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时人赞林徽因曰:"她受过正宗的欧美教育,说流利英语,写漂亮英文,按英国人习惯喝下午茶。"那自然是洋气十足的。同时,她又写诗,写散文,写小说,写戏剧,而且,在建筑学上还作出过创造性的贡献。甚至,有人说梁思成如果离开了林徽因,在建筑上是不可能有那么大贡献的。一九四九年十月林徽因等设计了国徽方案,一九五三年她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了雕刻装饰,一九五二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2.
张越是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星期版》的节目主持人。采访张越是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我在军事博物馆门口儿给她打传呼,她马上就回了电话。20分钟后,我坐在了张越的家中。随和、健谈、机敏、大方,这就是张越,一个内秀的女子。而立之年的张越祖籍江西,生于北京。1988年,张越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之后,来到了北京财会学校当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3.
多年前的学生来看我。 她是那么青春飞扬,我也不显太老吧。 这是一个心里有什么话就一定会说出来的女生,她对我说:“老师,这些年,你丢了一样东西!”  相似文献   

4.
我就是不哭     
一、她的一生 姓名:张穆然 别名:然然 生辰:1982年5月27日 发病:1997年8月14日发现患了卵巢胚胎癌 病情:1997年8月开始,她做了3次手术近20次化疗,她的头发脱了又长,长了又脱.1998年9月,发现癌细胞转移到了肝.1998年12月,病情开始恶化.  相似文献   

5.
避免"残忍"     
有一位电视记者做了一条"为了一个美丽的心愿"的长篇报道,说的是一个小女孩得了绝症,她父母在痛苦之余,想到女儿的眼睛非常漂亮,决定将她的眼角膜捐赠出来.  相似文献   

6.
在写人方面,不能不说曹禹老师创作《北京人》是走上了一个美学的新境界,一个美学的新高峰。曹禺老师说:"你问我《北京人》是怎么写出来的?这是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的,甚至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过那时有一种想法,还是要写人。一切戏剧都离不开写人物,而我倾心追求的是把人的灵魂、人的心理、人的内心隐秘、内心世界的细微的感情写出来。""我有一种想法,就是把人物的灵魂深挖一下,把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招一下。......是人物性格使我着了迷,吸引着我,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不由得使你要按照他们的性格来写他们的感情和行动。这些活起…  相似文献   

7.
我的两地书     
孟久成 《传媒》2001,(5):34
谁都写过家信。 过去我在农场的时候,特别爱写家信,想倾诉;也盼家信,找安慰。那时没有长途电话一说,电报倒是发过几次,都是回家接站之类,简之又简,七分钱一个字,不得不简。信息沟通只有靠书信了。 当年儿子的我如今已荣升父亲,再写家信,角度变了。 如今我的儿子由黑龙江去北京读书,19岁,和我从北京来黑  相似文献   

8.
离婚要趁早     
莫衣紫 《大观周刊》2010,(38):15-15
女友离婚了,跑来我这里寻求安慰,言辞之间似乎对那么快领回那个绿本本颇有悔意。她说他原本表现得非常有忏悔的诚意,自愿净身出户重新来追求她。可是那个狐狸精不肯放过他。她在这边稍微绘他一点脸色看,  相似文献   

9.
刚从学校踏入工作岗位,感到一切都那么陌生。尤其是在文章撰写方面,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同事们安慰我,并推荐说,《新闻爱好者》是搞文字工作的良师益友,可以请“她”帮忙。  相似文献   

10.
张梅红 《兰台世界》2006,(19):48-49
一天,一位老师来到档案室,查阅她在八年前写的一篇教学论文,我查阅了教学档案目录后,很快就找到了她所需要的论文,她惊奇地说:“档案室那么多的档案,你那么快就找到了?”一句话引起我的深思:如何才能快速、准确地提供利用档案。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文化财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凭证作用,这两种作用通过档案提供利用来实现,所以有人说“:档案,当你用到它的时候,是无价之宝;当你用不上它的时候,它是藏在档案柜里的一堆废纸,甚至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提供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档案工作的质量也将通过利用工作来检验,要做到快速…  相似文献   

11.
笔者为写《战斗在茅山下》一书采访新四军老战士时,了解到当年茅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创办的湖滨中学里,有一名来自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的女大学毕业生,叫王蕴华,笔者不禁对此人有所敬重。《战斗在茅山下》出版后,笔者得空赴北京采访这位老大姐。王蕴华已改名叫许勤。她住在北京老公寓房三楼,进门便是一个挤挤的小客厅,客厅里放着两张沙发、一张茶几、一台  相似文献   

12.
“套近乎”一词不乏有些贬义,但在采访中,它还挺管用。初学采访时,我不善于“套近乎”一找到采访对象,掏出本子就提问。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1980年,我参加地方新闻集训班。在上采访课时,老师给我们讲斯诺夫人海伦·福士德·斯诺的采访经验,使我深受启示:1937年4月,她第一次到延安去找毛主席采访,一见面就从笔记本中取出一张照片,递给毛主席说:“我早就从这张照片中认识你了。这是斯诺给你照的。”这样一“套近乎”,使她和毛主席象老朋友似地交谈起来。1978年,她在西安采访王震,见面就说:“我记得我们俩是同年的。我在延安的时候是28岁,现在72岁了,你是不是72岁呢?”又是一个“套近乎”,不仅把她和王震自然地联系起来了,而且一下就缩短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人就一辈子     
流沙 《新闻世界》2007,(9):43-43
有时候,语言很难安慰一个陷入绝望之中的人。譬如她,在体检中查出了恶疾,已是中晚期。她的整个人就瘫了,不吃不喝。任何安慰的语言都是多余的。她能坚强起来,唯有靠自己。她的家人、朋友,都希望她能振作  相似文献   

14.
三年前的秋天,我从北京出差回到广州。那天是星期四,我下班回家的途中遇见我的同事也是我的好友和邻居美华,她告诉我,辛磊最近做了检查,结果查出得了肝癌……我听了,深感震惊,一时难过起来。我说最好再多去几家医院查一下。她说都去过了,查出来的结果相同……我们沉默着。  相似文献   

15.
波希米亚楼     
严歌苓曾说过自己绝不写散文,因为对自我暴露太多,下笔就抑制不住的要说谎。《波西米亚楼》是她为数不多的散文随笔的合集,里面写了她在美国的见闻、非洲的生活,充满了异域风情,又非常诚恳,读起来可一点儿也不像她写起来那么痛苦。本文摘自该书,有删节。  相似文献   

16.
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快三年了,重提这段经历,心依然有被撕裂的感觉。1997年初夏,母亲得了绝症,发现时已是晚期。经历了一番奔波之后,母亲终于住进了北京一家有名的医院,主治大夫是同事推荐的,据说他有精湛的医术。能如愿找到他,对我们全家来说就有了一丝希望,“也许,他有回天之术,能使母亲的病情得到遏制。”然而,一天、两天,很快三天过去了,看不到大夫有任何治疗的意思,甚至连到病房都不见来,有时候看见大夫从门前经过,满怀希望他会进来安慰一下母亲,没有。在这满怀焦虑和猜疑的时候,住院部走廊上写的不许医生  相似文献   

17.
波西米亚楼     
严歌苓曾说过自己绝不写散文,因为对自我暴露太多,下笔就抑制不住的要说谎。《波西米亚楼》是她为数不多的散文随笔的合集,里面写了她在美国的见闻、非洲的生活,充满了异域风情,又非常诚恳,读起来可一点儿也不像她写起来那么痛苦。本文摘自该书,有删节。  相似文献   

18.
酝酿出来的东西总是芳香的。在脑子里过滤之后,一个个音符汇成键盘的奏鸣化作屏幕上的文字,于是,她新创作的中篇小说在向后不断延伸……写着写着,竟写不下去了,她很困惑,虽心静如水,却不知如何摆脱这个困境。她请教两位先生,一是鲁院时的同学,一是同行。他们拜读有关章节后感言:少有的大气之作,以散文手法写小说很有优势。她来电说已是柳暗花明,知道该如何往下走了,并问我那二位说的是否有道理。我说当下真正的作家已不多,原因是造作,无病呻吟。她连连慨叹:说得太对了。这是新世纪第一个冬天来临时她的状态。她,就是军中作家烈娃。  相似文献   

19.
克里西公式     
有一次,我的一个学生和我闲谈,说她听人说我发表过一些文章,非常羡慕。她也很爱写作,并有一次投稿的经历,但结果是收到退稿信一封,很是灰心丧气,从此再也无心写作投稿了。我说自己是写过一些文章,但发表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多数也是泥牛入海。希望一次成功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我想起英国小说家约翰·克里西。他年轻时投稿百发不中,收到的退稿条竟达743张之多,但是他说:“不错,我正在承受人们所不敢想象的大量失败的考验。如果我就此  相似文献   

20.
“写报纸”     
把出版社刚印出来的《滴水集》捧给母亲,母亲的手哆嗦着,在封面上摩挲着王志强的名字,眼里就有些水雾洇上来:“好啊,出书了,我说什么着来,还是‘写报纸’有出息吧!”“写报纸”一直是王志强小时候的梦想,刚开始写作文的时候,仅仅读过完小的母亲就用她当年的辉煌经历教育王志强。母亲曾经写过一首诗,被老师推荐发表在报纸上,当时还年轻的母亲说,“写报纸”是她唯一可以炫耀的辉煌,所以她渴望她的儿子也能够“写报纸”。母亲在说这些的时候,脸上奕奕生辉。“写报纸”成了王志强报答母亲唯一的方式。王志强当了25年兵,在部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