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强度是运动量的核心,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相互关系是制定合理训练强度的重要理论依据。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过渡的转折点——无氧阈(Anaerobic thre-shold,以下简称 AT)是当今基础体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欧美等一些国家的运动生理生化专家广泛深入地研究了无氧阈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现将已掌握的文献资料综合报道如下。概况1.历史与现状Wasserman 和 Mollroy(1964)首次报道了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和一般正  相似文献   

2.
运动时刚引起体内乳酸堆积的最大摄氧量利用率称为无氧阈(Anaerobic Thresbold,简称AT),AT在运动实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由于AT是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过渡的转换点,故在运动训练中,可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的有氧和无氧代谢的比例特点,根据AT理论来选择最佳训练强度,从而获得最佳训练效果。特别是在发展有氧耐力时,若以AT强度进行训练,既能使呼吸、循环系统和心输出量达到或接近其极限水平,又能在能量代谢上使无氧代谢比例减小到最低程度,保证了训练效应的最优化。其次,由于AT是有氧耐力效率的标志,代表长时间运动的吸氧水平,与运动员的耐力水平和耐力运动成绩密切相关,所以,迄今为止,它被认为是评定运动员的耐力运动水平和预测耐力运动成绩的最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乳酸阈训练对蹼泳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个体乳酸阈对18名青少年蹼泳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训练进行了8周实验研究,纵向观察有氧训练、无氧训练、有氧无氧混合训练三种方式对运动员有氧耐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不同方式在个体乳酸阈强度训练下对运动员的心肺功能指标均具良好的生理效应,但从有氧耐力所获训练效果显示,有氧无氧混合训练方式最优。  相似文献   

4.
自1964年Wasserman等首次提出“代谢阈”,进而发展成无氧阈理论以来,无氧阈在运动训练中作为一项监测指标,人们对它的兴趣越来越浓,晚近成为讨论的热点,它为训练的科学化与合理化提供着直接依据,迄今较为公认的无氧阈(简称AT)概念是指:人体在递增工作强度时,由有氧代谢供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供能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5.
中长跑项目是田径运动的传统项目之一,长时间、连续的肌肉活动是该项目的特点。中长跑运动要求运动员正确地掌握技术,合理地分配体力,并有根据比赛情况加速跑的能力。耐力素质特别是有氧耐力对中长跑运动尤为重要。随着中长跑项目距离的增长和时间的增加,运动员逐渐由以无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过渡为以有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发展有氧耐力素质主要是发展有氧代谢能力,通过持续负荷法和间歇负荷法,提高最大摄氧量,增加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接近无氧阈强度下进行有氧训练是最佳强度,对提高有氧耐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心率控制法在赛艇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女子赛艇运动员在第八届全运会赛前训练各阶段进行多项生理生化指标同步测试,以个体无氧阈指标为依据制定训练计划,以个体无氧阈对应心率为指标控制训练强度。即:以个体无氧阈对应心率时强度来发展最大有氧耐力,以高于个体无氧阈对应心率时强度来发展无氧耐力,以阶段性血乳酸测试来进一步修正训练计划。结果各训练阶段都达到了预期训练目的,并取得了理想成绩。说明无氧阈心率控制法不失为赛艇训练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赛前有氧能力特征综合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有氧能力是排球运动员能量供能的基础,是决定排球比赛胜负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排球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测试与评价对于指导运动员的训练、安排训练计划十分重要,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赛前有氧能力状况,对即将参加2010—2011赛季全国排球联赛的64名优秀排球运动员赛前通过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指标、各阶段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总结。结果显示: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整体有氧能力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排球运动水平、运动等级、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VO2max也相应表现为较高的水平。通过递增负荷运动中HR、BLA、Pmax、无氧阈功率、无氧乳酸阈的动态变化规律,显示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在有氧、无氧代谢能力、心肺功能、速度耐力和耐乳酸能力存在位置特征,大致表现为副攻>二传>主攻>接应>自由人,提示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员训练应根据场上不同位置有氧、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的基本要求来制定合理的发展本专项所需要的生物能量能力的训练计划,从而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教练员信箱: 我是一位中长跑教练员,现虽已退休,但仍关心中长跑运动,特别是对训练中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倍感兴趣!现有疑问特写信求教。 “无氧阈”强度跑是提高有氧代谢能力训练的最佳强度,这已被大家所公认。而我在1996年第3期《田径》杂志中看到的一篇文章却说:用临界速度跑对发展有氧代谢能力最有效。”这我就不明白了。“无氧阈”强度跑和“临界速度”跑究竟哪种是提高有氧代谢能力训练的最佳强度?  相似文献   

9.
有氧代谢过程是肌肉收缩的最佳供能方式,有氧代谢能力决定着耐力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与竞技状态,所以对有氧代谢能力大小的了解,即无氧阈的判断殊受重视。尽管对无氧阈定义和描述说法不一,但自从Wasserman(1973)、Mac-Dougall(1978)和Green(1979)等用递增负荷运动中的通气反应无创地对无氧阈予以测定以来,有关这  相似文献   

10.
很早以来,人们把最大有氧代谢功能作为评定人体耐力和心肺功能最理想的生理指标.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直接接受此种最大负荷的试验测定。近十几年来,许多学者对次极限负荷出现的无氧代谢阈值进行了广泛研究并证明,“无氧阈”不仅对于评定人体耐力工作能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确定有氧代谢功能训练的适宜强度,检验有氧训练效果和对心肺疾病患者的机能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无氧阈概念已广泛用于运动能力评价、成绩预测以及实际运动训练监督而成为运动医学和运动训练学的主要研究课题,并已取得很大进展。1976年德国运动生理学家Mader和他的同事提出4mm/L的无氧阈概念,并广泛运用于田径、游泳、划船等周期性长距离项目,使德国的整个竞技运动水平产生了实质性飞跃。以后他的同伴Kindermann提出个体无氧阈的概念,并将训练强度的安排与个体无氧阈特征相结合,使运动训练强度的制定进一步科学化,但长期以来无氧阈作为评定个体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主要运用于 对长时间耐力性项目的机能评定和训练计划的制定。运用无氧阈对尤氧强度为主的短距离游泳项目迸行监控并围绕无氧阈来制定可行的个体有氧、无氧强度.将为无氧阈应用于无氧耐力训练开辟新的领域,并为无氧能力的提高棵体百广泛的讪l缤平段。  相似文献   

12.
某些运动项目的生物化学分类和训练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技运动项目的科学分类是科学训练的重要基础,故从不同学科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方法。1984年,田麦久等研究了各种分类原则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了《项群训练理论》。在运动生理学教材中提出了四种分类方法,即按肌肉活动特征、按动作结构特征、按肌肉工作强度和按发展某种身体素质来进行分类。1986年陆绍中根据径赛项目的生理特性,将径赛项目分为五种类型:非乳酸性无氧代谢类型、乳酸性无氧代谢类型、无氧-有氧代谢类型、有氧-无氧代谢类型和有氧代谢类型。本文试图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从生物化学角度上对某些运动项目进行分类,介绍当前应用的适宜训练方法,为运动生化的理论建设及训练科学化服务。  相似文献   

13.
血液乳酸测定的超微量改良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很多研究工作证明,血液乳酸浓度与运动强度、氧债、训练程度等存在着密切关系,同时它又能在一定程度内反映运动过程中有氧代谢及无氧代谢过程的比重。近年来,在研究无氧阈时,它又是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血液乳酸测定在近几十年来,直至今天,一直被作为运动生理生物化学研究工作中的一项极其重要及常用指标。它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对监督和评定训练强度、运动员的训练程度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目前在科学技术先进的国家,血液乳酸测定较多采用酶的方法,也有的已开始采用血液乳酸测定自动分析仪,但这些方法需要的试剂  相似文献   

14.
乒乓球专项体能训练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中等强度的、以有氧代谢为主、几秒钟内的爆发性的无氧代谢运动项目。身体素质以移动速度、挥臂速度、灵活性、耐久力为主要素质。从生理生化理论上提出了有关专项体能训练的有关方法,为教练员运动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如果把耐力训练看作是有氧或无氧训练,那么,耐力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运动员产生能量的能力。在以下这些生理机能方面,因适应训练所获得的提高,将会产生大量可用于维持肌肉工作的能量。一、有氧训练查阅目前运动生理方面的研究文献,发现都提出了两种强度——高、低强度的训练。许多最佳耐力运动员的训练方案,似乎都包括了这两种训练形式,。低强度训练,是指以低于运动员无氧阈的强度所进行的跑步练习。低强度训练可以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14年5~8月夏训期间,对黑龙江省速滑队中最优秀的16名长距离速滑运动员(男运动员8名,女运动员8名,均为运动健将及国际健将等级)夏训前后实施训练监控,对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睾酮、最大摄氧量、血乳酸、有氧阈和无氧阈等多项监控指标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夏训后,女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提高,具有统计学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男女运动员800 m跑血乳酸峰值升高都非常显著(P<0.01);男女运动员有氧阈强度和无氧阈强度提高都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结论:1.田径800 m跑可作为速滑长距离运动员无氧代谢供能能力评定手段之一,对比夏训前后运动员800 m跑成绩和血乳酸峰值,认为夏训增强了运动员无氧代谢供能能力.2.有氧阈和无氧阈测试可作为速滑长距离运动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评定手段之一,分析得出夏训增强了运动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旨在探索适合我国优秀速滑长距离运动员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为运动训练实践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无氧阈强度在游泳训练中作为训练强度不仅可以评定有氧强度,而且是选择无氧强度的重要方法。游泳项目中无氧能力和有氧能力是一个相互利用,互为提高的过程。有氧和无氧训练应该从机能整体性原则去认识,片面的将其分离必然使训练计划制定和强度的安排产生指导性错误。  相似文献   

18.
决定长跑运动员赛前身体训练的基本因素是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速度能力和潜在能力。有氧代谢能力有氧代谢能力是长跑比赛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有氧代谢能力主要的指标是最大耗氧量,临界跑速度和无氧阈速度。无氧阈速度是这些指标在实际应用中最有效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大强度有氧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2名南京工业大学田径队经过系统训练的中长跑运动员,参加大强度有氧训练的实验,并对他们进行相关运动能力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研究表明:大强度有氧训练,对无氧能力和有氧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机体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性生物学刺激。建议在制定大强度有氧训练计划时,应合理采取提高快速能力的训练手段,同时注重训练全过程中的运动营养补给。  相似文献   

20.
对大强度有氧训练的机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2名经过系统训练的中长跑运动员,参加大强度有氧训练的实验,并进行相关运动能力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研究表明:大强度有氧训练,对无氧能力和有氧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机体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性生物学刺激;建议在制定大强度有氧训练计划时,应合理安排提高快速能力的训练手段,同时注重训练全过程中的运动营养补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