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章从濒危语言专门机构或专项基金、语言多样性、语言纪录、语言复兴等几大方面,介绍近几年来国外濒危语言问题研究的新进展以及语言的多样性与语言生态、濒危语言的作用、语言复兴等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在政治、经济、战争、宗教、移民、文化等等因素的作用下,已有1000多种语言在地球上消失。说人们生活在一个史无前例的世界性语言衰落时期毫不过分。语言的消失对人类社会和文明都是重大的损失。这篇文章针对语言濒危问题讨论濒危语的定义,语言濒危的后果,并探讨引起语言濒危的原因。语言濒危的原因很复杂,但最根本的是使用中语言机制内部矛盾双方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3.
4.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在政治、经济、战争、宗教、移民、文化等等因素的作用下,已有1000多种语言在地球上消失.说人们生活在一个史无前例的世界性语言衰落时期毫不过分.语言的消失对人类社会和文明都是重大的损失.这篇文章针对语言濒危问题讨论濒危语的定义,语言濒危的后果,并探讨引起语言濒危的原因.语言濒危的原因很复杂,但最根本的是使用中语言机制内部矛盾双方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5.
语言濒危已成为现当代社会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通过母语读写的重建来保护濒危语言是可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它可以激发母语使用者对母语的热爱,更好地保护族群文化,发挥语言的工具性能,拓展母语的使用范围,顺利地融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交际的日益频繁,语言濒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对海南省东方市来语社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对青少年进行语言强化是濒危语言保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语言濒危是现当代社会突出的文化现象。每一种语言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与语言学信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应当从外部的语言环境和内部的语言机制上综合采取各种措施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8.
濒危语言在理论语言学研究、语言哲学研究、以及语言类型学研究等方面潜藏着巨大语言学价值;在人类文化知识、人类历史以及人类思维方式研究等方面蕴含重要文化价值。对濒危语言实施挽救与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一体化时代,如何才能有效保护语言多样性是很多国家都在研究的课题。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濒危语言较多的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初以后,政府开始重视濒危语言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支持原住民语言教学活动的开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原住民语言的衰退,但仍然不足以挽救原住民语言的命运。如何有效地拯救濒危语言,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回顾濒危语言热的20年,认为抢救濒危语言的提出是必要的,也是适时的,因为其理念是主张语言多样性,提倡保护语言生态.同时又认为我国的濒危语言研究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做法.中国语言的濒危,没有像国外所说的那么严重,小语种并不是想象的那么脆弱.最后认为,必须加强濒危语言理论研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濒危语言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从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理论上讨论了保护濒危语言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语言的濒危目前已成为我国各族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我国众多少数民族语言濒危状况的出现在极大程度上都是由于语言生态的失衡造成的恶果.因此,我们对濒危语言进行观照,也就是维持语言的多样性,实现文化的多元意义.只有如此,才能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认识中国民族大家庭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复杂性,更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13.
濒危语言调查记录工作有其特殊性,本文阐述了濒危语言调查记录的理论方法运用、各类语料的记录方法、语言文化背景分析、语料注释翻译方法、声像材料记录的技术手段,以及调查者与合作人及语言社区互动几个方面的特点和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14.
文化教学是外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明确文化教学的必要性,使学生了解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教学中把握角色与定位,积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国家对外语学习有着不同的认识,此现象的产生有其地理、历史、经济发展等诸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介语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介语是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过渡性语言,实质上是一个渐进的语言系统,带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对中介语的产生、形成模式、形成因素及特点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根据中介语的特点,探讨了中介语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