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学主要环节的明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标准,是建立和实施有效质量监控的前提。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由组织指挥系统、信息收集系统、评价分析系统、信息反馈系统构成,形成了以教研室为基础,各系为实施主体,院级为主导的院、系、教研室三级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了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主体体系。  相似文献   

2.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乡村振兴和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农村义务教育经历了普及阶段、基本均衡阶段及优质均衡阶段,现已全面进入以质量提升为重点的新阶段。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为城乡差异和人口单向流动、师资结构和专业化问题、学校标准化建设短板、学校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等。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办学质量需强化深化质量内涵认识、健全责任机制、优化经费投入与使用机制、解决师资结构与水平问题、实施学校标准化2.0、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破解弱势群体义务教育难题、提升治理水平与质量文化等质量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3.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建立、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具体目标不明确、涉及范围不全面和主体对象不完整,要加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设,有必要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及时做好信息的收集与反馈、构建良好的评价标准与组织。  相似文献   

4.
最近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要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我们欣喜地向读者推荐这篇反映株洲市芦淞区建立教育教学监控体系的通讯。从2008年起,芦淞区教育局站在落实国家课程标准、构建科学的质量观的高度,开始探索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明确了指导思想、组织机构、监控内容,采用了多元化的办法进行操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希望这篇通讯能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读者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实践教学的监控标准、评价指标和监控过程。为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从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基础制度保障系统、过程管理与考核系统、质量评价、预警及反馈与改进几个方面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6.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与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出新建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保彰体系,该体系包括:质量目标与标准系统、教学组织与实施系统、质量管理与监控系统、质量生成与反馈系统、领导与组织系统及保障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7.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制订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设计开发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系统,通过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无纸化,实现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失范与重构:应用型本科院校质量监控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不长,办学经验不足,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评价体系一味模仿、沿袭研究型高校,不符合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重视理论教学监控,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广泛缺失;评教组织职责不明,监控效力较弱等。针对以上问题,应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应对策略:明确教学质量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架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新体系;注重过程监控,改革考核方式;树立全面教学质量观,建立实践教学评价标准;明确监控实施主体,健全质量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监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普遍不高,而且教育质量水平并不稳定。为保证农村教育质量,必须对农村义务教育质量进行监控,以为稳定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供必要的信息。建构多维度、多主体参与的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研究基于这一体系进行农村义务教育监控的原则是农村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教学质量监控在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保障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持续改进应遵循目标导向、系统全面、动态优化的原则,以协同论、过程论、系统论、精细论为指导思想,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监控机制、诊断机制、保障机制,加强基于学习效果和评价结果的持续改进机制,推动专业结构优化和创新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1.
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实际调查出发,分析了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专业发展计划,健全保障机制等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农村义务教育关系大国民素质的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有以下三个主要矛盾:教育资源与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矛盾;教师队伍与素质教育要求的矛盾;经费管理与保障机制规定的矛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途径包括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学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城乡儿童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都应该享受同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长期以来,城市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质量以及教学投入上都明显优于农村义务教育,近年来这种状况依然存在,导致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化状况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城市偏向型政策的存在以及义务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为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保障教育公平,政府必须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并建立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监督制度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西藏农牧区义务教育在西藏特殊的自然、经济、人文环境下实施并取得成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通过梳理有关中央到地方在西藏农牧区义务教育制度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分析各项制度规则在新形势下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课程、教学、教材,信息的开放性,双语教师的培养,撤点并校与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稳步推进等领域的改革建议,从而更好地创建西藏农牧区义务教育从“量”到“质”的提升所需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5.
农村义务教育段生源逐年减少,农村学校存在规模小、师资不足、设施不足、质量提升困难等问题;要改善办学模式,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均衡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农村义务教育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当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保证;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我国义务教育的主体在农村。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严重不足。主要表现是校舍简陋、危房较多;图书资料、教学仪器设备及体育设施差;教师待遇低,工资时有拖欠等。要使农村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就要认定投资主体是人民政府。其次才是社会力量。同时要分清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以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足额、适时、到位。  相似文献   

18.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在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农村小规模学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运行中可以放大的优势与不可以放大的优势、可以避免的劣势与不可以避免的劣势,我国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合理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保证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质量的整体提升,改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评价,加强义务教育的网络资源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部地区某县城乡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师资配置和教师专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发现我国中部地区县域城乡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学校办学条件依然严重不均衡,教育经费投入依然很不均衡,师资力量依然非常不均衡,城乡学校教学质量也存在太大差距。针对这些突出问题,我们提出的推进策略是:(1)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应在提供充足财政支持的同时,确保办学经费的合理分配;(2)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科学合理地调整城乡学校布局,必须方便农村学生就近入学,着重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缩小校际间的明显差距,乡镇和农村学校应提升办学质量而非扩大办学规模;(3)扎扎实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城乡义务教育规范化发展;(4)加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科学建设城乡学校教师合理流动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The paper has compared the quality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of rural schools in West China with the counties, cities, and provincial capitals, and find out that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the quality of West rural and urban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 quality of some grades of the rural primary schools has not achieved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the gap between the qual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 rural and urban areas is relatively severe. The mean score and qualified rate in the subjects of Chinese, mathematics and English of West rural junior high students are distinc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urban and county schools. The main factor that leads to the bigger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quality mainly lies in the difference in the teaching force. Compared with urban schools, the teachers in rural schools is insufficient and poorly-trained, with less access to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support. The teaching quality in the West rural school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and improved in light of the rationale of educational equ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