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阅读教学中存在很多辩证关系,主体和客体,感性和理性,形式和内容等。理想的阅读教学,应采用“融创”的思维,寻求“两极”中的平衡、契合。一、主体和客体的“意会”“意会”,这主要是指作为阅读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主观的认识、思想、情感等和作为客体的作家的作品,即课文的“客  相似文献   

2.
“气韵”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韵”的涵义大致是“气”与“韵”各自涵义的合成:“是指创作主体以力量显现的心胸状态及其斌予作品的内在活力与外在动势;“韵”是指作品具有雅致、淡远、和谐的风貌之美;“气韵”即呈现于作品外观的气势与韵致。对于创作主体来说,气存在于其心灵的要求自我实现系列中,韵是其心灵要求和谐整一系列的体现;气、韵的阳、阴这分及力、媚之别都导源于此。气韵的形成与心灵第三层面的敝亮有关,因此关系到“生知”和学养。气韵属作品的外形式,气与韵是合成艺术风格的两元,二分别系着笔与墨。由于社会、化和艺术自身演变的原因,我国艺术在中唐以前重气,中唐以后重韵。当代艺术可能再度走向重气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3.
现象学乃是与分析哲学和唯心辩证法并驾齐驱的现代西方三大哲学方法之一。分析其在哲学史上与其他哲学流派瓜瓜葛葛的关系,我们发现它始终站在了“人”的立场上以捍卫人的主体尊严为旨归,强调人存在的意义。“主体人思”可谓现象学的基因和血统.也是现象学到现象学文艺美学的通道,其间延伸的接口则是“意向性”这一概念。这种延伸使得“对象”、“主体”、“意义”等概念得以统一,继而统一美学中的形式论、主体论和价值论。其结果形成了“意向性客体”及“准主体”的作品观,“主观交融统一”、“四层次结构”的文艺本体观和以审美知觉具体化为核心的接受观等人学色彩浓重的现象学文艺美学。  相似文献   

4.
"联合主体"--教师主体建构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通过主体属性的界定,审视教师主体建构传统模式的利弊,受“多角演出”和“多人主持”的启示,结合近年来教学改革中采用“学生登台”教学实践,提出教师主体建构模式的新设想-“联合主体”新模式。采用“联合主体”教育,可以使传统教师个体教育的优势得到更大的发挥,尤其是它将使传统教育的劣势和弊端获得根治,充分实现“扬长避短”的综合效应,发挥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群体功能。  相似文献   

5.
“新感觉派”的小说家穆时英,在其作品中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特征,即创作主体、创作手法、表现内容和接受主体审美欣赏的错乱式。  相似文献   

6.
“双主体”是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两个主体,即:教的主体——教师,学的主体——学生。教学的主体具有双重性,即:教师既是教的主体,又是学生学的客体;学生既是学的主体,又是教师教的客体。“双主体互动”活动是指在师生充分发挥各自主体性的过程中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在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双主体互动”活动,客观上要求教学方法、手段、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并依据主体性发展的目的,根据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形式的特点,扬长避短,合理组合,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以提高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教育对象的三重主体性及其重要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教育应当是一种“主体教育”。但是在有关“主体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始终存在这样一个前提性的问题:什么是“主体” ?如何具体理解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在笔者看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主要存在于以下三个维度,换言之,教育对象是“三重主体”,也就是说在三种意义上是我们所谓的“主体”,具有“主体性”。   第一,教育对象是“先验主体”。这里的“先验”是借喻的说法,它是指人类个体发展中存在的社会遗传现象。因为人类祖先千百万年的总体社会实践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社会性遗传等机制完全可以使每一个个体在诞生之日起就禀赋…  相似文献   

8.
艺术主体所养之“气”包括生理之气,心理之气,道德品质、精神人格之气,还包括艺术家创作前的精神状态。艺术主体所养之“气”的不同,转化为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气”就是人对自我本能、自我生命的体察,从而以自我生命去体合宇宙生气流行的大生命节奏。从文艺创作和批评的角度看,艺术家“养气”就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他在力求把握和艺术地表现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教育界对“主体”理论展开了研究,在理论上取得相当的成果,在实践中也取得一定的实效。但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存在着对“学生是主体”这一命题未经论证就径直使用的现象,从而导致“主体”概念的歧义使用以及笼统地高喊“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本文试图对“学生是主体”的命题进行哲学追问,并对与此相关的表述进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0.
在探讨有效教学的策略中,我校提出了学生主体参与的“动”、“懂”、“悟”递进策略,即通过让学生动起来,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达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11.
语言测试的真实性问题是语言测试一个重要的概念,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CET-SET)在社会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最近几年来一些学者和研究人员对语言测试的真实性问题有所研究,却鲜有涉及CET-SET的真实性问题。本文将从语言测试真实性的概念入手,全面分析CET-SET各环节中真实性的体现。认为有必要提高语言测试真实性的理论研究水平,以期更好指导CET-SET的实践,保证其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2.
在哲学意义上,再现“历史真实”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表述。历史影片的成功不在于“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因为“历史”绝对客观的真实已经完全消弥。“影视史学”和“书写历史”有完全不同的历史真实标准。历史影片的成功之处是“客观历史精神和主观艺术想像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对温泉真实性的质疑,源于媒体报道了某些造假温泉。日本温泉学界为此提出了原汤概念并建议实行温泉公示制度。原汤概念已被引入我国,每个温泉度假村的所有泡池里也并非都是原汤。在坚持诚信经营与加强管理的同时,过分强调原汤也会诱导原汤主义观点,也会产生新的不公平及不利于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文章由旅游真实性切入,在简单区分了客观真实、存在性真实与构建真实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温泉的符号真实。将少量温泉资源搬运到异地以发挥其符号功能,为原本没有温泉资源的地段以温泉为符号开展旅游接待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在真实性范畴内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非原汤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Whereas the importance of authenticity in relation to educational contexts has been highlighted, educational authenticity (EA) has mainly referred to a real-life/world convergence or the notion of teacher authenticity, implying that authenticity can be taught and learnt. This view, however, has largely overlooked philosophical considerations so that the semantic and ontological vagueness surrounding authenticity has generated an uneven dialectic between the term’s potential significance and its actual relevance for the educational field. This article aims to move closer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philosophically grounded EA as a normative ideal for education. It discusses three contemporary philosophical models of authenticity and how they relate to the multicultural dimen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s Primary Years Programme. I will argue that by extrapolating common features of these theories, EA bears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contemporary education as it combines the importance of civic engagement, preparation for political involvement, and co-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and offers a fresh rationale for student involvement in curriculum planning.  相似文献   

15.
试论语言测试的真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实现语言测试的真实性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虽然其重要性已受到语言教师和测试研究者的关注,但对其构成成分及其在测试中可实现的程度意见不一.当前在真实性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建构更全面的理论框架并进行更多的实证性研究.该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是语言测试的真实性,如何体现语言测试的真实性以及真实性对语言教学的反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英语口语测试中的真实性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概念。英语口语测试过程的真实性具有四个维度,即测试任务和测试情景的真实性、受试者与测试任务之间互动的真实性、受试者之间互动的真实性、评价标准及实施过程的真实性。对此进行探究发现,英语口语测试的真实性是一个主观的和相对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观光体验"与"真实性"为观光旅游研究中极重要的议题,本文回顾观光社会学家Erik Cohen多年来对"真实性"的探讨,并运用其理念引申出部分补充观点,作为论证观光场域"真实性"的基础。笔者整理出六大类"真实性"之形貌,由最传统的"真实性"到创意的"真实性"再到"舞台化的真实",以及各种类型对"观光体验"之影响,论证运作"观光体系"时把握"真实性"精神的重要性。未来吾人对于"存在的真实性"也应深入研究,以期有助于提升游客之觉知。  相似文献   

18.
建国后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因受到时代的局限以及历史的变迁,而引起了文学史界评论界的“再认识”。但过去的“再认识”主要围绕作品的历史的真实性而展开。本文以李准的“李双双小传”作为不仅定性而且定量的分析标本。提出应该以“形象大于思想”“细节的真实”作为一种既衡量其真实性,又衡量其艺术真实性的评判方法,这就是“现实主义的”评判方法。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中期以来 ,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真实观遭到了先锋派创作和新写实小说的严重挑战 ,真实性观念在两股新的文学潮流那里被赋予崭新的涵义。三种小说艺术真实观共生共荣 ,左右了 80年代中期以后小说创作的想象空间和叙事走向。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的妇女观与儒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的妇女观具有积极的一面,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小说中的婚姻多属政治交易的手段,忽视压抑了女性的感情需求与思想意识;同时,女性丧失了应有的独立人格,体现为自我意识的缺失与话语权势的失语,导致英雄豪杰的形象塑造在某种程度上失真。而这一切均与封建社会儒家文化的影响有很大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