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战争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在人类历史上,战争连绵不断,数不胜数,仅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提到的古今中外、大大小小的战争就有100多起。其中有阶级间的战争.如唐末农民起义、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有戾族间的战争,如北未与辽的战争、元与南宋的战争;有国家间的战争,如中日甲午战争、英法百年战争。按战争性质来分,又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一般说来,对于战争的起因、结局和意义,教师容易讲好,学生也较易于记。而对于战争发展的具体过程,则常感到头绪纷繁,杂乱无序,不得要领,以致对战争全貌的认识朦胧模糊。本文就如何讲清战…  相似文献   

2.
对于俾斯麦在1864—1871年先后组织和发动的“三次战争”:德丹战争、普奥战争和德法战争,不应贬之为“王朝战争”。总的来说,俾斯麦“三次战争”的性质,是进步的、民族解放的、革命的战争,对德国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取得了军事上的初步胜利,吸取这次战争的经验教训,有益于我军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建设。根据伊拉克战争的最新进展,研究了伊拉克战争的基本特点,并对这场战争所引发的启示进行了思考,对深入研究伊拉克战争将起到一定的牵引作用。  相似文献   

4.
《左传》特别擅长于叙述战争,可谓篇篇换局,各各争新,为战争描写确定了一种基本的叙述模式:战争结果的预先告知,叙述者并不特别留意接受者的感受而以预言的方式先期透露结局,带给接受者另一种惊喜和享受,那便是对战争胜负原因的追究,包括着重分析战争的起因、集中叙述战争双方胜负的缘由以及礼义道德、政通人和等综合因素对战争的牵掣。如此,战争过程就变得省略简洁,或以战前的谋划、或以战后的说明替代战争过程,即使个别战争过程没有省略然也相当简洁,能做到逼真动人。此种战争叙述模式对后之历史叙述和虚构叙述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普奥战争作为德意志邦国之间的最后一次战争,它是德意志民族战争的一个阶段,一场“兄弟阋墙之战”。在这场战争中,普鲁士利用灵活的多边外交政策,孤立奥地利,消除它国结盟的噩梦,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6.
美伊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也难逃厄运。而战争背后隐藏的是国家利益。本从美国对伊动武谈起,寻求发动战争的原因及战争给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分析中国经济受美伊战争影响的特点,解读美伊战争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战争的起源问题即是战争“何时发生”这个“时间问题”,战争的根源问题则是战争“为什么发生”这个“原因问题”。普遍意义上的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而不是阶级社会,这既符合马恩的经典论述,也与史实相吻;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利益冲突是超越社会形态、超越时空的战争的共同根源;依据社会形态演进的纵向层次分析和战争根源内容的横向层次分析,参照经济发展史,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在“穷人对富人”和富人对穷人”之间经历了四次大的转换。然而,战争并不是经济利益冲突的必然趋势,因为随着人类明的进步,和平解决利益冲突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因此,人类战争的演变不会出现第五次大转换。  相似文献   

8.
《永别了,武器》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为主题,但作为一个朦胧的反战主义者,海明威尽管诅咒战争,却没有对战争的根源进行剖析;反对战争,却找不到消灭战争的正确途径,以至于迷失了方向,因而整部作品弥漫着迷惘的情绪和悲观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美伊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也难逃厄运。而战争背后隐藏的是国家利益。本从美国对伊动武谈起,寻求发动战争的原因及战争给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分析中国经济受美伊战争影响的特点,解读美伊战争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一部《三国演义》写了大小上百次战争,每次战争都写得各具特色,独呈异彩,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幅三国时期斑斓绚丽的战争风云画卷,再现出各个封建统治集团之间近百年间种种复杂尖锐的矛盾斗争。为什么《三国演义》能够把每次战争都写得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呢?人们曾经就此作过许多探讨、分析.诸如着重写战争的特点,着重写战略战术的运用,着重写人的活力,虚实结合、张弛结合等等,都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特点。但人们却很少谈《三国演义》的战争环境描写。而正是每次战争特定的典型环境的描写,决定和实现了该次战争的…  相似文献   

11.
《左传》和《三国演义》是两部描写战争非常著名的著作,历来人们对他们各自的描写战争的特点分析比较多,但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比较研究,相对来说很少,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左传》描写战争的特点对《三国演义》的影响,即:(1)通过战争写政治;(2)通过战争与战略;(3)通过战争写矛盾;(4)通过战争写人物。  相似文献   

12.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年)是由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而引起的一场国际性战争。英国反对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扩张,要求维持欧洲的均势,加入了这场战争,与法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场战争持续了13年,整个欧洲几乎都被卷入进去。对于这场战争,以往的研究并不多,本文试通过论述在此战争中英国对法国政策演变的过程及其原因,认清此次战争的实质,这对我们客观地把握当今的国际斗争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伍尔芙作为20世纪初英国伟大的文学家和女权主义批评家,用女权主义视角审视了父权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文学状况,创立了女权主义理论,丰富了世界文学理论的内容。伍尔芙的女权主义思想包括女权主义战争观、女权主义经济观和女权主义文学观.我们在战争与政治、战争与文化、战争与性别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阐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战争与文化的关系,战争与性别的关系,落脚点在于论述伍尔芙关于妇女同战争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中蕴涵着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它反对用天命鬼神等迷信思想指导战争,指出客观物质条件是取得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在战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在战争中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掌握并利用战争规律。在对战争的认识上。坚持朴素唯物主义反映论。  相似文献   

15.
《红高梁》是战争修辞话语的另类:其非宏大、非高调叙事,引导了关于战争的另类想象。对强悍生命的修辞书写,召唤着民族的刚健之魂,并接续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尚“力”传统。莫言的时间修辞改写了战争叙事流程。作家在战争现实之外,重建了一个关于战争的审美现场,也重建了战争修辞话语的审美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16.
日本对华战争已经过去59年了,但是战后的日本没有一届政府,没有一届首相,没有一届国会,正式承认当年的对华战争是侵略战争。中日关系的历史问题归根结底是日本的战争历史认识和战争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朝鲜战争是二战结束后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由于国家利益、政权性质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各参战国的行为大相径庭,而这又直接影响到它们对待战争的态度。章主要通过对战争爆发前几个主要参战国的考察,揭示朝鲜战争爆发的背蒂及发展为国际战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沈蕾 《教师》2011,(18):127-128
战争是一把双刃剑,它给征服者以荣耀,给被征服者以创伤;为将者功成名就,阵前卒马革裹尸。自古以来华夏文明的向前推进,总是离不开战争,这一斗争的最高形式。而自古以来描写战争或与战争有关的民间歌谣亦不可尽数。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反映了他的战争观。在书中他提出了战争的哲学基础。指出争夺霸权是战争的原因;他阐述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认为经济资源是进行战争的基本条件和后盾。他还领悟到政治斗争引发战争的逻辑过程,认识到战争能扭曲人性等。  相似文献   

20.
人类战争的根源是个历史的范畴,在迄今各种社会经济形态下人类战争的原因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加上资产阶级学者们往往把动机归为原因,所以对人类战争的根源迄今未能取得一致的认识。其中一些人认为战争只是阶级社会的产物,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战争是人类固有的本能,是人类社会的伴侣。本文认为人类战争的由来已久,从无阶级的原始社会末期直到社会主义时期均有战争存在,战争的根源是迄今为止人类的各种社会经济形态所固有的局限性和人类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在生产力始终还不够高、经济也不够发达的条件下,人类往往为了各个集团的利益,或为求生存,或为扩张称雄,或为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经济和政治而发动进步的革命战争或反动的掠夺战争。因此,人类只有普遍进入生产力高度发达、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的共产主义社会时代,战争才能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