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现代市场经济,其内在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经济的信用化程度高,资金按照借贷制的要求运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金融是社会资金形成配置的主要形式,中央银行是宏观经济调节的主体,因而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价值流引导实物流运动的市场经济.金融市场,是社会经济主体间相互融通资金的场所和相互关系的总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市场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核心部分,因此,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对于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融市场的繁荣稳定是衡量一个国家货币政策是否发挥作用的主要标志.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我国对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所造成金融市场发展滞后,货币市场不能和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相融合的问题进行分析.意在指出,要制定一个适当的货币政策,必须要依托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银行资产质量恶化、日益显露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以及金融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所带来的风险等方面.而从其形成机制与外化形式来讲,主要是一种制度性风险,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市场风险相比,有很大的差别.本文着重从产权制度、金融市场微观基础、金融市场管理体制及金融监管体系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金融风险产生的特殊根源.  相似文献   

4.
金融市场:不是战场,远胜战场现代社会中,没有金融事业是不可想像的。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通讯技术和现代金融理论的高速发展,世界金融市场出现了高度竞争化、高度创新化和高度全球化的全新格局。金融市场不是战场,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法律的最主要影响是依法管理银行业。我们要按国际通行原则的惯例组织,管理和监督我国的银行业,所以要按有利于建设现代金融组织体系,现代金融监督体系和现代金融市场体系的目标,构建完善中国金融的银行法律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6.
唐婧 《许昌学院学报》2010,29(3):146-148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是金融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金融稳定和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客观要求.金融机构破产制度是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破产的法律制度尚存在诸多空白和缺陷.针对我国金融机构破产实践的具体问题,不完备法律、现代破产法立法理念、破产概念的广义化等对我国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都具有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影子银行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方面,影子银行的发展促进了金融市场的高度繁荣;另一方面,也给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稳定以及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风险.本文对影子银行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分析其主要特征和风险,客观看待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现状,并对我国的影子银行监管提出了科学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作为金融产品的价格,是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中最活跃的因素,是金融市场的核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进一步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对利率市场化进行概念层面的深入探讨.并就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和难点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l选择题 (1)金融市场的主体是指 。 A.金融工具 B.金融中介机构 c.金融市场的交易者 D。金融市场价格 (2)金融市场的客体是指金融市场的 。 A.交易对象 B.交易者 C.媒体 D.价格 (3)金融市场首先形成于17世纪初的一一C' A.中国浙江一带 B.美洲大陆 C.欧洲大陆 D.日本 (4)世界上最早的证券交易所是——。 A.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B.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 C.德国法兰克证券交易所 D。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 (5)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公司,它是由——一人出资组建的。 A.印度 B.美国 C.英国 D.荷兰和比利时 (6)我国历史上第一家证…  相似文献   

10.
周延军 《当代电大》2002,(12):87-91
1 选择题1 )金融市场的主体是指 (   )。 A .金融工具 B .金融中介机构 C .金融市场的交易者 D .金融市场价格2 )金融市场的客体是指金融市场的 (   )。 A .交易对象   B .交易者 C .媒体     D .价格3)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公司 ,它是由 (   )人出资组建的。 A .印度   B .美国 C .英国   D .荷兰和比利时4)我国历史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是成立于 1 91 8年的(   )。 A .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 B .北京证券交易所 C .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D .天津证券、华纱、粮食、皮毛交易股份有限…  相似文献   

1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体系的动脉,是市场配置关系的主要形式,由此可见,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进程中,金融体系的安全、高效、稳键运行,对经济全局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建立一门新的、专门研究企业金融活动的、涵盖范围更广的、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学科——财务金融学,以弥补传统财务管理学对现代金融环境的不适应。财务金融学的核心问题是以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为依托的企业价值创造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公司治理与财务金融,信息不对称与财务金融,金融市场、金融中介与财务金融,金融视角下的企业投资、融资和风险管理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梁明 《华章》2011,(29)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将承担逐步对外开放金融市场的义务,各产业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将会面临一次新的提升.而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还比较缓慢,给与金融业的保护相对较多.但是,在整个国际金融的趋势下,全球金融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种紧密直接促进了货币、外汇和资本市场的全球一体化,也推动了各国的金融中介机构和监管体系的一体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金融全球化显示了其货币经济的独特作用,并且这种经济形式将对实体经济产生强烈的反作用.我国金融业在国际竞争中,存在优势,也有劣势,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更是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与弊,深化认识,增进改革.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财政收支是基本不公开的。但我国金融市场已逐步趋向于开放。金融市场的开放性驱使市场引入具有约束性的制度和机制,对市场进行有效管制。公共财政领域可以借鉴金融市场做法,对我国财政信息进行披露,同时完善监督、约束财政绩效方面的法律制度。对目前政府财政绩效和金融市场现状进行分析,讨论宏观经济对政府财政调控的影响;分析财政绩效和金融市场对政府的约束影响,探讨政府财政绩效与金融市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证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尚未真正形成,证券市场也只处于雏形.但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证券市场是否存在着完善的可能呢?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薪酬体系的设计不仅仅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内容,而且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在国有商业银行中,随着当前金融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薪酬体系的设计对调动银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我国银行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中坚力量,其运作情况直接影响整个银行业的发展,乃至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银行业赖以发展的基础之一是人力资本,要增强人力资本的竞争力就必须设置合理的薪酬体系.对此,本文在分析薪酬设计相关因素的基础上,遵循薪酬设计的原则,借鉴外资银行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薪酬体系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运用发展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我国教育深化和知识失业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提高教育投资效率不仅仅是政府采取行政措施进行投资方向的调整,应该利用市场手段,利用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的功能,即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如何从金融市场筹集资金,获得发展的动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金融市场来进行教育资源的配置优化,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初步探讨了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指出金融市场机制是金融市场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并与外部其他经济变量相互作用、连锁反应所发生的经济过程及其结果.起码包括如下几层含义:(一)构成系统内部的组成要素,主要由竞争机制、风险机制、供求机制和利率机制所组成,其中利率机制是金融市场的主导机制;(二)系统内部诸要素作为一个整体同其他外部经济环境之间的联系;(三)机制运行的现实过程及其产生的功能;(四)金融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主客观条件.文章对上述问题逐一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市场的金融创新工具,它是以资产的现金流为基础,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工具的一种技术或过程.目前,在我国的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资产证券化的主要观点有ABS表外模式及ABS准表外模式.盲目地不分类别地对资产进行证券化,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很难起到促进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无论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都存在缺陷.金融体系建设是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相互推动演变的动态过程.金融体系的建设应该以提高金融效率为目标.我国金融体系的建设处在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过渡的中间阶段,应该以完善资本市场和实现商业银行的现代化转型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