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两种文化"的分裂,构成了不和谐的文化生态,是当下文化建设中不能回避的深层次难题。追求"两种文化"的融合,无论就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而言,还是从人的全面发展来看,均十分必要。融合"两种文化"的路径大概三条:一是交叉式的相互迎合;二是互补式的相互契合;三是混杂式的溶剂化合。相比较而言,第三种路径是最理想的,却也是最困难的。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中两种化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心理学的研究模式,研究原则,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导致冲突有根本原因,也有直接原因,其关键就在于无科学统一的指导思想,无系统全面的研究内容,无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因此实现两种方法融合可以通过的主要途径是:第一,树立科学统一的指导思想;第二,坚持系统全面研究的基本原则;第三,加强理论心理学的建设;第四,建立综合统一的方法论体系;第五,积极推进心理学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丁兰华 《文教资料》2008,1(10):57-58
本文在回顾斯诺"两种文化"整合论的基础上,指出其知识论立场的局限,并从存在论的层面,即将其纳入人的存在这一更深层面加以考察,阐明了笔者对融合两种文化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厘清科学本质观的理论内涵和实现逻辑是践行科学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审思历史,科学本质的语境演化正在超越以逻辑实证主义为核心的传统科学观,其论域空间向语境实在的本体论、语境范式的认识论和语境分析的方法论开放,并逐渐引导科学走向更广泛的文化建构之路。反观现实,科学本质观的语境异化造成科学知识的真理强权,导致科学教育的人性淡漠和价值危机。回归语境,科学教育需要寻求科学文化价值规律和个体生命发展逻辑的内在契合,建构由“物”及“人”的思维迁移和价值贯通的路径机制,创设科学理性与科学民主、科学哲学与生命哲学、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共生体系。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唤醒人的科学文化意识,实现科学文化自由。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代科学的崛起,人类文化有了科学与人文的典型划分,由此揭开了二元文化冲突斗争的历史,至20世纪上半叶“两种文化”的冲突达到了顶峰。为了促进二者的融合,“两种文化”冲突的根源则成为现代人关注的重要课题。研究指出,事实与价值的二元划分,是科学与人文对立的哲学基础;科学与教育的高度专门化、专业化,加大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裂缝;科技理性的扩张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使“两种文化”的冲突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问题是科学史、哲学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 ,也是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尤其科学与人文的融合问题更是高科技世纪直接支配现代化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因其涉及到大量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时间跨度很大 ,需待解决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 ,具有相当大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故而有很大难度。可喜的是我国青年学者黄瑞雄博士以其理论勇气和钻研精神迎难而上 ,敢于啃这一难题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他的《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科学人文主义思潮研究》一书 ,是一…  相似文献   

7.
如何实现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融合是本世纪备受关注的议题,"斯诺命题"引发的争辩使得科学实证主义向后经验主义曲折演进。波兰尼对两种文化之争做出了独特的回应,以个体知识论挑战逻辑实证主义解释观,向后现代批判哲学大步迈进。本文探讨缄默知识外显化模型的演进历程,架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之间的这道桥梁。  相似文献   

8.
高校党员队伍包括施教者(教师)与受教者(学生)及其两者的衍生形态,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主体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作用和实践意义。然而,在多元动态的社会文化语境中,高校党员队伍的文化生态呈现了两种文化存在的显著特征。因为文化的多元与学生的流动性常常产生共振,形成了多元动态的高校校园文化语境。在此语境下,高校党员队伍基于自身的专业背景,形成了两种文化的现实表现及深层次认知方式的分野。  相似文献   

9.
"两种文化"之争是人类文化逐渐分化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一种历史结果。其中,古代知识的分化是"两种文化"之争的缘由,近代科学主义的兴起则促使了"两种文化"之争的形成,而当代环境问题的出现则使"两种文化"之争消融于新的文明形态建构之中。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逻辑经验主义的衰落,科学哲学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但是,面对逻辑经验主义陷入的困境,科学哲学家至今仍然没有提供一条普遍公认的新进路。在既能走出相对主义的困境,又能对科学给予实在论的理解的意义上,未来科学哲学发展的一种可能选择便是走向语境论的科学哲学。语境论的科学哲学,主要强调基于科学研究的当前语境和语境转换,从承认科学研究中的主观性与相对性出发,为科学的实在论解释提供一种可能的辩护视角。语境论与整体论在看法上是一致的,但是,侧重点完全不同。语境论的科学哲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本体论原理、方法论原理、认识论原理、语义学原则、价值论原理、道德原理等。如果将科学进步理解为,由理论描绘的可能世界逼近真实世界的过程以及前后相继的理论之间的更替,那么科学进步的语境生成论模式可以表述为:“前语境阶段→语境确立阶段→语境扩张阶段→语境转换阶段→新的语境确立阶段……”。科学进步的语境生成论模式,既能够包容相对主义的某些合理成份,又能够坚持实在论的立场,具有更广泛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1.
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不确定的领域,为了探知对不确定的社会现实所作的似乎真实的解释,人类做出了许多的努力。然而,在现有的“两种文化”的模式下,比较教育的运思逻辑未能为这一学科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出路,比较教育学只有重新寻找一种新的认识论,才能真正实现其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生态文化建设措施,需要在"两种文化"的视域下,切实维护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生态平衡。学校的理论教育与传播应通过课程设置、师资配置与考核评价等体系,建设科学与人文和谐发展的生态局面。在鄱阳湖生态文化实践方面的产业化、大众化与消费化等措施,应立足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发展,才不违背生态文化的和谐追求。在理论建设方面,紧密联系生态经济区的建设,通过立项支持,深化生态文化理论核心概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哲学观点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高职教育还存在着诸如忽视发展的条件群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未能在动态过程中保持平衡等违背教育发展规律、非科学、非理性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导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4.
在维特根斯坦的学说中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和不一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维特根斯坦的双重人格左右其学说:一个是科学哲学家的维特根斯坦;一个是人文哲学家的维特根斯坦.两个维特根斯坦时时处于内在的冲突状态.前期科学哲学家的维特根斯坦占了上风,受压抑的人文哲学家的维特根斯坦将美学观带入神秘主义;后期人文哲学家的维特根斯坦占了上风,潜在的科学哲学家的维特根斯坦又将美学观带入神秘主义.两个维特根斯坦冲突的结果使他的美学观难逃神秘主义命运.而这个祸根在于语言,在于将所有的美学问题归结为语言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语境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语境研究已成为学术热门,然而,对语境概念的阐释,学术界一直未达成统一认识。本文试图立足语用学,以话语为核心,结合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尝试对语境作一科学阐释。  相似文献   

16.
刘娟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1(3):110-112,115
随着国际一体化的进程逐步加大,各国之间的文化冲突不断发生。由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和中西文化习俗的差异,导致了标准英语与中国本土文化“嫁接”而形成的一种英语变体——中式英语,它已成为国人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能够检测普适计算环境中的上下文冲突并自动进行冲突消解,在对上下文冲突原因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上下文冲突检测和消解算法.该算法根据语义对新到达上下文进行分类,定义冲突触发器来检测上下文冲突,并根据上下文的相对优先级主动进行冲突消解.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和消除上下文冲突,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两种文化”与新世纪人文教育的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以科学与人的分野与冲突这一“两种化”理论为化视野,讨论了教育学所面临的化挑战及人教育在新世纪的未来前景,本以为,尽管20世纪末期,“两种化”的冲突似乎变得更为激烈,但从历史的发展逻辑来看,人主义正在走向它的复兴,相应地,人教育也在努力寻找它的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