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谢觉哉与新闻工作》一书里,讲了这么一件事:1957年夏,北京晚报记者丁浪去参加一个文艺界的座谈会。她坐在夏衍同志旁边,看到一位高高瘦瘦的同志正在发言。她不认识,便细声问夏衍。夏衍告诉她是“藏克家同志”。后来,她只顾埋头记录,过了一会儿,又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同志发言,她觉得好面熟,但想不起名字,只好又问夏衍同志:“他是谁?”夏衍同志笑了笑说:“藏克家同志嘛!”这使她感到很不好意思。但夏衍却亲切地问她:“你新到报社  相似文献   

2.
3月10日,我们就如何办好副刊问题,访问了夏衍同志。我们的话题是从副刊的传统开始的。夏衍同志说:“副刊在中国有很悠久的传统,这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分不开。解放以前,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一直到抗战胜利以后,许多有名的副刊如北京晨报副刊、申报《自由谈》等,都是很重要的文化阵地,在整个革命斗争中,副刊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阶级斗争的工具。在反革命统治时期,新闻检查和封锁极其严密,  相似文献   

3.
1937年,周恩来要夏衍协助郭沫若编一张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这份报纸于当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上海激战之际。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夏衍当了12年的新闻记者。他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夏  相似文献   

4.
6月25日下午,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韬奋基金会”成立大会,首都新闻出版界新老同志济济一堂。在诸多老同志中,夏衍同志被人搀扶着走进来,我想起他的《懒寻旧梦录》,书中写到他同韬奋曾合作办报的可贵经历。夏衍与韬奋,一人已逝,一人尚健,但他们的办报经验却是永远值得汲取的。记得夏衍同志在香港曾问韬奋办刊物有何经验,韬奋回答,他的经验是“抓头尾”。“头”就是社论,“尾”就是读者信箱。读到这里,我似乎大有所悟,不但认识了韬奋办报思想的精华,而且这“抓头尾”三个字也触动了现在我们新闻工作人员中的某些痛处。 50年前,我是韬奋所办刊物的读者,他所辛勤培植的那些刊物的坎坷经历,我至今还能记得很清楚。他那些多次改名换姓的刊物,大多是周刊,每周一本,而编辑者却只他一人(后来事业扩  相似文献   

5.
1937年,周恩来要夏衍协助郭沫若编一张文化界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这份报纸于当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这正是“八·一三”全面抗战开始上海激战之际。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夏衍当了12年的新闻记者。他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夏  相似文献   

6.
默涵同志是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也是我们出版事业的热心支持者和卓越的组织者。这几年我们重庆出版社能够出一些好书,特别是出版三大文学书系,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默涵同志和一大批老同志的帮助指导。 1986年,在夏衍、张友渔、石西民、林默涵等同志的倡议下,重庆出版社经过几  相似文献   

7.
夏衍同志不仅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文艺大师,也是一位贡献巨大的新闻工作大师。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一直受着我们新闻界后辈的敬爱。从抗战开始的1937年起,到1949年中,有12年时间,他主要从事新闻工作。那时报纸是主要的舆论工具。夏衍同志作为一个老党员,受命通过报纸,扩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救亡日报》是夏公主持的第一张报纸。于1937年8月间在上海出版。它广泛刊登爱国民主人士的抗战言论,全力宣扬抗日救亡斗争,是当年上海最突出的抗  相似文献   

8.
人民日报记者葛娴、陆宏德采写的《名人心影录》最近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发行。夏衍同志生前为这本书题写书名,著名作家袁鹰为这本书作序。 这本书真实生动地记述了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宋庆龄、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和知名的专家学者、新  相似文献   

9.
夏衍与救亡日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衍同志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当代文豪,他不仅在电影、戏剧、文学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而且是一名杰出的记者,在我国进步报刊史上有着相当高的地位。 夏衍原名沈瑞先,祖籍浙江杭州,1900年生。抗日战争前,夏衍深入当时社会,细心观察并亲身体验下层人民的生活,写出名作《包身工》,堪称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开山之作。夏衍正式从事新闻工作是在1937年抗战以后,他接受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的委托,同郭沫若一起创办救亡日报。这张四开小报,随着抗日战线的南移,由上海到广州、桂林,辗转迁徙,历尽艰难,直到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被迫停刊。救亡日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国统区吹响了宣传抗战、  相似文献   

10.
笔者最近翻阅<战时记者>杂志,偶见该刊第3卷第1期载有一篇<新闻杂谈>,该文署名为"夏衍讲、影子记".经查由周巍峙主编的<夏衍全集>,发现未将此文收入,会林、陈坚、绍武同志编的"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现代卷"<夏衍研究资料>的"生平年表与著译系年"中,亦未见著录此文,国内有关研究夏衍的学术论著、传记中对之也都没有提及.所以,<新闻杂谈>可初步断定为夏衍先生的一篇轶文.这篇轶文的发现,为研究夏衍先生的生平、思想观点和理论贡献提供了-份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1989年,是范长江同志的80岁诞辰。回想40年前,他担任人民日报社长时的音容笑貌,一如既往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不久前,我在《新闻研究资料》第45期上,读到夏衍同志所说的《长江的道路》一文。文中最后说,“我最后一次见到长江,是1965年彭真提出二月提纲的时候,以后开了一个全国文教工作会议,这次会上我最后一次碰到长江。”在这最后一次见面时,夏衍同志曾问长江:“你现在写什么,他说他现在有一件平生  相似文献   

12.
题记:抗日战争时期,夏衍同志接受党的委托主持《救亡日报》笔政,作家秦牧有诗赞扬这张报纸的功绩,诗曰:“号角当年数救亡,杜鹃啼血为春芳。”  相似文献   

13.
姜椿芳同志逝世了,我沉思往事。椿芳同志是我敬爱的师长.这里有崇仰和私淑.也有身蒙其教。我在人生历程上的几个段落,都为他的教泽所被。 1949年上海解放后,中共中央华东局办了华东新闻学院讲习班,我作为年青的旧报人参加这所革命学校学习。院长是名记者恽逸群同志,他聘请了新闻界知名人士范长江、夏衍、冯定、王芸生等同志到校讲课。教师名单中就有椿芳同志。那时他是时代出版社社长、《时代》周刊主编,他讲“联共党史”  相似文献   

14.
夏衍同志給《新聞业务》編委会写的一封信,值得引起我們編輯同志的注意。在我們的报紙上,錯用成語,用詞不当,写別字錯字,这种情形确是为数不少。如果每天加以登記,积年累月,次数是相当惊人的。也許有些人会說,这算不得什么大問題,难免的,誰又能担保一张报紙沒有一点小錯誤呢?于是錯誤在眼前一掠而过,不大在乎。但是讀者  相似文献   

15.
郑泽青  范敬心 《上海档案》2007,(11):F0003-F0003
夏衍是我国"五四"以来最负盛名的电影剧作家、戏剧家,中国革命文学艺术运动的活动家、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在电影、戏剧、散文、评论诸多领域中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近日,夏衍的女儿沈宁专程来上海,向市档案馆捐赠了一批夏衍档案资料。这次入藏市档案馆的夏衍档  相似文献   

16.
文章是逼出来的袁鹰“文章是逼出来的。”夏衍同志生前经常如是说。夏公与世纪同龄,笔耕七八十年。这句看似大实话,实在是他经验之谈,饱含甘辛百味之言。他还曾补充过几句:“有人以为逼出来都是粗制滥造的急就章,其实不然。许多好文章都是逼出来的。”在夏公一生等身...  相似文献   

17.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从她的前身——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于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诞生起,一直在党的关怀下成长壮大,至今整整50年了。目前,她拥有地方记协、专业记协、新闻学会和团体会员150多个,会员人数达40余万,并同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闻界的朋友开展友好往来,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 1937年“8.13”后,许多年轻新闻工作者,投身于抗日斗争的烈火之中,为民族而战。这时,周恩来同志会见在上海负责党的文化和宣传工作的胡愈之、夏衍等同志,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为了广泛团结爱国的新闻工作者,需要把新闻工作者组织起来,结成强大的统一战线。在周恩来同志的倡导和支持下,经胡愈之、夏衍、杨潮(羊枣)等同志酝酿,确定在新闻工作者比较集中的上海,成立  相似文献   

18.
正"蔡楚生先生是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这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邓颖超对蔡楚生一生艺术评价的亲笔题词,被镌刻在汕头潮阳文光塔下的蔡楚生铜像上,永远被潮汕家乡人民所铭记和怀念。铜像背面是由夏衍撰文、吴南生手书的"蔡楚生同志之碑"碑文。蔡楚生为我国电影事业奋斗一生,是首  相似文献   

19.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它的前身是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诞生的中国青年记者协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正在上海代表党中央领导南方党工作的周恩来同志会见了胡愈之、夏衍等同志,传达党中央的指示:为了广泛团结爱国的新闻工作者,大力推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为民族解放而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它的前身是1937年11月8日在上海诞生的中国青年记者协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正在上海代表党中央领导南方党工作的周恩来同志会见了胡愈之、夏衍等同志,传达党中央的指示:为了广泛团结爱国的新闻工作者,大力推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为民族解放而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