指导教师有效进行情感表演的行为准则,有助于防止教师以"真情感"为名的任意操纵和虚假作秀,并能凸显教育的本源价值。通过以社会拟剧理论、情感心理学理论、情感教育理论等为理论依据,以教师情感表演活动的构成要素为逻辑线索,可以建构出教师情感表演的目标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方法性原则和过程性原则,构成教师情感表演的原则体系。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相辅相成,是一个智慧型教师应该达到的标准。没有理论思维作为依据的实践是缺乏科学根据的,而实践中无法实行的理论也是不合理的。教师的实践思维帮助教师完成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培养教师的教学情感和专业知识。而教师的理论思维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未来发展都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教师的理论思维和实践思维都是不可单独存在的,两者互相依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专业化应该具备的条件是教育情感、教育认识、教育素养和教育机智等。教育情感是教师专业化的动力条件,教育观是教师专业化的认识条件,教育素养是教师专业化的个人能力条件,教育机智是教育情感和教育思维相互作用的产物。各种要素形成路径的有机综合就是教师专业化的形成路径,而教师对教育理论的转化吸收和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是所有要素的有机综合运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情感建模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对于教师教学情感建模的研究并不多,情绪心理学中的情绪评价理论以及情绪的动机理论给教师教学情感建模提供了理论基础。虚拟教师情感状态的变化是对外部刺激的认知评价、内部需要、个性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外部刺激、内部需要、个性特征的影响下,考虑各个基本情感之间的相互影响,并考虑情感本身的衰减和饱和特性,可构建虚拟教师的教学情感合成模型。该模型的可计算性能够在开源的三维分布式虚拟环境OpenSim中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