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一些有代表性的网格研究计划的开发进展和网格计算的起源及发展,探讨了网格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网格计算是伴随着第三次信息革命的浪潮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技术,文章简述了网格计算的定义、研究现状、特点和体系结构,分析了当前网格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网格计算是伴随着第三次信息革命的浪潮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技术,文章简述了网格计算的概念、基本功能、关键技术,分析了当前网格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江洪  何钦铭 《科技通报》2008,24(3):400-405
本文在对网格门户架构及组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通用网格门户构件,并利用网格中间件和Portlet接口进行构件的设计与实现。通用网格门户构件采用分层架构,网格中间件是构件的业务逻辑层,负责网格门户的业务逻辑的实现;Portlet接口是构件的表示层,负责网格门户的Web接口;为了减小网格中间件的升级带来的影响,在中间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网格应用服务层。同时,按照网格门户所提供的功能将通用网格门户构件分为网格安全、信息服务、作业管理、以及文件管理四个核心模块。使用通用网格门户构件开发网格门户能够有效的降低开发难度、缩短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5.
网格技术     
龚明 《科技广场》2006,(11):76-78
本文介绍了许多有关网格技术的知识,特别是基于网格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对网格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网格技术在高校校园网建设中的应用,并就网格技术在异构系统的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基于网格技术的电子商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春林  邹凯 《情报科学》2004,22(11):1396-1399
文章分析了网格技术的特点,论述了基于网格技术支持下的电子商务模式的特点,并就网格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行特点和管理理念提出了新观点。  相似文献   

8.
当前企业在应用电子商务过程中,存在着构建IT环境花费巨大和计算资源浪费的矛盾。而网格计算技术的出现可以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本文就网格计算与经济、商务、领域交叉和碰撞而导致企业出现的电子商务新模式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网格计算的发展现状、在科学领域的应用、网格服务的特点以及在未来网络市场中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电商企业不能意识到基于网格计算的电子商务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就是给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对网格计算的认识,积极建立基于网格计算的电子商务体系,在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的高校个性化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化的今天,网垮越来越多应用到高校教学的方方面面。高校教学也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文章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英语教学(ESP)为例探讨高校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建立个性化自主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2.
罗培  谌柯  刘辉  曾凡伟 《资源科学》2007,29(4):179-186
根据1885年、2004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详查资料以及实地收集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了南充市高坪区近2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动因。研究表明:20年来,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为12 050hm2,占该区总土地面积的14.84%,主要表现为园地、城市工业用地和交通用地的增加和未利用地和耕地的减少;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发生较大变化,斑块数目增加2 921个,斑块面积均有由大到小的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和破碎度增加,优势度降低;除园地、交通用地以外,其他土地类型都有分散分布的趋势;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重心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不同的移动距离; 影响城郊农业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城市化和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我国粮食供需相对紧张,部分耕地非农化利用的趋势日渐明显,政府粮食安全目标与农户利益之间的矛盾尚未真正解决,农产品市场日趋国际化以及国内粮食生产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分析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变化格局与态势,研究其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着重从空间分布角度,通过研究两个不同时期区域耕地数量变化及引起的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变化,探讨区域耕地数量与质量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综合影响,并以吉林省中西部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吉林中西部地区耕地数量净增加了0.82×104hm2;②减少的耕地中,三等地减少数量最多,一等地减少量最少;增加的耕地中,五等地增加数量最多,一等地增加数量最少;③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粮食总产净增加了0.52×104t。其中耕地减少使本地区粮食总产减少了39.09×104t,二等地和三等地的减少对粮食总产有较为突出的影响,分别占粮食总产减少总量的28.36%和44.82%。同时增加的耕地中,二等地的增加对粮食总产增加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占本区粮食总产增加量的44.53%;④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必须保证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双重平衡。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点介绍了充分借助先进的Web技术与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集区域水资源管理功能与辅助决策功能于一体的软件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与实现以及系统主要功能和实现方式等,从而实现了水资源管理功能与辅助决策功能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GIS的开采沉陷预测系统构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常用开采沉陷预测模型及集成方式的对比研究.选用概率积分法的标准形式作为预测模型,利用基于组件对象模型技术的集成方式进行系统构架.给出了开采沉陷预测系统整体构架框图,并利用栅格技术,通过对地表网格点的计算实现了GIS环境下的开采沉陷预测.通过GIS强大的空间迭加分析功能对预测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为研究开采沉陷规律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耕地数量演变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取了近25年浙江省耕地面积统计数据,利用GIS技术、主成分分析,研究了浙江省近25年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和驱动力。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耕地变化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且耕地变化空间差异较大;经济增长是形成浙江省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宏观驱动因子,耕地快速减少在发生时间上与经济发展的增长基本同步;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与地区间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差异相一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低丘红壤地区土壤养分分布状况及施肥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应用GIS技术,结合相关的土地利用现状图,高程、坡度、坡向图,选择金华市低丘红壤地区代表性的土壤,对土壤有机质、有效N、有效K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有机质含量的分布上,耕地>林地>园地,水稻土>红壤>紫色土>粗骨土;在低缓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在陡坡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相同的海拔范围内,缓坡>陡坡,阴坡>阳坡。土壤有效N水平的趋势和有机质大体一致。土壤有效K的分布状况为:耕地>园地>林地;红壤>水稻土>粗骨土。此外,本文还对影响土壤养分分布的驱动力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对不同的四个驱动因子(土壤养分属性自身的特点、不同土壤质地、土壤类型、不同的土地利用现状、不同的高程、坡度、坡向地形因子)分析,得到金华市低丘红壤地区土壤养分分布的规律,结合研究区的土壤养分现状,总结出合理、有效的施肥策略,有利于改善现有的土壤养分状况,促进作物高产、稳产、优质。  相似文献   

18.
轨道交通沿线土地是线路运营主要的客源地,土地利用的结构和强度都要影响客源量和客源的稳定性。本文以轨道线沿线各段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强度对客源量和客源稳定性的影响为准绳,分析线路各段的相对合理性。在土地利用结构的分析过程中主要利用景观指数和土地利用组合结构,从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来分析。土地利用强度的分析则选择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作为指标。所有的数据的获取和分析都在ArcGIS和ragstats3.3及Excel中实现。通过对各指标的分析,文章指出,东莞城市轻轨沿线土地利用类型丰富多样,空间结构较为合理,土地利用强度大,能够为轻轨线提供数量大,稳定性较高的客源,线路规划整体合理性高。在正线各段中,麻涌和道滘的合理性相对较低。从正线与比选线来看,虎门和大朗的比选线合理性不如正线,大岭山的 比选线和正线的合理性相当。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小区建设的发展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各行各业的深入,小区的物业管理也逐渐从一个新兴的行业走向成熟,物业管理信息系统亦应运而生。文章主要探讨了基于ArcEngine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试探性地给出了系统的研究内容、主要功能,以及部分图形功能的实现:如图层控制、信息查询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成都市双流县1996年~2003年的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哪变化进行研究.研究采用斑块总面积、破碎化指数和分维数对县域各景观要素进行动态分析,引入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区域破碎度和城市化指数研究县域内4个代表性乡镇的综合景观格局.结果表明,城市化的发展,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会生产时空上的变异:①同一区域在不同时期景观格局呈现有规律的变化.1996年~2003年,水田和菜地的斑块总面积在不断下降,而城镇居住用地和工矿用地的面积却不断上升;所有斑块要素的破碎化指数除了城镇居住用地,均为下降;河流和交通廊道的分维数最大,是由于它具有最复杂的斑块形状;②不同区域在同一时期表现出的景观特征也存在差异.与多样性指数不断上升相比,东升镇的均匀度指数先是从1996年的0.672上升到2000年0.680,之后又下降为2003年的0.679;黄水镇的多样性指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其增幅超过了东升镇;中和镇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城市化指数均呈逐年增加趋势,2003年分别达到2.394、0.680和270.81,这在各研究点中是最高的;黄龙溪镇的区域破碎度先是从1996年的0.273下降为2000年的0.213,之后又上升为2003年的 0.225.通过对景观格局的动态分析,从中找出影响景观格局的因子,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持续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