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學歷史教學上,講到‘鴉片戰爭前清朝的經濟情况’一節中‘農業經濟的恢復’時,‘攤丁入畝’的賦稅制度,是必须說明的,‘攤丁入畝’或稱爲‘丁隨地派’,或稱爲‘地丁合一’,或簡稱‘地丁’。‘就是把歷代相沿的田賦和丁稅歸併成一種稅,按田畝來征收’(中國歷史課本第三冊六二頁)。爲了深入地體會教材,對地丁制度的各方面,如田赋和丁稅在清朝初年的具體情况,攤丁入畝的實行過程及其對農民的影響等。均應詳細參究,本文僅就有關資料略加搜集和分析,供給教師們參考商榷。  相似文献   

2.
十七世紀前半期的東林黨爭是明末農民革命形勢逐漸成熟時期的社會上层——統治階級的政治分裂,是明末農民革命形勢到來的條件之一。研究東林党爭是瞭解十七世紀中国社會的階級关係所必須接觸的重要問題之一。本文企圖就明代社會的政治鬥爭與階级关係來說明這一問題的首要之點——东林黨是如何形成的。一十四世紀五十年代的反元人民大起義推翻蒙元在中国的統治後,明帝國建立了。明帝国的統治者從各方面加强了封建的中央集權制度,鞏固了皇权的專制。同時也實行了恢復社會經濟及汉族文化习俗的措施。這一統一和集权的用帝國對蒙古進行了有效的防禦,同時也擴大了中國與週邊國家及南洋各地的政治的和經濟的聯系。公元十四、十五世紀頃的中國封建社會呈现了發展和繁榮。中國封建社會也就是從此時開始進入了解體的過程。十五世紀中葉以後,封建社會的危機日益加深。明帝国国內土地兼併劇  相似文献   

3.
下節:論教育爲生産建設服務的方針四新中國的人民教育的另一主要方針和主要目標,就是爲恢復和發展人民經濟而服務,亦即是爲生產建設服務。很明白,這一方針和教育爲工農服務的方針是分不開的。懂得社會發展規律的人都知道,經濟結構是一定社會的基礎,『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决定着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一般精神生活的過程。』(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已經取得了基本勝利的中國人民大革命,其根本的目的就在於使中國社會的物質生產力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能在新的生產關係中求得順暢的發展。新中國的政治與文化,新中國的一切建設,只有在這樣的物質生產力的發展的基礎上,才能得到發展與鞏固。在新中國,如果首先没有這種物質生產力的發展,就是說,如果首先没有人民經濟的恢復  相似文献   

4.
在初級中学課本「中国历史」第三册中對於明代土地問題曾作為重要的教材反復叙述,如第一節內特提出緩和階級矛盾的經濟政策,從而肯定了农民戰争颠覆了蒙古貴族的統治,它的巨大力量也使新的統治者不得不對農民让步一些,为了巩固新政權,緩和階級矛盾,明太祖决定實行一些恢復農村生產的改良辦法,來安定农民的生活。在第四節「土地兼併的加劇和統治階级内部的鬥爭」內,更提出「農民負担的加重」和「土地的高度集中」兩段。最後談到十六世纪后半期明朝財政危機已經非常嚴重,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緩和階級矛盾,鞏固邊防,統治者採用了一些改良的辦法,重新丈量全国  相似文献   

5.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通過和颁佈了“關於改革學制的决定”,规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的學制。這是一件有重要歷史意義的大事。中國有现代學校制度已五十年。一九○三年(光緒二十九年)满清皇朝頒佈了第一個中國學校系統,開始向资本主義國家學習。這一個學制在形式上是抄襲日本的。以後,一九一三年(民國二年)和一九二二年(民國十一年)又兩次頒佈學制。前者仍繼續抄襲日本制度,後者改爲抄襲美國制度。一九二二年的學制,經過國民黨統治時代,基本上沒有改變,並且一直行到现在。五十年來,由於舊中國的社會性質所决定,這三個學制都和廣大的中國勞  相似文献   

6.
我覺得初中中國歷史課本第一冊(一九五二年七月版)和第二冊(一九五三年一月版)關於中國歷史上的兩個重要問題——農民戰爭問題和民族問題,在課本中都沒有按照它的重要性恰如其分地體現出來。一 農民戰爭問題 毛主席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發表的「中國革命和中囯共產黨」裏指出:「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議和農民戰爭的規模之大,是世界歷史所僅見的。在中國封建社會裏,只有這種農民的階級鬥爭、農民的起義和農民的戰爭,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在中國歷史課本裏,沒有把這個精神體現出來。第一冊寫中國封建社會共六十七頁,而寫農民起義只占五頁,不只分量不夠,更大的缺點是沒有把秦末第一次農民大起義與西漢經濟發展的關係正確地表達出來。像課本裏敍述西漢「生産的恢復」一段中所寫:「秦漢交替時期,戰爭頻繁,人民死傷和流亡的很多,生産受到嚴重的破壞。因此,恢復生産成爲當時的迫  相似文献   

7.
问题解答     
問: 什麽呌做‘中世紀’?請較詳細解釋。(福建福安聯合中學吳祖卿) 答: ‘中世紀’原爲一個拉丁文的名詞:medium(中間)aevum(世代),近代歐洲各國都有譯名,如英文爲Middle Ages,俄文爲。這個名詞是文藝復興時代的人爲日耳曼人入侵羅馬帝國到文藝復興前夕之間歐洲的一段歷史所起的名稱,其中有貶斥的意思,認爲以前的希臘羅馬是光輝的‘經典’時代,今後又要進入新的光輝時代,就是‘近代’,只有中間一段是一無足取的。後來歷史家一直沿用這個名詞,但不一定再接受當初的貶斥含意,只把它看爲歐洲封建社會一段歷史的專名,時間也很不一致,在過去普通認爲是指的四五世紀間到十五六世紀間的一段歷史,今日蘇聯的歷史學家認爲這一段歷史的終結點當在十七世紀中期。我們中國過去把這個名詞譯爲‘中世紀’,是專指歐洲的,特別是西欧的封建階段而言。在中文中這一直是一個生硬累贅的名詞,前面是‘上古’下面是‘近代’,當中夾着一個‘中世紀’,頗有些不倫不類,但在過去。講西洋史時用這樣  相似文献   

8.
隋文帝楊堅奪取北周政權之後,於公元五八九年統一全國,結束了東晉以來二百七十多年南北分列的局面。社會經濟又開始發展,‘戶口益多,府庫盈溢’。煬帝楊廣發動人民開通運河,興修御道,建築宮殿,佈置園林,又增築長城。爲了擴充領土,還不斷地進攻鄰國。人民爲了反對無有止境的剝削、徭役,先後有李密、竇建德等百餘起農民暴動,使隋帝國存在了三十七年就滅亡丁。唐朝是漢以後的一個昌盛時代。由於農業恢復、人口增加和工商業的繁榮,商業资本逐漸發達,曾經不斷地向外開拓國際市場。太宗李世民到玄宗李隆基的一個世紀中,是唐带國對外擴張的時代,中西交通  相似文献   

9.
問題解答     
問:初中‘中國歷史’第二冊七頁所講的朝鲜半島上,高麗、百濟、新羅三國,據說高句麗不是高麗,高麗是在明清時代,隋唐兩代都是高句麗,以後是百濟太封國,再以後是高麗。但我們看范文瀾著通史簡編中敘述隨煬帝的侵略時也寫著高麗字樣,究竟二者有沒有區別?(黑龍江劉永厚) 答:首先要澄清的是名詞上的混亂。高麗一詞自來包括三種不同的用法。(一)用爲朝鮮的同義語。(二)公元九一八年至一三九二年統治朝鮮半島的高  相似文献   

10.
江蘇籌辦農民銀行事宜,自去年六月間,經本省政務會議通過徵課畝捐以為農民銀行基金一案及建設廳提出籌備計畫後,志莘對於籌備辦法及組織方式,屢思貢其愚誠,近承籌備處示以條例,責陳意見,不辭譾陋,撮述大要,藉備採擇云爾,辦理農民銀行爲民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戰國間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個變革時期。這時社會經濟制度正由封建制的領主經濟轉變爲地主經濟。隨着經濟制度轉變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築包括政治法制在内,也在或快或慢地發生變革。到戰國時代中原各國基本上已由封建領主割據的國家轉變而爲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秦漢  相似文献   

12.
第一一般情况一九五○年上半年,中央教育部前初等教育司工作同志得到了部長們和蘇聯專家的啟示,深深地感覺到六年初、高分段的小學學制,是資產階級初等學校双轨制的变相,它阻礙着广大農民子女在農村初級小學畢業后再行升學的道路,也阻遏了多数兒童受完全基礎教育的機會,新民主主义社會的人民基礎教育决不能再沿用這樣的學制,而且我們正在遵照共同綱领改革小學教育的內容和教學法並要實行普及教育,如果仍在這樣的小學學制基礎上進行,也是根本不適宜的。所以大家主張很快就得改革小學學制,以便在經濟好轉、經濟建設高潮到來後文化建設高潮必然到來時,更便利地‘實行普及教育’,而使工農子女受同等、同樣的人民基礎教育。幾經研究,大家認為要改革小學學制,必須  相似文献   

13.
一年來我每次給職工同學上課,老不如給日校孩子們上課,心中坦然。同學們的流動性,時常又使我懷疑:‘是不是教學上有問题?是不是對他們沒有帮助?’爲此,經常征求同學們的意見,或作短時間的談話,雖然由他們口裡可以知道一些,但沒有具體不滿意的地方,所以使我非常不放心。後來我便研究怎樣才能更滿足學員的要求,我試探着用這樣的方法:在備課時,我時常這樣想:‘這篇作品的內容可能針對着那一部份同學,應着重那一方面,怎樣才能更好的抓住同學們的心理,經驗與需要’。因爲我對全班同學的工作大概都知道一些,所以在講的時候盡量結合其中一部份同學的思想。例如講我們是這樣走來的一文,在學員中有的是人民解放軍,親身打過游擊。在槍林彈雨中,流過血,殺過敵人,所以他的經過,恰恰與作品中的思想感情融會在一起,經過這些學員的啟示和詳細的解釋,就會引起全  相似文献   

14.
‘爲工農服務’‘爲工農開門’是當前教育最重要的方針之一,不但在我們的教育文件曾經反覆解釋,政策法令裏有明文規定,而且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所一致公認的。但在具體工作中,直到今天,仍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對這一方針認識模糊,甚至還有意無意地爲工農入學製造了許多障碍,據我們初步發現的有以下幾種情形: 第一種情况:土改後,大批農民子女湧進學校,許多青年男女在冬學學習之後,也紛紛要求進入正规學校,如內蒙有的地區入學學生總數,已超過了學齡兒童總數,個別地區,超學齡的青年,已佔到學生總數的百分之五十,因此許多小學就顯得十分擁擠,這是廣大農民群衆在政治上經濟上翻身後,迫切要求文化翻身的必然現象。只有在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才有這種蓬勃發展  相似文献   

15.
天津衛生材料廠的副廠長李墨林,他是咱們工人裡的好榜樣,雖然他今年五十歲了,但進取心特別强;無論任何人,只要好奇地去問他:“老頭,爲啥要學文化?工作和學習不予盾嗎?”他就會這樣慨然地答覆你:“哎呀!只要你真正的認清了學習,就會擠出時間來,工農榦部吃虧就是没有文化水平”。的確,按照舊中國人的看法,他已經是五十高壽的老人了,對學文化還那樣熱烈地追求是罕見的,為什麽這樣呢?因為他深深的嚐到了沒有文化的痛楚。他是農民出身,在過去,他只知道幹活養家認爲能勞動就行,對學文化根本沒有注意,自從一九三八年参加革命以後,進步很快,在工作上有了  相似文献   

16.
我過去會經斷續地担任過一些植物學或動物學方面的敎課。有一個時期,在中學裏担任這些功課。對於課本有一種感覺,覺得敎材不大適合。因爲舊中國的自然科學落後,敎材大都從外國書上採來的。地域不同,生物也有不同。農業生產的情形不同,作物也有些不相同的。如拿遠地方的,從來不會見到的生物來講解,青年學生當然要覺得很陌生,不容易了解。即使有插圖的幫助,能了解一部分,但不可能了解得深刻。比方講到魚,中國常見的是鯉魚、鯽魚、黃魚等,如講Salmon(譯作鮭魚),便隔膜了。講到傢養的鴿子,如不講  相似文献   

17.
偉大的蘇聯共產黨在天才的斯大林的領導下,領導着蘇聯勞動人民渡過了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邁進了新的偉大的歷史時期——即社會主義國家工業化時期。国民經濟恢復時期最重要底成就,就是工業、農業及交通運輸業基本上達到了戰前的水平,並保證了工人階級所握有之经济命脈的领导權;在商品流轉方面,保證了國營商業和合作社的優勢地位。就在這樣的基礎上,一九二五年十二月蘇聯共產黨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决定了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为社會主義的國家工業化而鬥爭,為社會主義勝利而鬥爭,便成了黨医中心任務。’(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莫斯科外文明版局一九四八年版,第三三九頁)  相似文献   

18.
這次師範學院物理系敎學計劃的修訂過程大體是和其他各系一樣的。首先由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遵照中央敎育部的指示,提出初步意見;再由中央敎育部向各方面徵求意見,整理爲草案提到高等師範敎育會議分科小組會上進行討論;根據討論的意見整理成爲未定稿,經再度修正後,提交部務會議正式通過。這一細緻的過程說明新敎學計劃的産生是經過反復磋商的,因此它的群衆基礎是比較堅固的。物理系新敎學計劃也和其他各系計劃一樣,包括兩個部分:一爲表格部  相似文献   

19.
一宋元歷史發展的基本狀况自九六○年趙匡胤建立了趙宋專制統治,到一三六八年朱元璋推翻蒙元统治这四百多年的歷史,它的發展的基本狀况,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加以说明。 (一) 從經濟、文化的狀况來說,兩宋統治時期,中國的封建經濟、文化曾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可是,在女真、蒙古統治的期間,經濟衰落了,文化也因而低落了。  相似文献   

20.
一爲建設服務,向工農開門,這是新中國人民教育的既定方針。我們偉大祖國的各项建設,首先是國防建設、經濟建設已經開始並且是在有計劃地加速前進中。爲了有效地爲建設服務,我們的教育就必須按照國家建設的需要定時定質定量的培養各級各類的建設幹部。郭沫若副總理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關於文化教育工作的報告’中說:‘培養幹部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