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学校体育同素质教育的充分结合,对推行素质教育有重要的作用。1.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首先,体育运动能促进大脑的发展,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其次,可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观察法、对比法和示范法的运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力;通过技术动作的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忆力、想像力的发展;通过教学比赛和各种体育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2.增强学生的体质学校体育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热爱美的情感,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进而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走向社会后,不仅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体育游戏、集体练习、在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竞赛教学法的运用、各种体育竞赛和各种体育评比等,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因而能较好地动员学生全身...  相似文献   

2.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学校体育走着“育体、”进德“、“促美”的作用,针对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更新观念、改革课程体系,改变教学组织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几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人具有生物潜能与精神潜能。教育的作用即在于使人的这两种潜能都得到发展。学校体育是发展人的这两种潜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增强学生体质,而在其过程中又培养学生诸多优秀品质,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人才而提出的战略性决策。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5.
李萍 《陕西教育》2008,(1):96-96
目前全国各中小学校都在进行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发展,始终要落实到各学科的教学上。那么,学校体育教学,如何实现素质教育,强化素质观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呢?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提到素质教育就会想到德育、体育和美育。体育教育可以使德育教育拓展,使专业学习所需的智力得到开发,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强化了心理健康,陶冶情操健康心智,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摆脱旧的教学思想束缚,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一本、三化、五性"的素质教育模式,促进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对策等方面的初步研究 ,提出在素质教育中学校体育要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学校体育同素质教育的充分结合,对推行素质教育有重要的作用。1.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首先,体育运动能促进大脑的发展,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其次,可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观察法、对比法和示范法的运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力;通过技术动作的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记忆力、想像力的发展;通过教学比赛和各种体育游戏,可以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2.增强学生的体质学校体育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热爱美的情感,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进而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走向社会后,不仅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体育游戏、集体练习、在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竞赛教学法的运用、各种体育竞赛和各种体育评比等,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因而能较好地动员学生全身...  相似文献   

10.
本以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展开论述,其宗旨在于让教育工作摆脱“应试教育”,从而促进“全面教育”。  相似文献   

11.
吴荣光 《考试周刊》2012,(64):108-108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体育教学的改革实践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建立开放的基础教育体系,发挥学校、家庭与社会的三重作用,为发展方向与能力不尽相同的每一个人奠定发展的基础,为每一个少年提供开发潜能的机会。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强体质,这一生理功能早已被人们认识,不需要再讨论,以下就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谈几点看法。一、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一)德育。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体育课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供了最佳的条件。(1)体育教学不但可以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精神面貌。(2)利用体育比赛、游戏等进行规则教育,形式上是为保证比赛和游戏的正常进行,本质上是使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使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协作树立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12.
当前 ,我国对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有相对统一的认识。《教育法》中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和能力 ,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提出过相似的理论 :学校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杭州大学的张定璋先生认为 :素质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 ,教育一定要在“三个面向”的战略方针指引下 ,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 ,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学校体育不仅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教委还提出,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要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抓紧抓好。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根据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与形势,研究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极 《考试周刊》2007,(38):112-113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国民素质,迎接21世纪人才战略重要举措。本文就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如何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学在实现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阐述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内涵。以及在新时期教育改革下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并且在此关系影响下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从而为更好地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课堂 ,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使他们具有健全性格和审美情趣 ,因此 ,体育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与业务素质 ,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特殊教育功能 ,遵循青少年身心的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善于吸取先进的思想和教育方法 ,结合实际把学校体育的改革引向深入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论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 ,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学校体育中加强素质教育必须抓好理论学习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体育场地器材建设 ,加强体育科学研究和科学管理与检查、评估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积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尤其是要在综合能力培养、建立和谐的学习气氛、加强纪律与课堂管理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保证,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在长期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进步,但长期的文化积淀及特殊的历史变迁,使得学校体育思想远离时代发展步伐,导致体育实践远离教育目标,使人的培养与素质教育相悖,认真反思学校体育缺失的负面影响,确立先进的学校体育思想是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