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湖 《家长》2009,(Z2)
编辑同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人给孩子"压岁钱"的数额不断增长。例如我们班上的小强,他存折上"压岁钱"的数目就已达到了数千元。近日,小强的父母发现,小强偷偷把存折上的钱取出来,  相似文献   

2.
今年春晚,当《爱我你就抱抱我》的歌声结束时,主持人给一位小朋友发了红包,并用充满童趣的话问:“拿到红包了吗?”这位小朋友天真地说:“里面有的,不是空的。”听到这里,我总感到缺少了什么。当时,我真想走到舞台上问一句:“小朋友,你打算怎么用这压岁钱?”  相似文献   

3.
李学才 《师道》2013,(11):13-14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越长越聪明.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笨”,但现实却恰恰与父母的愿望相反.一些孩子的“笨”正是父母一手“教”出来的。不信,我们就来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4.
周银凯 《初中生》2009,(3):51-51
过年的时候,晚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岁”与“祟”同音,谐压住邪祟之意,寓意晚辈可以平安度过一岁。以前的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用彩绳穿上钱编成龙形,放在床脚边;另一种就是最常见的红包.这种现在比较通用。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时当面给,  相似文献   

5.
千百年来,“压岁钱”携带着上辈人的无限爱心,源源不断地进入孩子们的生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压岁钱”年年看涨,使如今当长辈的好不犯愁,给少了拿不出手,给多了不情愿。许多工薪族发出了“过年难,难过年,过年怕拿‘压岁钱一’的感叹。可以这么说,变味的“压岁钱”对许多当长辈的是一道难迈的坎,对孩子是一种可怕的“腐蚀”。由此,便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该不该给孩子“压岁钱”?怎样为孩子“压岁”?对此,笔在所在地十多所中小学中,进行了专题调查了解。纵观近年来各校各地的经验,笔认为今年大家不妨改个“压岁”方式如何?  相似文献   

6.
花倦 《课外阅读》2009,(23):64-64
多年后,她同样记得那一幕。 那时候,她和丈夫在两地工作,母亲身体不好,看病借了一些钱,他们的收入都不高,生活略显拮据。每天下班后,她会拖延一会儿再去那个乱糟糟的市场买菜。那个时候的菜大多是挑选过的,不再新鲜整齐,但是便宜。  相似文献   

7.
《家教指南》2008,(2):32-33
"不管我死在什么地方,请不要把我同贵族、名流、富豪们葬在一起,把我埋在普通的犹太工人、老百姓中间,让我的墓碑能够点缀周围普通的石碑,也让他们装饰我的墓碑。"这遗嘱出自俄国籍犹太作家肖洛姆·阿莱汗姆的手笔。与这份遗嘱一起留给后世的,还有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记满尖酸刻薄、谩骂诅咒的语言。  相似文献   

8.
《父母必读》2013,(11):126-127
即使不让孩子看到父母的争吵,孩子也能很敏锐地感受到父母之间的感情张力。因此,重点不是让不让孩子看到,而是该如何化解。夫妻俩需要共同探索,怎样不争吵就能达成一致?表面的不一致背后,究竟有哪些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大年三十那天,我去爷爷家玩。爷爷问我:“你要多少压岁钱啊?我给你,小书虫!”“我嘛,随便给吧!”我放下手中的书说道。  相似文献   

10.
齐宝清 《山东教育》2005,(23):123-123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炔提高,孩子的压岁钱也随之水涨船高,孩子过年有一大笔收入,很多家长都想行使一些监护人的权力来监管,而孩子们则对家长任意插手自己的“财物”感到不满,这么多钱孩子如何花呢?究竟如何教会孩子们打理自己的“小金库”,老师认为家长应在把握好给孩子压岁钱数量的同时,对孩子的花钱方式进行指导。用压岁钱学理财、学做人,是家长培养教育孩子的一个极好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专门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我是理财小能手”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钱雨  王玉 《幼儿教育》2002,(3):30-31
逢年过节给孩子。“压岁钱”,这一习俗由来已久。而今,这一习俗有愈演愈烈之势。儿童眼中的压岁钱概念与成人的观点一致吗?压岁钱的支配方式与过程对幼儿的早期消费观有什么影响呢? 笔者就压岁钱这一社会现象,对南京市某幼儿园大、中、小班的102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如下: 1.你认为一定要给孩子压岁钱吗?调查结果显示,有  相似文献   

12.
场景一:孩子在玩沙。当沙子装满一玩具卡车时,他用力推车身。由于沙场松软,车轮陷入了沙池内。经过多次尝试还是没能推动车子。孩子着急了。就“哇哇”大哭起来。  相似文献   

13.
卢绪德 《家教指南》2007,(10):60-61
五岁的阳阳在小姨的陪同下来看心理医生,要求做一个智力测验,看他大脑是不是出了问题。因为他不仅平时胆子小、孤僻、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不好,而  相似文献   

14.
《母婴世界》2011,(9):104-105
“直升机父母”是目前流行的一个新称谓,比喻那些爱子心切的父母,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日寸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你是“直升机父母”吗?是什么原因让家长成了“直升机父母”?这种以爱为名的“保护”到底是爱还是害?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地蹦寺孩子呢?  相似文献   

15.
看见自己的孩子在众人面前“脾气发作”,对父母来说是很件难为情的事。一般情况下,当孩子当众有异常表现时,父母首先想的是自己的面子,却很少有人真正地去关心孩子此时的心情与隋感需要。于是,父母便会对孩子的行为很快地加以压制。  相似文献   

16.
“婷婷(化名),把地上的纸团捡起来。”“又不是我扔的,为什么要我捡?”这些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刘杰家里发生着,想起女儿不听话,还老是“顶嘴”的样子,刘杰就忍不住心烦,但是,只要一说她,女儿就会不断地顶撞、狡辩,为了不让家里的气氛又沾上火药味,刘杰只得做出让步,不予理睬。  相似文献   

17.
发"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来源于除夕夜驱邪求祥,驱赶名为"祟"的小妖,"岁"为"祟"的谐音。现有关于"压岁钱"的翻译或繁琐,或缺失,没有充分恰当地表达出"压岁钱"的内在含义。对"压岁钱"的翻译宜采用音译法,翻译成"yasuiqian",初期可添加解释以方便读者有效获取信息,在普及"yasuiqian"的同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在常人眼里,通过努力走过独木桥而进入象牙塔的大学生们,过的应该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快乐生活。然而,部分学子们本该过着灿烂的日子,却因心理因素蒙上了一层灰色。请看下面来自各地的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肖燕平 《宁夏教育》2013,(7):156-156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愈大愈难与他们沟通。其实,父母如能不以强者的权威压制孩子,往往会使孩子表现出相对的友善。同时,“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冲突时的言语伤害,可以使你冷静下来重新去思考,这对维持亲子间的良好关系有一定的帮助。因此,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应掌握以下技巧,让孩子感受到绿色的希望。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一个习惯于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来说,离开父母是一件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的事情。而更让人难过的是,离开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父母,还有自己从小生活的环境。这种改变所带来的压力是任何大人都体会不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