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修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卞之琳寂夜,灯光,小桥,平凡、苍白的画面,天天如是,年年如是。一切都在静默,未曾启封。又是一个死般寂静的夜,一个纤弱的身影突然打破了多年来定格在人们心中的画面。她只是一个伤心的女子,只是无意间走上这座小桥,倚在栏杆上,看着远方的远方,沉默,沉默……然而,她这一停留,就是他一生一世的记忆。无法否认,桥下的灯光,天上的群星太耀眼,太夺目,这般与她的生命不符的景色,只会令她越发伤心、自卑。她回头,她闭眼,她流泪。人世总是充斥着沧桑与无奈,…  相似文献   

2.
废墟是进化的长链——题记(引自余秋雨《废墟》) 一读《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优秀作品集》A 卷,其中有这么一则故事:一只菜鸭,不愿像同伴们一样任人宰割,于是攻电脑,学外语……终成鸭界之大哲人。可是最终,它仍旧与其他的鸭子一起被送往屠宰场。它不禁以圣贤之名大声抗议:我不该死!屠户回答:菜鸭的命运就是如此——鸭就是鸭。人就是人。凭你是千古一帝还是万世先哲,有一种命运我们终究逃不脱。上帝说:你生于尘土,终将归于尘土——好比那只鸭。既然如此,我们何必还要在尘世间朝朝暮暮,忙忙碌碌,寻寻觅觅,欢欢喜喜而又戚戚泣泣呢?  相似文献   

3.
中国诗歌一向以“主情”为主 ,诗论必重其情感。在西方诗歌传统中 ,直到二十世纪初 ,诗与理性思维的对立才开始打破。这就是以艾略特、瓦雪里、里尔克为代表的现代诗人开创的新时代。“五四”白话新诗运动以来 ,较早把感性与理性 ,诗与哲理融合起来的诗人是卞之琳。他在三十年代是既承接“新月派”的艺术追求 ,又带着法国象征主义技巧汇入到“现代诗”运动之中的。他致力于以“现代艺术形式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和感情”的诗歌创作 ,也是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又有西方文化影响的痕迹。他尤其善于从敏锐的感觉出发 ,并以纯熟的技巧 ,将大…  相似文献   

4.
从高中文言诗文的教学现状出发,指出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古诗文的课程价值,借助有效方法教会学生寻觅文言津梁。继而通过《氓》的教学片段,具体展示了借文本细读、知人论世、比较阅读等方法带领学生深入挖掘古诗文的"文章""文学""文化"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第一册课文《散步》是莫怀戚的一篇散文。《散步》写家庭生活没有铺开来写,只选了“散步”这生活一角。写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也没有铺开来写,只选了几个细节。但读后却使人超脱、愉悦,感觉其情融融,其美多多。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诗歌与中国新诗都注重意象的运用,中国新诗也常常借用古典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思。新诗中古典意象的运用遵循古诗的审美原则,然而在意象的内涵、作用以及用法上却又与古诗的意象有所不同。新诗中的古典意象与古诗中的意象相比,不重视固定意义而重视彼此间的联系,不追求“立象以尽意”而追求“具体化的感觉”,不从“兴象”中显现“隐”的含义而用词语对意象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7.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相似文献   

8.
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先生是我国当代重要诗人。他既写自由体诗,又写新格律诗,在新诗格律化问题上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探索。我们看到的这首短短的小诗影响了许多人的文学创作,虽然它很简短,但是却在诗歌韵律和诗歌的意境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短短的四句仿佛是古诗中的绝句,但却不是那般平仄严格、韵脚一致,看似随意,但你读起来却是顺畅无比,浑然天成。诗歌选取了日常生活中的“窗”、“明月”、“梦”这些意象与人物交织的在一起,既有相互照应的生活情趣,又有相…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家姚斯说:“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自身独立、向每一个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越时代的本质。它更多的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本文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因为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家姚斯说:“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自身独立、向每一个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越时代的本质。它更多的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本文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因为  相似文献   

11.
女性服饰审美辨析——以《诗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诗经》中描写贵族和平民女性服饰的词汇为研究切入点,从诗篇中涉及服饰审美的容貌、形体、发饰和服饰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其中,容貌有凝脂、柔荑、蝤蛴、瓠犀、盼、蛾眉6条;形体有硕、颀、长和窈纠4条;发饰主要有绸直、总角、卷发和高髻4种;服饰中关于服装色彩的有茹藘、云和荼3条。解析上述词汇及其诗篇,可认识《诗经》中女性服饰的真实面貌及两周时期女性服饰的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2.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极富美感的散文。朱自清先生通过描写荷塘月色中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渴望自由的情感。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这篇优美散文的内涵。文章以《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为例,对高中语文审美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卞之琳的《断章》自问世以来,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许多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诗进行了阐释,或曰表现一种人生的悲哀,或曰表达形而上“相对”的哲学观念,其实对正处于青春年少多梦的中学生而言,它更是一首蕴味悠长的爱情诗。请看如下画面:  相似文献   

14.
《断章》是卞之琳先生1935年创作的一首小诗。取名为“断章”,是因为该诗为诗人从许多诗歌中断取佳句而成。这首诗精致而典雅,简约而丰赡,亲切而含蓄,显示出了一种别具风韵的美。一、朦胧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泗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相似文献   

15.
蓝棣之教授在为<现代派诗选>所作的前言里特意提及卞之琳的<断章>,说"读过之后,像是懂了.仔细一想,又像没有全懂,越往深处想,就越觉得含义太多".进入中学语文课本之后,<断章>顺理成章地成了师生们实践多元解读的绝佳范本.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设计的一个开放性练习,就是让大家讨论<断章>是一首情诗,还是一首哲理诗.颇有意思的是.绝大部分学生的直觉高度一致,认为<断章>所表达的不过是一份蒙蒙胧胧的单相思而已:教师们的阅读兴趣则不止于此,往往要就<断章>的哲理意蕴大做文章,给学生们造成了一种深不可测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简述专题书目的发展,以《妈祖文献书目》编制为例,探讨专题书目编制成功的要件,归纳目前编制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老师应尽的责任。在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而古诗文中饱含了很多美的东西,运用好古诗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审美教育有了一个基点,学生受到的影响更深刻更具体。本文以《木兰诗》为例,对初中古诗文审美教育进行探讨,希望能给一线教师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综合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断章》的十二种不同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曹禺的悲剧经典之作《雷雨》一直是现代文学研究者给予持续关注的文本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侍萍、繁漪等形象的简要分析来透视《雷雨》的思想意蕴;并以此文本为基础,探讨作家内在的生命体验与其创作的渊源关系,表达了本人对人性、悲悯、叛逆等概念所包含的意味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正>卞之琳的代表作《断章》之题意味丰富,诗作内容是作者从一首长诗中截取而来,故此得名。对该诗的解读,品评者大都直指其内蕴的哲理意味。纵观卞之琳的情感经历以及个人性格,并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其中内涵的爱情元素也是读者不能遗漏的解读方向,这也是卞之琳朦胧诗的创作风格使然。要全面解读该诗,并理解作者对社会、爱情的感悟和思考,就要走进并认识“此情此景”下的卞之琳。从诗歌教学角度,引导学生赏析诗歌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