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西方由于历史发展和思想价值观的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面子观。在西方,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以面子观为中心的礼貌理论,包括面子、威胁面子的行为以及面子保全论三个概念。而在中国,面子是个体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和处世要求等的总和。本文以电影《面子》为例,从影片所表现的双重文化特征和强弱文化语境对"面子"意义的不同理解的角度来阐述中美文化的差异,将更有利于解释我们当今社会中的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马欣建 《文教资料》2010,(33):31-33
跨文化交际从广义上包括不同语言与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以及使用同一语言但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者在具体的语境中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的一门学科。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不可避免地要运用某一种特定的语言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交流.因此,语用学与跨文化交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探讨了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话语为主导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交往形式,面子保护是维持社会交往秩序的基本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面子保护策略、言语模糊策略、消极面子保护策略和积极面子保护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嘤其呜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鸟儿都知道彼此嘤嘤地叫以获得友谊的回声。何况人,能不求朋友?  相似文献   

5.
宗尧 《家教指南》2005,(11):18-18
爱面子,是国人自古迄今延续了几千年的一大陋习。尽管人类已进入高度文明的社会,但众多的“遗老遗少”仍视其为国粹、珍宝而不肯舍弃。为了护住自己的面子,他们甚至不惜付出任何重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6.
“送礼”行为,这一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社会习俗,体现了中西方不同的礼貌原则,面子观。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方不同的“送礼”方式,找出面子观差异的根源,得出只有深入到文化的深层中去,成功地理解其本质特征并习得相应的言语策略,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可能引起的误解和冲突。  相似文献   

7.
“能睡个懒觉真是太舒服了!”我一起床就自言自语道。我走到爸妈房间里,发现他们都在呼呼大睡,爸爸那呼噜声,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我走到妈妈身边,说:“妈妈,你快起床,快给我做早饭!”可妈妈理都不理我,  相似文献   

8.
史峰 《家庭教育》2014,(7):61-61
小时候,小伙伴们要是跟我闹翻了,“打击”我的主要方法是,说我是妖怪的儿子——母亲矮,长得丑。  相似文献   

9.
性别语言差异研究是语言与性别关系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研究不仅有助于社会文化的研究,而且还有助于预测语言的发展趋势和制定文字政策。笔者在概括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面子角度入手,探讨语言的使用问题,特别是男性和女性在语言的使用中所反映出来的性别语言差异。  相似文献   

10.
"面子"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引导着中国人的生活行为习惯。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面子观呈现出多方面差异,主要表现在内涵及性质方面的差异。面子观的差异源于中西不同的地理、历史背景、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1.
何鸣  白丹彤 《考试周刊》2009,(37):45-47
国内外有关“面子”这一概念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研究兴趣,究其原因在于“面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对过去几十年国内外“面子”研究的各种思路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2.
亦菲 《老年教育》2008,(4):25-25
在解放思想的大潮中,有一些官员批评别人头头是道,自我批评却不敢把自己摆进去,不愿承认过去做错的事情。如此,谈何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13.
面子是交际活动中常常涉及的议题。每个人都希望为自己树立威信,为自己争得面子,每个人都企盼交际和谐,给对方留面子。在日常交际中,为了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我们必须承认和意识到面子的作用。而每个人的面子都有可能受到某些行为的威胁,即面子威胁行为。所以,我们就有必要采取一些策略来削弱面子的威胁程度。该文通过介绍并分析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以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会话为例,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互动关系出发,分析得出委婉的规避、暗示、先扬后抑、先抑后扬等修辞技巧的运用,可以使会话双方在不能按照合作原则进行对话的情况下,依然礼貌地对待彼此。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语言的转化,语言系统本身体现文化。这注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密切关系。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过程,学习研究语言翻译离不开研究社会文化。英语学习者在掌握语言翻译技能,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自己本土文化。本文以一个简单而极具有中国特色的英文单词——“face”为例来解读文化的理解对词汇翻译的重要性。以期对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为切入点,分析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面子威胁现象,最后运用"礼貌策略"为教师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面子”是中国人的外在形象,中国人历来看重“面子”。“面子”思想根植于传统社会制度和礼仪文化之中,尤其深受传统儒家礼教的影响。传统儒家礼教中所蕴含的“面子”思想相当丰富:既包括“有德之人”的道德“面貌”,也涵括“有位之人”的身份“定位”。“面子”在礼教中表现为社会礼仪上的宁俭毋奢、宁恭毋滥,人伦义务上的孝悌忠信以及人际关系上的依礼而行。肯定传统儒家的“面子”思想,其目的在于丰富人的内在德性与外在德行,为当今道德教育和人格修塑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7.
吴艳华 《考试周刊》2010,(42):38-39
本文通过跨文化比较的方式,讨论了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所塑造的两种不同民族性格的差异.分析了造成民族性格差异的原因.以期帮助人们深刻理解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增强人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有效地减少文化误解和冲突。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许多一线教师都遇到过被学生问倒的情况。这让一部分教师感到很没“面子”,于是用所谓“标准”答案搪塞敷衍的现象就出现了。久而久之,便打压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如何教育孩子?一条“教子棍”还是一顿“大道理”?对于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通过直接的问话显然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不妨采用一些留“面子”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朋友"是中西方共有的"泛人类"经验与文化,但在中西方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对其概念与内涵的理解却具有很大差别。中西方"朋友"观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系亲疏;二是时间长短;三是相处之道。差异产生的文化根源在于以下几方面:首先,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特点与社会组织方式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朋友"观和交往习惯。其次,中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是形成不同"朋友"观的外部原因。再次,中西方不同的历史经历与民族性格是形成不同"朋友"行为的基本原因。最后,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是决定他们对"朋友"观念的不同理解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