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艺术品是一种非现实 ,这决定了想象在艺术欣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学作品的阅读离不开想象的参与。文章从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意义的建构、结构等角度讨论了想象在阅读中的作用。同时指出 ,想象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源于语言表达的有限性与事物和现象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直到今日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单调、枯燥现象?原因之一是教学意识和教学实践都漠视了“想象”。本文试就想象在阅读和写作中的作用,特别是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谈些粗浅看法。阅读教学突出想象的重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能力与知识并重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能力的核心是思维,思维包括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思维都在语文课中体现,每篇课文都是两种思维的统一体。其中文学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主要运用形象思维,非文学作品(主要指议论文)主要运用抽象思维。但目前语文教学中,一说思维动1练,就是分析…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被作者巧妙地留下了“空白”,这些“空白”突出了中心和写作意图,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些“想象的空间”。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文章中的“空白”艺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利用阅读中的想象“空白”,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很重要,文学作品的语言只有进入读者眼中,通过读者心灵的感受和想象才能被激活,进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在读者头脑中的鲜明度、丰富性和持久性,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自身审美情趣的提升,这就形成了阅读中的想象“空白…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意义。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大多是文学作品,作品中的形象、意境等都与想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必须通过想象来还原和充实课文中的形象和意境,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涵。在作文中,也必须有想象的配合,才能使作文丰满形象、新颖独特。  相似文献   

5.
王桂莲 《成才之路》2010,(17):I0014-I0014
在语文学习中,不但文章的写作离不开想象,阅读也同样离不开想象。阅读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创造的过程。作品的价值要在读者的创造性阅读中实现。尤其是文学作品,必须借助想象来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才会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受.从而真正理解作品,使阅读真正成为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它能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能力和思考创造能力,照亮学生的心灵、释放生命的力量。阅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全学生心灵人格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习惯于用理性肢解人文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用理性肢解禁锢学生的审美评价想象;我们试图通过少数经典范文的反复嚼烂,让学生举一反三,读懂天下所有文章。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中形象与作者的寄托,让现在的思想贫乏的学生无法感受与理解,这就让我们现在的文学作品阅读与教学面临困境,重塑学生的人文性也就显得苍白!而再现文学作品中情境让我们在阅读和教学中有了抓手,有了感性的手段,通过假设和想象,让学生在阅读和课堂上能够自觉地进行情境再现,我们的学生就可以准确、透彻、充分地理解赏析文学作品。这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塑造和终身阅读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以文字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文字自身所具备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使之产生与作者类似的情感体验。也能够激发读者的创造力,在脑海中浮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甚至会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评价分析艺术形象。所以说“一百个读者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莱特”。那么,想象在中学生的阅读中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利用想象来使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充满活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借助想象,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阅读教学就会事半功倍。中学生阅读的重难点是文言文阅读。…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审美教育已越来越为人们重视,作为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审美阅读也正在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审美阅读的对象主要指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一种语言艺术,它以文字为物质手段,构成一种表象和想象的形象,从而反映现实社会,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用想象和联想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接受文学作品中美的感染和熏陶,这些都属于形象思维训练。文学作品的形象性决定了形象思维是文学作品教学的主要特征。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富于形象性的文学作品,要特别注重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达到训练形象思维的目的。首先,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中生动精彩的记叙和描写,让学生把文学作品中的书面描述再造为头脑中的形象。尤其面对与实际生活  相似文献   

11.
王婉 《贵州教育》2010,(2):44-45
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可以开拓读者的视野,使读者更充分地挖掘、理解作品,获得独特的审美效果。中在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读者要借助想象体验作者创作的思绪,把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人作品,从而产生认识体验,准确、快捷地把握作品。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相似文献   

12.
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塑造形象。作者怎么把一行行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呢?这就需要想象。想象绝不能不根据经验.神鬼和天堂地狱虽然都是想象的.可也是根据人和现世想象出来的……”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会以作品中的语言描绘作指南,在自己的头脑中引起与之相应的形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13.
儿童阅读,要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读适合儿童的作品,这样才能保证儿童文学作品正面价值的有效发挥。对于需要进行文学启蒙的儿童,文学阅读要从兴趣入手,要重视情感的体会和交流,要关注想象在阅读过程中的创造作用,还要真正做到以儿童为主体,让儿童真正体验到属于自己的阅读生活。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阅读是指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的阅读,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学作品阅读在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综观2005年15套高考语文现代文大阅读试题,全是我国现当代作家写的。分析题型,可看出2005年以前试题设计的基本特点是:  相似文献   

15.
正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学校语文课程中的优秀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形象资源,非常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中形成和发展想象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拓展延伸学生的语文知识,丰富他们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创新精神,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而孙绍振先生提出的“还原分析”法,注重深入作品的内层作微观分析,对于阅读鉴赏,则不失为一种具体、切实的好方法。孙先生认为:“其实,一切经典文本,形象都是完整的、和谐的、水乳交融和天衣无缝的。所谓‘还原’,就是根据艺术作品所提供的线索,把作者未经想象加工的原生形象想象出来,...  相似文献   

17.
在言语生命动力学表现论视界下,对文学作品与一些实用类文章的阅读,都是可以而且必须误读!误读是通向自由想象、情思创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传统阅读教学中过多地强调获取知识、做好积累,而忽视了阅读的重要方法——想象.所谓想象,是在客观事物的刺激下,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传统阅读理念和阅读方式导致学生认同教师及其知识,能掌握些许知识却因缺失与作品的对话而丧失了自我感觉、自我加工信息、自主创造的能力,最终导致语文审美意识与创造力的下降和语文思维方式的僵化. 阅读文学作品是一项特殊的智能活动和审美活动,想象的丰富与否直接影响着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19.
模糊语言的应用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模糊语言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美学功能、深化主题、修辞以及提供弹性空间的作用。模糊语言的成功使用可以在塑造文学形象以及文学意境时为读者提供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有句话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给读者留下了足够填补空间的的文学作品,才能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深刻体会到创造性审美的愉悦。因此,对文学作品中模糊性语言的运用和研究不仅可以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还可以让读者对作品的理解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含蓄是中国文学语言中的重要属性,它不仅可以拉开读者与文学作品间的距离,在赋予文学作品张力的同时,给读者驰骋想象的空间。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在适当的审美距离之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握好原文中的含蓄表达和蕴含情感,从而使译文读者在译文阅读过程中获得与原文读者尽可能相似的审美感受,也使译文获得与原文相似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