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音像出版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出版业和国际出版业一样。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使用,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出版物已由单一的纸载体发展为纸、磁、光、电多种载体。传统出版业受到巨大挑战。 近年来,我国音像出版业得到迅速发展。70年代以前,我国仅有1家生产唱片的音像出版公司。从1979年到现在,已发展到200多家音像出版社,10多万个遍布城乡的销售、租赁和放映点,200多家复  相似文献   

2.
唱片作为我国近代史上最早的“音像出版物”,甫一出现,便通过“听觉书写”改变了中国人对声音的“知”与“听”,推动了“声音”作为一种知识性、娱乐性、消费性题材的大众化与日常化.民国较早出现的法商东方百代唱片公司,前后共出版唱片三千余种,对我国近代唱片出版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与推动作用.以其为个案,从它影响下的“听觉书写”“听觉下的生活”“听觉与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梳理,有助于探索技术发展与出版企业、出版物及社会文化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认知当下音像出版物发展.  相似文献   

3.
《出版经济》2005,(5):8-8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将一般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增值税由17%降至13%。这是自2003年开始国家对科技类音像制品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政策后推动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业发展的又一项优惠举措。我国现有音像出版单位320家,年出版音像制品近3万种,数量约7亿盒(张),发行总金额约30亿元;现有电子出版单位161家,年出版电子出版物约6000种,出版数量1亿张,发行总金额10亿元。  相似文献   

4.
一困境与机遇并存,风险与利益同在 音像(电子)出版业,是基于出版载体变化而诞生的新型出版业态.出版载体变化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而塑胶唱片、LD唱片、录像带、VCD、盒式磁带都各领风骚若干年,极一时之红火,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年鉴》记载:1979年,作为全国性的唱片出版机构——中国唱片社(总社设在北京,并在上海与广州各设有一个分社),全年共出版密纹唱片123种,465万张;薄膜唱片364种,3550万张(均为单声道)。立体声唱片和盒式音带正在试制中。  相似文献   

6.
教育音像出版业发展的对策性思考张恰我国教育音像出版业起步于80年代初期,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非常迅速。目前,我国共有教育音像出版单位58家(含配书出版音像制品的图书出版社),约占全国301家音像出版单位(截至1995年年底)的1/5,教育音像出版...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这钟声既是辞旧迎新的昭示,又是催人奋进的战鼓。回顾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历程,展望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前景,我们既充满信心又深感责任重大。我国的出版事业是一项朝阳产业,也是“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版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大量优秀出版物的出版为国家  相似文献   

8.
1978——1998中国出版业量化分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发展迅速,取得了重大成就。图书品种从1978年时1.5万种增长到了1998年的13万种,年均增长11.4%,总印张由1978年的135.4亿印张增长到了1998年的377.6亿印张,年均增长5.3%。期刊品种从1978年的930种增长到了1998年的7999种,年均增长11.4%,总印张由1978年的22.7亿印张增长到了1998年的76.7亿印张,年均增长6.3%,报纸从1978年的186种增长到了1997年2149种,年均增长13.7%,总印张由1978年的113.5亿印张增长到了1997年的459.8亿印张,年均增长7.6%,音像和电子出版从小到大,发展迅猛,到1997年底,我国年出版音像制  相似文献   

9.
台湾音像出版业印象──中国音像代表团赴台考察札记郭中华,柳富全应台湾滚石唱片公司邀请,中国音像代表团赴台进行了为期10天的参观考察,对台湾的音像出版业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动荡奔放的音像市场90年代的台湾音像市场,呈现出一种世纪末的动荡和奔放色彩。一、...  相似文献   

10.
1999年,对于中国出版尤其对电子音像出版,是千载难逢、百年一遇的好时机,重大题材和热门选题十分集中。同时电子音像出版物的特点越来越受读者欢迎。成为出版业综合发展的新趋势。因此,电子音像的两大献礼工程成为1999年中国出版引人注目的亮点。《辉煌五十年》系列(多媒体)光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出版待业中,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音像电子出版业优势越来越明显,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服务大局、传播化信息、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化生活等方面起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音像电子出版业已成为新闻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闻出版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从目前情况看,音像电子出版业发展还存有不足,主要是音像电子出版物占有出版物市场的份额比较低,没有形成大的规模,经不起风浪,发展速度还不快,从市场发展角度讲,还有更大的潜力没有挖掘出来,这些问题和不足,在不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音像电子出版业的健康发展,音像电子出版业面临着十分明显的困境,因此,加快音像电子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已在为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课题,如何搞好正版物打入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面临加入WTO,音像电子出版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分析,改进音像电子出版工和,加快音像电子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的2000年,中国出版业在市场经济挑战与经营机制变革的矛盾中不断发展,电子音像出版因其载体形式多变、市场情况复杂,尤其成为挑战与变革的焦点。现将个人对2000年电子音像出版的一些粗浅印象,提供同行和专家研究参考。电子音像发展快薄利多销市场大 2000年全国共有电子音像出版单位350多家。其中,有音像出版业务的单位292家,占83%;单纯音像出版单位208  相似文献   

13.
由于封面上的照片侵权,李宇春首张个人专辑被判暂停发行。北京市海淀法院于近日判令唱片出版方——广西文化音像出版社赔偿拍摄照片的龙先生1.2万余元,并暂停发行该唱片。连带赔偿责任。他当即买下了这套CD,并向海淀法院提起诉讼,向广西文化音像出版社索赔3.5万余元。  相似文献   

14.
产业概况 深圳市图书出版和音像出版起步较早,其中图书出版以海天出版社和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为主.音像出版单位有3家,组建也比较早.深圳音像公司1984年年底成立,深圳市激光节目出版发行公司1 998年成立,中国唱片深圳公司1985年成立.近20年来,这3家音像出版单位出版发行了大量音像节目,其载体包括AT、VT、LD、VCD、DVD等,还拍摄了一些电视剧.2004年,它们共出版音像制品446种,发行音像制品523万片(盒),总资产位2300多万元,营业收入为285万元.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音像出版工作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徐培忠现代科技,特别是电一厂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出版业的技术变革,使音像出版物应运而生。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使电化教育成为重要c的教学方式。音像出版物从c文艺、娱乐范围扩展到教1育、科技...  相似文献   

16.
是出版社的生命■赵建廷一、现状令人忧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图书出版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有出版社563家(不包括音像出版社),年出书103836种,成为世界出版大国,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出...  相似文献   

17.
“芝麻开门”是一个人所共知的童话故事。阿里巴巴和他的乡亲凭借智慧和善良,战胜了强盗和邪恶,找到了打开宝库的“钥匙”,为民造福。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中国少儿出版如何响亮地喊出“芝麻开门”,打开新世纪之门、打开世界之门,融入世界出版主流,创造新世纪的新繁荣,更好地为亿万少年儿童读者服务,这是摆在中国少儿出版界面前的大事。 少儿出版是我国出版业改革开放以来最受党和国家重视、发展最快的出版门类。江泽民总书记提出要抓好优秀少儿读物、长篇小说和电影电视这“三大件”,并且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建社40周年题词“出版…  相似文献   

18.
市场体制下的音像出版姚凤林,马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音像出版业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市场。音像出版单位如果仍然固守着传统的出版观念和旧有的运作方式,对出版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缺乏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陷入被动。我们认为,当前我国音像出版...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的出版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大学出版社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建立了布局较为合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高校出版体系。目前全国高校出版社已发展到106家,20年来出版了近15 万种图书,较好地解决了高校教材、学术专著“出书难、出版慢”的难题,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大学出版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也不容忽视。本文旨在分析形势,剖析原因,探讨出路,反思当代大学图书出版的历史使命。 一、大学出版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1.国内出版业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规范出版秩序.促进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新闻出版总署、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司日前在北京召开了"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工作座谈会”。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解放军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等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及各地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部门的代表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