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影响澳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习负担过重和运动场地、器材不足以及缺少运动伙伴等外在客观条件是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怕影响学习、怕辛苦和没有良好的运动习惯等主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建议通过认真贯彻和完善有关法规制度,以及学校、社会和家庭紧密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等措施。改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明显不足的状况,改善和提高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2.
冬季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齐齐哈尔大学冬季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经常或有时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选择的活动项目以滑冰为主.缺少场地器材、学习压力大、怕冷、缺乏技术指导,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西安车辆厂中学、未央区75中学、50中学、33中学等在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问卷调查以及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经常或有时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参加体育活动项目较单一,而缺少场地器材、学习压力大、怕系、缺乏技术指导等。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吉安市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吉安市重点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主要结论:吉安市重点中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多样,其中课间体育活动和班级体育活动开展状况较为理想,学生参与率较高.但是课外体育活动项目较集中,分布不均衡,有些项目(网球、游泳等)几乎空白,而且项目选择存在男女差异;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度较高,但是参与活动的时间相对不足;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感兴趣,但有多种因素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其中客观因素主要是升学压力和场地问题,主观因素主要是缺乏合适的活动伙伴.  相似文献   

5.
王福平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7):78+102-78,102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离石区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离市区中学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了体育活动,但锻炼的质量并不高;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在活动项目形式的选择上都带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特征;大部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较为积极的,认识是比较高的,但有少部分学生的活动动机存在问题,我们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因素是:运动场所不足,师资力量的不足,运动器材短缺,国家投资力度的缺乏和对体育目的认识等。  相似文献   

6.
中专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宁波市中专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近3/4的中专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课外参加体育活动;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运动场地不足和运动器材短缺是影响中专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对云南省大学生参加 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有84%的学生对体育活动抱有兴趣;2)强身建体、娱乐休闲是我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3)我省约有85.7%的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4)每次活动30min以上的占64%;5)54.2%的学生周六周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6)没有时间和场地器材短缺等客观条件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武汉工业学院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经常或有时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多层次的,选择的活动项目以大小球类项目为主.缺少场地器材、学习压力大、怕累、缺乏技术指导,是影响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进波 《体育世界》2007,(11):30-3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广东工业大学龙洞校区、大学城校区和校本部的普通系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同学非常喜欢或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以羽毛球、跑步、篮球、散步为主;场地器材不足、条件差,没时间,没有养成锻炼习惯等问题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学生每周参加2次以上的课外体育活动,但时间偏短特别是女生。提出了鼓励组建体育俱乐部,加强组织管理,改善活动条件,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及各类学生组织的作用,组织丰富多彩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试论高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本校高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调查、分析得出,近80%的学生喜欢和非常喜欢课外体育活动,而只有20%的家长、任课教师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表示支持.功课繁重、场地缺乏等是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张婷  答英娟 《精武》2012,(21):61-62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等方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市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平均次数、每次运动平均持续时间、不同季节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情况和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项目情况入手,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对海南普通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探讨,全面研究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内容、时间、影响因素等现状,确定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并得出相应结论,为更好地开展大学课外体育活动,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三江学院学生为研究样本,对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与身体素质变化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认为身体素质有下降,又以二四年级为明显,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各年级各有侧重,运动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课余体育活动项目选择中小球类运动最受欢迎;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及参加体育社团对课余体育活动有促进作用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14.
彭伟 《体育科技》2013,(6):95-98,106
课余体育锻炼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发展身体素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课余体育锻炼已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锻炼场所、锻炼项目、锻炼持续时间具有明显的集中趋势;强身健体、调节情绪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价值取向.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明显不足,这主要与学习任务繁重、缺乏兴趣、缺乏喜爱运动项目等因素有关.同时,在余暇时间安排方式、锻炼项目、锻炼场所、锻炼频度,锻炼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5.
对沈阳市10所中学的500名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与时间、动机、形式、项目、场所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健康娱乐、磨练意志、劳逸结合、爱好体育、结交朋友,健康娱乐是沈阳市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沈阳市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是学校操场和社区空地;球类和跑步是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首选项目;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方式以和朋友一起锻炼为主。没时间、无兴趣、无器材、无场地是影响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也对初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有着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部分省、市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从结果来看,兴趣是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枯燥、缺乏管理以及体育场馆设施不足等现象,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针对现状分析其原因,提出高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普通高校课外活动推行运动处方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是落实健康第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落实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武汉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访谈,调查了他们的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和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大学对运动处方不了解,有92%大学生表示对运动处方指导锻炼非常感兴趣。在高校课外体育锻炼中,运用运动处方原理指导健身的前景是极为广阔。在高校课外体育锻炼中,运用运动处方原理进行体育锻炼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湖北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湖北高校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较高,但是缺乏技术指导。湖北高校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余体育锻炼作用,领导重视在校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加大体育场地和器材投入,不断丰富课余体育锻炼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