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亲师关系的存在是以学生为纽带的,所以,亲师之间不同的社会行为对正在成长的学生必然会产生影响。本研究以400名家长、40名教师、400名初中学生为对象,运用问卷法试图考察亲师不同互动特征变量与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品质不同维度的关系。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层协方差结构模型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发现:(1)家长亲师互动认知和情感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有影响;(2)认知和情感因素对学习兴趣和学习外归因有影响;(3)教师亲师互动认知、情感和策略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的影响;(4)认知、情感和策略因素对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学习情绪、学习外归因和内归因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亲师互动关系的发展与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师互动是发生在家长与教师相互之间的社会行为。在亲师之间随时都会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和反应对他人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一直努力揭示亲师互动模式、形成机制和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因素。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从亲师互动的发展、研究的主要模式、研究的形式和研究的进展等方面进行了分类综述,并指出目前遗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与家长之间的社会互动中存在复杂的情绪体验。本研究从安迪·哈格里夫斯情绪地理观点出发,选取七名小学教师,采用跟踪访谈与现场观察方法,分析在亲师互动中引起教师情绪波动的具体事件及真实体验,探讨双方在社会文化、道德、专业、政治、物理等五个层面的情绪距离,并从教师、家长和学校等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亲师良好的情绪互动。  相似文献   

4.
乡村幼儿园家长和教师的互动是乡村家园合作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某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田野调查发现,在互动主题方面,亲师关系呈现幼儿身心养护主题下的"亲在上,师在下"关系,规则、秩序维护主题下的"制度化与人情化"关系,知识授受主题下的"师在上,亲在下"关系;在互动方式上,亲师关系呈现直接互动中的和谐关系,间接互动中的冲突关系;互动效果上,亲师关系既有接受、排斥和不了了之的显性结果,又有吸引、漠视和排斥的隐性改变。而这些关系的转化又受到权力关系、社会变迁、空间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借鉴扎根理论,对14名幼儿园教师开展质性访谈,从教师视角构建了幼儿园亲师互动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该模型由亲师双方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策略因素、客观因素和幼儿园因素五个主题类属构成,其中策略因素是核心影响因素,其次是情感因素、认知因素。最终提出促进幼儿园亲师互动的建议:策略层面,提升专业素养,增加互动时间和频率;情感层面,共建信任关系,多予认同和配合;认知层面,重视亲师互动,正确认知角色。  相似文献   

6.
汪娟 《早期教育》2014,(6):48-51
彼此相倚型亲师互动模式的构建是亲子教育改革的方向及诉求。从亲师互动发起与回应的视角阐释亲子教育中亲师互动的类型及核心内涵,进而揭示亲师互动的典型特点及突出问题,从而提出在从非对称性相倚到彼此相倚的变革机制的建立和变革过程中对构建新型亲师互动模式的建议和设想,以期为亲子教育中亲师互动质量的提升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天地君亲师”源流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地君亲师”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重要的精神信仰和象征符号,但对其表达方式和排列顺序的演变过程,学术界的了解并不全面。经过系统梳理史料,我们认为,“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在西汉思想界和学术界颇为流行。东汉时期,在《太平经》中最早出现了形式整齐的“天地君父师”的说法。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已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以来,崇奉“天地君亲师”在民间广为流行,把它作为祭祀对象也已经比较普遍。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并对其意义进行了诠释,特别突出了“师”的地位和作用。从此,“天地君亲师”就成为风行全国的祭祀对象。民国时期,“天地君亲师”又衍变出“天地国亲师”和“天地圣亲师”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家园合作是指家庭和幼儿园双方都把自身作为幼儿教育的施教者,并且双方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以达到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两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幼儿教育的"双臂"缺一不可,在幼儿发展过程中,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让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取长补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两者的教育优势。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注重学校教育和社会力量的结合,尤其是家长的力量。因而,亲师关系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将社会心理学中的角色理论、Lombana关于亲师沟通障碍的理论融入Hargie的人际沟通模式中进行整合,探讨幼儿教育中亲师关系出现障碍的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亲师矛盾是指家长在与教师直接或间接的互动交往过程中,由于一方或双方的原因引发的沟通信任危机、情感关系疏远,或是不满意对方的专业水平和匹配程度,继而引发的亲师问题[1]。不可否认的是,现今家园关系中存在着家长与教师的矛盾和冲突,但家长与幼儿教师对亲师矛盾的归因却存在差异。本研究尝试剖析了亲师矛盾中亲师双方归因的现实样态,有针对性地从幼儿园、幼儿教师与家长三方面为解决亲师矛盾提出重构建议,以推动学前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1.
教师、家长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教师与家长关系的存在是以学生为纽带的,因此,发生在家长与教师相互之间的社会行为对正在成长的学生必然会产生影响。由此从生态学的视角探讨在亲师关系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两个微系统(教师与家长),从而挖掘出对青少年的发展造成潜在影响的环境因素,并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把握这些因素,寻找出它们变化、发展的规律,同时运用这些规律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以往关于师幼互动的研究中,幼教工作者注重教师与幼儿认知上的互动,而忽略情感上的交流和心灵上的沟通。师幼情感互动具有情感性、双主体性、交互性和动态性揭示了师幼情感互动的内涵;从情感互动对师幼互动、幼儿活动开展以及幼儿心理发展的意艾阐明了师幼情感互动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幼儿园活动中师幼情感互动的优化举措。  相似文献   

13.
共情是在区分自我和他人的基础上对他人情绪的体验和理解,共情既是一种人格特质,也是一种心理过程。共情的结构和功能是近年来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共情不是一个单维的心理结构,而是包含着自下而上的情绪分享过程和自上而下的认知调节过程。情绪分享过程是刺激驱动的自动化的过程,而认知调节过程会对情绪分享过程产生调节作用,两个过程既彼此独立又互相作用,以确保个体社会适应的灵活性。两个过程的不平衡可能会导致社会适应问题,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4.
在微观的互动仪式理论视域下,学校仪式是一种关于个体身体空间、关注焦点、生命情感体验的互动结构。但在学校教育的现实境遇中,教育者不断为仪式活动增值、赋义,实施过程中身体的离散消解了仪式互动的基础,固化的制度程式模糊了相互关注焦点,严格的科层结构抑制生命体验,学校仪式沦为一种形式表演。构建自主、自然、自发的学校互动仪式,需转变仪式实施理念,凸显学校仪式的育人价值;打破仪式空间阻隔,保障学校仪式的身体聚集;放活仪式制度程式,传达相互关注的焦点;优化仪式科层结构,分享共同情绪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教育的开展,网络环境下师生之间如何进行情感交互日渐为人们所关注。网络教育中师生情感交互缺失,主要表现在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严重失衡、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反馈、教师的角色与职能被弱化或替代等。在网络教育中,构建师生情感交互平台的策略,一是基于BBS论坛的情感交互策略;二是基于"任务驱动"的情感交互策略;三是基于协作学习的情感交互策略;四是基于多元评价的情感交互策略。  相似文献   

16.
17.
同伴交往中情绪表达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同伴互动中儿童情绪表达的研究进行回顾。然后,介绍目前主要的情绪表达研究方法(观察、问卷调查、大脑神经机制)以及如何开展管理和控制情绪策略的培养。最后,未来研究应该强调通过不同评定相结合的方式来反映儿童在互动中情绪表达;重视儿童情绪的引发往往会涉及到伦理问题,应给予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网络教学中的情感交互设计,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网络学习环境,增强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情感交流与发展。在开展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践片面强调学生认知能力的获得,缺乏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人性化思考。这些问题造成了网络教学中情感交流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师幼关系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到了国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国外研究者从儿童成长的环境和儿童自身的特点出发,发现师幼关系的影响因素包括教师因素、幼儿因素及环境因素。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的启示为:提高教师任职要求,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教师要善于倾听,创设良好的情感环境;调整幼儿园环境,保证幼儿的兴趣爱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