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等教育资源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特征。本文通过制作专题地图、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首位规模和首位比,利用高校数量、人口数量、地方生产总值,分别对高等教育资源在省级层面的绝对分布和相对分布、地级层面的绝对分布进行研究。分析表明:从高等教育资源的绝对数量上来说,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但从相对规模上来看,高等教育资源并不存在东、西部分布的严重不均衡,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基本符合人口和经济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多元化格局中的高校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慧芳 《江苏高教》2007,(2):106-108
高等教育多元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等教育的多元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学校职能、入学对象、教师结构、教育机构、教育形式和办学主体多元化六个方面.高校德育与高等教育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使得高等教育的每一次嬗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高校德育的振动与变革,高等教育多元化的趋向和发展必将对高校德育改革提出新的要求,产生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前,对空间的认识在不断拓展和深化。空间不仅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场景,更是一种抽象的社会构成,是空间中各主体间的社会互动。高校布局作为一种地理空间,具有区域性和层级性特征。同时,高校布局作为一种教育空间,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结合。从空间视角对高校布局结构进行审视,可为探讨高等教育活动的空间规律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有利于形成对高校布局结构新的研究思维与视野。  相似文献   

4.
采用空间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民办高等教育在区域空间分布上具有较明显的集聚特征,属性值高的都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形成高值集聚区;西部地区各省份的产值呈低值分布,形成低值集聚区;同时,一些省份经济欠发达,但教育发展水平较好,这与当地政府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有关。  相似文献   

5.
集中分布与分散分布是高校空间布局的表现形态,它们作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高校布局结构演变形成的典型现象,有着特定的成因.一方面,它是高校布局影响“力场”中向心力与离心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它是高校布局演变的历史惯性使然,同时也是高校内部发展动力的诉求与外部效应的客观需要.探讨高校集中分布与分散分布模式的成因问题,可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区域性高校服务地方谋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性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行政区域分布的概念,一般是指建立在一定行政区域内的高校,具有"地方投资、地方管理、办在地方、服务地方"等特征。区域性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具有水乳交融的天然联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校人才、技术、文化等多方面的支持、参与、引领,区域性高校也需要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突显特色优势,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集群发展与湾区建设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湾区经济水平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而高等教育集群又是湾区发展的根本动力,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文章以纽约湾区和东京湾区为例,对这两大湾区内高等教育集群分布的特点以及湾区联动建设的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高等教育集群分布的特点上看,纽约湾区高校分布呈“多中心—核心轴线”模式,而东京湾区呈“单中心—周边”辐射模式;从规划设计的主体上看,前者更多由市场和高校主导,后者政府宏观调控的成分较多;从未来联动发展方向看,两大湾区案例均显示,多类型异质企业集群和突破性创新是推动区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研究基于新地理经济学,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09—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高等教育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集聚与经济发展均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弱的分布特征;高等教育集聚对本地区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与人力资本的交互项不显著;与科技研发的交互项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显著;人力资本与科技研发对高等教育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联合调节作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此,不仅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重视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还要聚焦人才培养、引进、科技研发,实现人力资本与科技研发的有效结合,发挥高等教育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9.
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决定了中西部区域的发展活力,而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竞争力生成离不开中西部区域空间的发展基础。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竞争优势不仅来源于高校空间,更需要从社会空间展开考察:明确产业发展作为中西部高等教育竞争力生成的价值基础,明晰产业形成的要素转换机制,探索中西部高等教育竞争力生成的动力基础,以要素转换驱动产业集群,剖析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空间基础,逐步厘清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竞争优势;从高等教育领域探索战略性、专业性和服务性三种高校集群的竞争战略,将产业集群潜在的竞争优势转化为区域空间竞争力;探索高校集群空间竞争力的持续形态,聚焦产业集群与高校集群的共存关系,以知识共融创造信息空间、以人力共享创造制度空间、以共性赋能创造数字空间,持续创造中西部高等教育空间竞争活力。  相似文献   

10.
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为视角,利用GIS空间分析法分析我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整体不高,仍有很大发展空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总体呈东高西低,东中西内部高低交错的空间分布态势,且与各省区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北京、上海、江苏位列前三,山西、内蒙古、贵州、云南、海南、西藏排名靠后。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充分发展,应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注重发挥政策制度调控约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增长极的事实,收集了2015—2020年大湾区内47所院校的校际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分析检验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效应,采用面板随机前沿模型估计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效应对高校的学术活力与科研创新水平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效应通过域内院校学术活力与科研创新水平的空间聚集产生扩散作用,且在局部区域上具有空间异质性特征,分别呈现出"强强联合""带动帮扶""孤立无援"的梯度格局;这种集群效应对域内的院校学术活力与科研创新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展望未来,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应强化优质高等教育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地缘政治因素,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抗衡大国威胁,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东盟通过创建东南亚高校合作组织,整合高等教育体制与高等教育资源,构建高等教育共同空间,努力推动各成员国之间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极大地提升了东盟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影响力.东盟高等教育区域合作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由单一地区发展模式向区域合作发展模式的转变,做强与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相适应、相协调的区域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武陵山片区高等教育资源的关联特征,分析片区内高校地域空间与学科集聚特征,能够为片区高等教育资源分配提供合理方案,为片区扶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李灿美  冯遵永 《江苏高教》2020,(11):113-119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空间分布研究对于高等教育空间均衡化和缩小区际教育差距相关政策制定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分布主要集中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全国范围内呈现出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的依次递减格局,其集聚特征表现出高高和低低分别相聚分布;各地区的公办高等院校数量、地区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规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公办高等院校数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脉络,新中国成立前高等教育机构的地理分布变迁分为五个阶段.从总体上看,中国近代高等院校的地理分布所经历的是一个内部自发与外部调整互动的过程.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初始阶段地域分布的阶段性变迁特征,探索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对当今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国际竞争环境下,高等教育资源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衡也是一个国家内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基于三个案例省份的数据,对我国地方高等院校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1)各省的高等教育资源都过分集中在了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而广大的地级市和县级市高等教育十分薄弱,即使在拥有少量高等教育的地级市,高校的类型也受历史影响局限在师范、医学和职业技术学校方面;(2)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状况在省内更为严重。要改变这种布局不均衡状况,必须将我国高等教育分布调整的工作重点放在尚无高等教育或高等教育十分薄弱的中小城市及县级市,必须加大高等教育资源在省级行政区内部的调整力度。另外,高等教育与城市化进程应当协调发展,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调整应当与各行政区的城市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基于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着重从规模及其地理空间分布两方面,探索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演变。实证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增长,高等教育人口比重亟待持续提高,高等教育潜在规模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高等教育规模对经济增长的灵敏度逐渐提高,而且基本能做出相应调整,与经济增长日趋同步;高等教育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地理空间分布趋同,而且均有南移态势,迁移距离缩减,高等教育规模变化速度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8.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我国已经全面开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新征程。在高等教育承前启后的这一历史节点,回望过去,把握发展轨迹,对谋划、选定下一段发展路径将大有裨益。本文基于对2007-2017 年间国家出台的高等教育政策文件的分析, 归纳出近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四个特征:中央政府通过政策性文件配置资源的方式在数量比重与体制分类结构比重上占主导地位;越倾向高校内部管理的事务、越倾向由基层或市场配置的事务,中央层面的文件越趋向与多个部门协调;教育行政性审批文件仍然占据一定比重,且在学校微观管理上占据不小空间;尚未有关于教育政策评估制度的发布。认清这些特征,对未来高等教育的政策制定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系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系统观□谢安邦赵文华谢安邦/华东师大研究生院教授赵文华/华东师大教科所博士生(上海200062)高等教育空间布局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在教育理论工作者眼中已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是对高等教育空间分布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在一定...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11-2019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数据中的1 054份高等教育类课题的定量分析发现,高等教育类课题是教育学二级学科中占比最高的领域;课题立项的变化经历了“跌宕 期”和“平稳期”两个阶段,近五年立项数有所增加,但占比却明显降低;立项课题在省域和区域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和梯队化分布的特征;课题主持人及责任单位分布广泛、来源多样,高校是承担高等教育科研立项的主力军;当前高等教育研究主要关注高校教育管理、人才培养和师资管理,相 对忽视高等教育战略与规划、中外高等教育史。基于此,从学科建设、财政支持、区域协调、人才培养和理论创新等角度提出未来高等教育科研发展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