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留美第一人、耶鲁毕业生容闳的推动下,1872~1875年,大清政府每年遴选30名少年赴美留学,4年共派出120名,是为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留学幼童精进好学,努力接受西学教育,但在国内和驻洋肄业局顽固派的干扰之下,1881年6月2日,清廷下令撤回留美幼童。其实,幼童留美计划从实施的那一天起就出现了不和谐音。  相似文献   

2.
陈兰彬与李鸿章因选派幼童留美开始交往,有了共同利益。李鸿章对陈兰彬垂暮之年勇于督率幼童留美十分赞赏,力荐其出任驻美西秘三国使臣,促成了陈兰彬的仕途升迁、青史留名。陈兰彬监管留美幼童不力,并因错误地理解李鸿章的意图而径自奏请撤回留美幼童,致使李鸿章回天无力,导致了二人关系的疏远乃至分离。没有李鸿章作靠山,陈兰彬很快黯然离开晚清政坛。  相似文献   

3.
总结中国近代史上幼童留美的经验教训,可以为我们认识、分析当代的留学教育提供一个观察的角度。从宏观上讲,洋务派缺乏整体观念只进行零星教育改革以及留学政策制定上的随意性弊端,我们当引以为戒。从微观上讲,今天的少年留学生缺乏当年留美幼童的一些有利条件,对待留学当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4.
晚清留美幼童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留学生。他们回国后大多用尽所学为祖国服务,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但由于封建体制束缚等种种原因,幼童赴美没有最终圆满结束,没有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历史作用,实为遗憾。反思中国第一批留美学生的过程和命运,对于我们今天应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从1872年清政府派留美幼童算起,官派留学生的历史已经整整130年了。有关留学生的杂志,不下百余种。像《留美学生年报》、《留美学生季报》、《留东学报》、《留日女学会杂志》、《旅欧周刊》等,相当可观。但这些多是留学生自己办的刊物,由政府出面办的反映留学生的杂志基本上找不到。即使用心搜索,也只能见到一些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晚清开始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留美和留欧教育开启了留学教育之风。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中,派遣留学生的留学教育是它对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幼童赴美留学和船政局派遣的留欧学生是晚清政府派出去的第一批留学生,开创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开展及分析留美与留欧教育二者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有利于得出对留学教育的评价,进而引起对当今留学教育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从容闳与留美幼童这个重大事件所处时代及事件性质所具有的标志性来看,从解剖一个时代社会横断面的历史研究方法和留美幼童在中国留学史中所表现出的先锋、示范作用来看,容闳和留美幼童的足迹是值得我们努力追寻的。有关容闳与留美幼童历史的研究,十余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现了不少值得探索的新课题。对容闳与留美幼童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关于留学生问题的研究 ,我想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供大家参考、批评、指正。第一 ,我们要用留学生精神来研究留学生史我感到徐州师范大学周棉教授、安宇教授 ,还有他们其他的同志及各地的专家 ,是用留学生的精神来研究留学生的。什么是留学生的精神呢 ?就是爱国和奋斗的精神。举一个例子 ,当年容闳从美国回来 ,船到了香港。他看到那些被贩运到国外去的“猪崽” ,被用绳捆着 ,一串一串的被押上船 ,感到很受刺激 ,立志要动员满清政府派留学生到美国去学习。他劝说清政府高级官僚 ,前后十多年才派出了第一批留美幼童。他做这件事完全是为国家考虑…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幼童留美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条件,幼童留美半途而废的原因,幼童留美在当时产生的重大社会影响等问题。着重从时代潮流、社会特点、新旧势力的斗争和美国的文化渗透政策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宋小勤 《文教资料》2006,(25):66-67
留美幼童被撤回,既有封建守旧势力的破坏,更重要的是中西文化在碰撞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在此背景下,容闳和留美幼童同陈兰彬、吴子登等人发生了一系列冲突,最终导致了留美幼童中途被撤回。  相似文献   

11.
1872年8月11日,大清国第一批留美学生漂洋过海到美国留学。这批平均年龄尚不足15岁的幼童,到达美国东部的新英格兰后,分散居住在了40多户美国人家中。中国留美幼童以惊人的速度克服了语言障碍,成为他们就读的各个  相似文献   

12.
晚清公派幼童留美计划酝酿于江苏,江苏给予留学计划设计者容闳荣誉与声望,构造了留学计划与权利结合的桥梁。江苏给予留学计划新的信息,使之从模糊的构想变为清晰的计划。晚清幼童留美计划起步于江苏,预备学校建于此,主要经费源于此,众多幼童来于此,江苏成为留学计划的实施基地。晚清幼童留美计划之所以选择江苏,是因为其地缘上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文化优势提供了留学计划必需的阳光、雨露和营养。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份难得的留学史料,作者是第二批留美幼童丁崇吉之子———这在留美幼童健在的后代中,还是非常少见的。作者以特殊的身份,回忆了丁崇吉的一些往事以及与留美幼童有关的清末海军、海关的史料,富有历史价值。今征得作者同意予以发表,以飨读者和专家。  相似文献   

14.
留美幼童与近代中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教育有两方面的贡献:第一,在学校教育方面,破旧立新,造就大批新人才;第二,在家庭教育方面,革故鼎新,倡导近代新风尚.  相似文献   

15.
张洪海 《神州学人》2006,(10):32-33
中国近代乡村教育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问题,而留学生对中国近代乡村教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往学术界对陶行知、晏阳初等留学生在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容闳在留美计划付诸实施之前就实际参与乡村教育活动——倡议并捐资创办甄贤社学一事却往往被世人遗忘。一容闳(1828~1912),1847年赴美留学,1850年考入耶鲁大学,1862年入曾国藩幕。1871年,清政府接受了容闳的建议,同意选派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并由容闳主其事。为保证遣送幼童质量,清廷在上海创办一间预备学校,由全国各地选派聪颖子弟入校预读,优秀者入选赴…  相似文献   

16.
清同治年间,在封建顽固势力的打击下,首批留美幼童被迫返回,留美教育一度处于沉寂之中。但这种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先是一批学子由教会或民间资助前往美国留学,后来官方在朝野的压力下,也向美国派遣了留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留美教育由沉寂逐步得到发展。对这一段历史,笔者试图做些探讨。 (1)民间自费赴美留学风气初开这一时期,由于官方一度停止了向美国  相似文献   

17.
留学生与近代中外文化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的文化交流始于鸦片战争,留学生群体既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又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介。留美幼童、福建船政学堂赴欧学生和清末民初留日学生群体通过介绍和引进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和社会转型,对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1881-1908年间的留美运动,正处于官派留美幼童计划夭折、以庚子赔款余款支持留美的高潮到来之前,是近代留美运动史上的沉寂时期.无论是官费生还是自费生,人数都很少,与当时的留日大潮相比,不过是涓涓细流,人数虽少,却赓续不断.到1900年,清末新政才使官派留美运动重新兴起.在1900-1908年间,留美生的人数已达300余人,其特点是:学业成绩优秀,在清政府举行的多次留学生考试中,留美生都名列前茅;所学科目十分广泛,有数学、物理、化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数十种;其中还出现了中国最早进入美国军校的学生,出现了最早赴美留学的女性群体;他们最早在美洲大陆组成了中国留学生团体,藉以相互周济和砥砺.晚清留美生人数虽少,但他们对民族和国家均有雪耻图强的信念,大多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回国后,他们荜路蓝缕地开诸多学科领域之先河,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领域的贡献尤其突出.有的还驰骋于外交、政治等领域,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是中国近代留学史上出类拔萃的群体之一,在中国的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明媚 《留学生》2011,(2):20-21
2010年年末,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和珠海市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主办了“纪念容闳留美教育计划启动140周年暨容闳与留美幼童后裔联谊会”活动。借此机缘。本刊记者采访了几位留美幼童后裔。并发表在上期“专题”栏目。此文为上期续篇。  相似文献   

20.
李雪 《留学生》2011,(2):23-23
蔡绍基(1859-1933年)广东中山人。1872年作为第一批留美幼童抵美,先后入读哈德富小学、哈德富高中,并考入耶鲁大学,1881年奉诏回国。他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大学——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创办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