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敬老与传统孝文化有着双重关联维度:其一,敬老是传统孝文化的源头.作为传统孝文化的起点和原点,后世的事亲之孝是由原始社会的敬老习俗转化发展而来的,是对原始社会敬老的狭义化.其二,敬老是全部传统孝文化的核心.在传统孝文化中,敬老既是事亲之孝的核心,也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逻辑推演之孝和“移孝作忠”政治推演之孝的核心,更是中国古代帝王用以教孝成俗进而平治天下的重要手段.由敬老与传统孝文化的双重关联维度来看,传统孝文化的当代转换,定会有效解决中国进入老年化社会后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建设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孔子为了消除当时社会的冲突和混乱,重新建立等级制社会的和谐秩序,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纲,强调君、臣、父、子应各遵其道。他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人臣的基本要求是“臣事君以忠”。从此,“事君以忠”便作为人臣的基本准则而被整个封建社会所遵行。但是,从先秦到汉代,以忠事君的内容却发生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孔子志在使天下归仁,孟子志在行王道,荀子崇礼尊君,先秦儒家都是把道德既作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的最佳药方。又作为人生意义的最高价值去追求,因而,他们为臣  相似文献   

3.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有: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援助、捐献等。亲社会行为是体现人文关怀的、具有奉献精神的体现,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和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新的教育观指出:幼儿教育应为人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培养他们终生受益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教育具有发展性价值取向和全人格局的特点,在国内外竞争和改革的大背景下,呈现出推行素质教育、优先道德教育、主张人本主义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就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争、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思想之争、极端利己主义与道德教育之争,提出了考试改革、合理设置课程、明确核心价值取向、社会与家校协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础道德教育是培养亲社会成员必备的基础道德品质的教育。亲社会成员的基础道德品质的形成必须正确处理对事、对人、对自己与对自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敬业、乐群、进取与环保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思维方式,特别是儒家道德理性的文化和儒学“中和位育”的思维,在不断经历古今、中西之争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的相互激荡,不但实现了自身历久弥新的创造性发展,而且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儿童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释了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内涵及国内外发展心理学家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索所取得的成果,全面分析了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胡安国的政治伦理思想集中体现在其所著《春秋传》中,而《春秋传》的核心思想主要是“尊君强本”。由此可见,胡安国的政治伦理思想核心在于“尊君强本”。这是由胡安国早年求学太学,得《春秋》之旨和理学之义,而后基于其对“义利”“常变”的理解催生而来。胡安国解“元”为“理”,解“理”为“心”,并主张“尽心成性”,为“尊君强本”的政治伦理思想奠定了哲学基础。其“尊君强本”思想包括三层最基本的内涵:贵德贱利、尊君抑臣和尊华攘夷。其中,“贵德贱利”为“尊王抑臣”“尊华攘夷”之总纲,核心在于“贵德”;“尊君抑臣”为内政之方,目的在于“尊君”;“尊华攘夷”为处理外事之准则,核心为“尊华”。胡安国的“尊君强本”思想奠定了湖湘学政治伦理思想的基调。  相似文献   

9.
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涵义、年龄发展特点、形成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亲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儿童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涵义、年龄发展特点、形成因素,并提出了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