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鲜 《成长》2007,(2):22-25
她希望有一天自己变得很瘦很瘦,然后就可以站在他面前对他说:我喜欢你。[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邵兰华 《陕西教育》2004,(11):21-21
同事一脸懊丧的回到办公室,大发感慨:“这些学生不知怎么了,好好的一堂课弄砸了”。问其原因,原来今天他上的是《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当他读到“周总理——”一句,按要求将声音延长时,有一学生竟“噗哧”笑了,随后的几声“周总理——”学生听得是眉开眼笑。同事很是气恼。我说:“也不能怪学生呀,十四五岁的孩子,从没接触过总理。总理的丰功伟绩,总理的平易近人都只是通过文字资料或图片间接了解的,对总理去世,他们怎么有这种深切的感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一篇文章的写作,必须是先将“物”(知识、生活)转化为“意”(思想、旨意),然后再将“意”转化为“文”的双重转化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这双重转化的过程中,情感起到了激发、催化的作用,没有情感的参与,作文干瘪苍白,缺乏灵气。要让学生热爱作文,写好作文,要在感情上下功夫。下面我以作文《谢谢您,妈妈》为例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高士军 《成才之路》2012,(25):33-33
中学生作文情感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中学生缺乏生活体验,老师对学生情感培养重视不够,老师对学生写作不作情感要求。  相似文献   

5.
情到深处     
我每写完一篇文章,自己都会声情并茂地反复读,经常是读着读着,眼泪就下来了。如果看到那些能够打动我的文章,我也一定会声情并茂地读给孩子们听,也经常是读着读着,孩子们的眼泪就下来了。  相似文献   

6.
情到深处     
在我的印象当中,父亲和母亲的关系一直是冷冷的淡淡的,有时候甚至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针锋相对、口角不断。这就让我产生了怀疑,难道他们之间的情感真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被生活的繁琐、单调磨砺去了?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我总是固执地认为,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爱情。 我是个喜欢独来独往的人,这也许是我的自卑感在作祟。我常对自己说:“在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人是自己。”(有点自恋,嘻嘻!)大三时,我找了一份家教,教一个名叫Peter刚从澳洲回来的17岁男孩。他的父母早年定居澳大利亚,他这次回国主要是度假,顺便补习一下中文。  相似文献   

8.
嫉妒。这是个多么难听的字眼。以前我总觉得,对敌人而不是对朋友,才会有这样的感觉。我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有一天晚上我和金去参加了一个晚会。  相似文献   

9.
通解禅佛的苏东坡,作为一个悟者,并不是一个克欲遏情的“高人”或“贤圣”,而是一位永不背叛感觉的性情中人,是情中圣,情中雄杰。他所坚持的,是真率热烈的血性;他所尊敬的,是至高至贵的生命;他所追求的,是但尽凡心的静穆和平;而他的觉醒,则是因了这份如痴热情而生的执迷者的舍和执迷者的得,是历尽沧桑后对生活依然葆有的无尽的爱和依然坚持的不倦的讴歌。所以,东坡执著,于执著的烈火中化生洒脱。本文力图说明东坡的感情,也力图说明他怎样面对性与命,女色、婚姻与生活,还力图说明东坡越数百年而分毫不减的人格魅力何以能永恒  相似文献   

10.
德育过程不是简单地把美德装入学生的“美德袋”,道德的深层本质应该是发于情出于自愿的行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开心的深处。”因此.要保证德育的有效性.应把情感培养作为德育的核心和追求目标,重视情感在个体道德  相似文献   

11.
庄淑惠 《考试周刊》2009,(30):220-220
2009年上学期开始时,我就计划在坚持常规管理的同时,开展更多形式新颖的活动,“六一”国际儿童节时我们决定到福利院去,和那里的小朋友们共同度过。  相似文献   

12.
很久以来,一些初中教师对班主任工作进行了高度凝炼的概括,其要点为四个字:“哄、吓、诈、骗”。即对初一学生要“哄”;初二学生要“吓”、要“诈”;初三学生要“骗”。当然,对这四个  相似文献   

13.
李荣国 《现代语文》2007,(1):102-103
“无情便无文章”这是一条古训,意思是说没有感情就没有文章。文章只有蕴藏着真情,读者才能和你产生共鸣,和你一起品味生活,受到感动,得到震憾,从中受到教育。而现实中,我们学生的作文恰恰就缺少真情,平淡无味,读了以后令人发困,别说去感化别人,就连对主题的表达都那么苍白无力。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中被遗忘的角落,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盲点。那么怎样能把同学们心中的真情给激发出来,再渗透到他们的作文当中去呢?这个问题非常棘手。我经过多年的摸索悟出一些有效的办法来指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问天下情是何物?这是古今多少文人墨客、雅人俗士苦苦追索的大问题。为父母以情,为子女以情,为人夫以情,为人妻以情,为人师以情,为学子以情,为兄弟以情,为朋友以情,为事业以情,为文章以情……天地、人生、家国、事业,无不情也! 近读王爱宏、李其军的《情到深处》(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不由得为其情所感,为其  相似文献   

15.
有人问一位著名的演员:“您认为什么角色最难扮演?”他沉思良久才说:“很平凡又很伟大的那种人,比如教师。”细细想来,我们做教师的真是平凡而又平静,实在是没有可供充分表演的波澜起伏.没有吸引人的惊天动地,可我们却为这个伟大的职业付出了一生一世的真情,可谓“情到深处自平凡”啊!  相似文献   

16.
情到深处人孤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年前初读苏轼的《江城子》时,甚感悲切。那时年幼,尚不知情为何物,但只觉得读后内心有隐隐的痛感。尤其在读到“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时,更会在模糊的视线中有“沉沉的夜色、惨淡的月光和为情所累的风烛老人”的静止画面。16年后听了史志康老师讲解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的十四行诗THE CROSS OF SNOW,当年的那种感受以及存留在内心的感伤油然而生——仿佛看到两个距今几百年的中西诗人在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抒发着亘古永  相似文献   

17.
他与前苏联老电影《夏伯阳》里的主人公同名,但他不是英武的骁将,而一名印度华裔工程师。他出生在印度新德里。  相似文献   

18.
举案齐眉1970年7月,张大昆出生在胶州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张家是村里的病灾户,生活贫寒,灾难不断。张大昆母亲承担了家庭中的一切生活重担。张大昆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中磨砺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他从小就懂得为母亲分忧解愁,四处打工。为砖厂卸热砖的苦活儿,常常使他的双手磨得红肿溃烂。家庭的不幸成为激励他学习的动力。1988年,他考入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张大昆被分配到本乡刘疃中学教书。勤奋好学的他很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又通过自学考试获得本科文凭。1995年,张大昆结识了邻村姑娘杜惠钰,并确定了…  相似文献   

19.
做儿子的在慢慢长大,父亲却仿佛变小了。从前,父亲指派我时,我总是“嗯、呀、噢”地答应着;现在,我向父亲建议时,他也只是“嗯、呀、噢”地答应着。我不知道,我们父子到底怎么了。出门在外,我经常挂念的是母亲,却很少想到父亲,有一回突然想到他时,却意识到对他的不公。我私下埋怨自己,为什么在别人面前有说有笑,一见到父亲就不言不语了呢?作为他的儿子,却不能给他带去欢笑,难道我只会向他伸手要钱?仿佛养活我是他必须执行的义务。母亲经常对我念叨说,你爸没有什么本事,只能让你跟着受罪。我听了并不在意,似乎母亲说得有理。因为别人家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爱”是一个闪光的教育理念,但爱孩子连母鸡也会,爱还要讲水平、方法、艺术,像医生一样只有治病救人的朴素用心是远远不够的.爱是班主任工作的生命,没有对学生的爱心,就不可能对学生进行真诚的教育。而教育爱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但如何能把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住打开学生心灵的几把钥匙。本文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阐述了笔者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无痕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