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文化的隐性课程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鸣 《现代情报》2006,26(10):113-114
在高校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建设中,图书馆文化无疑是一种非常具有开发潜力的隐性课程资源.图书馆文化以其显著的功能而凸现于校园隐性课程群之中.高等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图书馆文化隐性课程的特征及功能,切实发挥图书馆文化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隐性课程建设中的作用、优势和存在问题,指出高校图书馆为隐性课程建设服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朱荣福  王强  付百学  姜莉  张鹏 《知识窗》2022,(9):111-113
本研究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学相关理论,对1990-2021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高校隐性课程研究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高校隐性课程教学研究历程,探究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通过关键词分析,揭示了我国高校隐性课程研究的现状。研究结果显示,高校隐性课程教学研究正处于平稳过渡阶段。高校隐性课程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为显性课程、大学生和课程思政等,揭示了高校隐性课程的研究热点正逐步向课程思政过度。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课程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课程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本文着重阐述了隐性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陶冶功能、强化功能、内化功能,也指出了隐性课程中的消极因素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博 《今日科苑》2009,(24):198-198
面对当今有些大学生不能理性地、成熟地对待生命、理解生命的真正涵义,高校生命教育课程的开设成为一种必然。其课程的实施要考虑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趣特点,以生动多彩的方式来触及他们对生命的观察和思考。在重视显性课程建设的同时,要创设艮好的隐性课程环境。  相似文献   

6.
肖丽 《内江科技》2009,30(6):174-174
加强隐性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建设,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构建良好高校体育文化氛围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日渐成为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隐性课程的价值和功能应予以重视。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对高校隐性课程的内涵进行了全新解读,提出了新媒体隐性课程的作用机制包括学术性作用和非学术性作用两种渠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我国高校构建新媒体隐性课程的干预策略,认为在目标上要变“堵”为“疏”,明确新媒体隐性课程的建设目标;在内容上要构筑多元化的新媒体隐性课程体系;在实施上要形成新媒体隐性课程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张福升 《内江科技》2009,30(12):156-156
高职体育课中的隐性课程是潜在文化性教育,尤其是体育文化的影响、作用,提倡体育课中隐性课程教育,目的是让学生能受到正规体育课程教育以外的教育和影响,本文阐述了隐性课程的涵义、特点,教师在运用隐性课程进行体育课教学时应具备的素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六个方面简述高校体育课中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的在于在体育课中有意识、有目的培养学生能力,有利于大学生有终身锻炼身体的欲望,有未来和现在的社会生活所具备必要的活动技能及运动技能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普通高校体育隐性课程的定义、内容、功能、实施状况,表明:体育隐性课程是一种新的体育课程,是高校体育显性课程的有益补充,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连接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桥梁,如何利用课程思政建设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和实践中,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是当下值得探索的议题.由王昕晔、谢铮及宿哲骞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一书基于课程思政建设内容,探索思政教育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发展路径,为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探析,分析高校教学显性的思想教育和隐性的价值观教育如何有机结合,旨在解决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瓶颈和壁垒,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多样性,为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董健 《内江科技》2010,31(2):45-45,34
本文论述了大学体育教学中隐性体育课程的概念,以及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过程中隐性体育课程的作用和意义,旨在通过对隐性体育课程的探讨,有效地指导体育教学工作,继而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课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显性课程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本文从现代课程论的角度论述了构建一个完善、科学、具有实践意义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构建原则入手,从优化校园环境、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结合和强化实践活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深入研究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大学生"三观"教育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发挥高校图书馆的隐性教育作用,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开设书吧、建立人性化管理、加强人文环境建设、优化阅读环境、构建优秀网络信息平台等五条途径实现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三观"教育中的隐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区别于其它学科,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武装学生头脑、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然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不是教师仅仅通过一节课或者谈一次话就能立刻形成的,而是潜移默化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对于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中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的认知或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自行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此,本文重点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课开发隐性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水平,满足国家对素质人才的要求,因而高校思政课程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学生这一群体是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中流砥柱,这就要求大学生一心跟党走,紧跟党的路线,落实党的指导精神.当今社会处于全球化背景当中,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涌入国门,处于这些多元文化中的大学生其精神思想和理想信念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不好的影响,如何让大学生经过高校思政课程对国家和民族产生认同感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当前大学生了解党的指导方针、前辈的光荣事迹等基本上都源于思政课程,思政课程对于大学生精神思想的塑造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思政课程的素材来源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结果至关重要.但一部分高校对思政课程的创新性建设不够重视,线上思政教育体制也不够完善,导致大学生对于过去的先辈事迹、党的奋斗历史了解过少,不够珍惜党以及先辈为我们努力争取到的一切,因此以红色教育为基础对高校思政课程进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思政心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分析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现状,从实际视角探索将红色教育深切融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当中,助力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段笑晔  郝雯 《科教文汇》2020,(5):185-187
教高〔2019〕6号第1条指出:"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并指出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基于新时代的新要求,各高校积极加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传承与发展,"文化自信培养"成为"课程思政"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因此,如何将"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学有效结合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为我们今后的外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朱金凤 《知识窗》2023,(4):75-77
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决定国家法治建设的水平,目前大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文章分析郑州经贸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和困境,提出通过完善高校现有教学体系、丰富法治教育内容、创新课堂形式、发挥大学生法治意识自我教育功能等途径,达到增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1999年高校的大副扩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既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成才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又关系到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和高等学校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稳定。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5,(20)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素质教育特色课程是彰显各高校素质教育特色的关键。从应用型大学生素质结构角度,确定素质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定位,将发展素质为课程开设的主要对象。应用课程理论,从课程的开发、教学、考核、管理等角度来阐述素质教育特色课程建设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