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云:兰州“控河为险,隔阂羌戎。自汉以来,河西雄郡,金城为最。岂非以介戎夏之间,居噤喉之地,河西、陇右安危之机,常以金城为消息哉?”分析了兰州的形胜,点明了其战略地位。两千多年来各种政治势力在兰州黄河两岸征伐不断,塑造了军事重镇的形象,并且遗留了许多与军事有关的地名。通过对这些军事地名的考释,可以发现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一、县 1.金城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两次出击河西走廊的匈奴,取得了占领河西地区的胜利。大行 (负责礼宾的军官)李息“将城河上”。此城…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为纪念兰州市解放65周年,兰州市档案馆、兰州市委党史办联合编辑了《兰州红色档案》,通过大量档案史料,真实的记录了1925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兰州前赴后继、浴血奋进、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高度重视,为该书题词:兰州市档案局、兰州市委党史  相似文献   

3.
兰州古称金城 ,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第二大城市 ,是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早在两千多年的西汉时期 ,就在今兰州市西北设有金城县 ,后又改设金城郡 ,所以兰州在古代又称“金城”。在东晋和南北朝时期 ,这里曾是前凉、西秦的国都。公元581年 ,隋代开皇元年 ,在这里设立兰州总管府 ,从此 ,兰州才开始得名。兰州城坐落在黄河河谷当中 ,南北是连绵高峻的山岭 ,黄河自西向东从市区穿流而过。这里是东西交通的咽喉要道 ,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内地通往青海、新疆和西藏的必经之地。公元前121年 ,汉武帝派著名大将霍去病在金城安营扎寨 ,打通…  相似文献   

4.
从4月初开始,兰州市档案馆在《兰州日报》《西部商报》和兰州电视台、兰州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刊播《兰州市档案局、兰州市档案馆关于征集各类历史档案资料的通告》,广泛征集散存于社会和民间的各类历史档案资料。兰州市档案局(馆)确定的历史档案资料征集范围包括9个方面:(1)各个历史时期官方制发的各类文书、图片、证件、票据、牌匾、执照、印章等资料;(2)各个历史时期记录和反映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民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1988,(4)
一、湖南地方志的沿革湖南古楚国地也,地介荆楚,域接川吴,汇洞庭汪洋,聚南岳峰麓,南屏五岭,北带长江,山川形胜,华夏著称。自秦置郡后,累经变革,汉代封王,晋置湘州,宋为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元为湖广行省地,明属湖广行中书省,湖广布政司。清康熙初,北南分省,湖南省名自此始。湘省土地丰饶、物产繁众、人文荟萃、史事宏富,典籍浩瀚,久而弥盛。而图经志乘,更灿若列眉。宋元以前,因其年代久远,传世甚少;明清以来,又因兵连祸结,散佚亦多,然仅就留存者观,其功不泯,是应该加以研究的。自公元前六百一十多年的楚庄王时期,湖南就有了地方史志楚史《祷杌》。秦汉以迄民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近日,兰州市档案局、兰州市文联在当地报刊、电视台、网站和文艺团体广泛发布了《关于建立"当代兰州文艺界名人档案"的通告》,受到社会关注。兰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拥有众多文艺人才。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有一幅清代彩绘地图《山东至朝鲜运粮图》,既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清朝赈济朝鲜饥荒的地图史料,也是清代北洋海域海上交通的鲜活例证。该运粮图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明清时期直隶、山东、辽东等地以及与朝鲜之间的海上航线,是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8.
碛口镇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临县之南端。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晋商的发祥地之一。《碛口志》以晋商文化为主线,以黄河、黄土文化为依托,全方位、长时段地描述了碛口从兴到衰的历史,是认识碛口、了解碛口的重要资料。《碛口志》在编撰上有自己的特点,其史学价值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9.
盛夏的金城,绿树掩映,瓜果飘香。8月5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办,甘肃省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学会、兰州市图书馆协办的2007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在兰州正式开幕。今年年会的主题为“图书馆:新环境、新变化、新发展”。来自全国各地和美国、德国的80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盛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唐以降,杜诗的典范化进程在持续进行。北宋时,杜甫年谱、诗集的编刻,以及杜诗注本的刊刻、诗话评论的传播等,近乎全方位地推动着杜甫在中华诗学史中经典地位的树立。南宋背海立国,失去了中原土地,故《舆地纪胜》《方舆胜览》等地方总志,在汇总山川形胜古迹时,严守宋疆金界,量图裁诗,根据南宋疆界舆图挑选杜甫及前贤诗文。地方总志中大量引录的杜诗,都有确切的属地,这一系地工作不仅清晰地呈现了南宋版图内包括杜甫在内的前贤遗迹,也对杜诗的经典化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秋兰州,瓜果飘香,气候宜人。甘肃兰台迎来了又一盛事。第四次西部十二省(市、区)档案工作研讨会于8月30日至9月2日在兰州召开。来自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陕西、青海、新疆、宁夏、内蒙古、广西、甘肃等西部12省(市、区)档案部门的60多名代表汇聚金城,共绘西部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宏图。中共甘肃省委副秘书长张智全到会致词,国家档案局经济科技档案业务指导司副司长王岚、《中国档案报》总编室主任孔素枫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就西部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积累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了广泛交流。  相似文献   

12.
黄河之都赋     
魏宏举 《档案》2008,(1):F0003-F0003
岁维甲申,时属孟冬。兰州名片一“黄河之都”,首膺众选,訇然出炉。《晨报》征文,爱成此赋。陇属夏禹雍梁之州,周道始兴之地。化育渐隆,文明日积。本域凭河之利,蕃衍生息。汉始元置郡,名其金城;隋开皇易府,始肇兰州。嗣后代有嬗变,或州或府;民国设市,迄今因之。  相似文献   

13.
1942年,青海省乐都县出土东汉晚期《赵宽墓碑》,兼具书法艺术和史料多重价值,它详细记述了墓主赵宽籍贯、家族世系及迁徙任职情况,为补正西汉以来赵充国家族世系和研究中古金城赵氏起源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在充分梳理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重新移录碑文并作校勘,对学界仍存争议的赵充国家族世系、立碑者是谁等问题再作申论,并分析东汉中后期金城赵氏籍贯郡望形成与其家族文化内涵转变问题。有关金城赵氏起源与籍贯郡望成立,虽然能追溯至西汉赵充国屯田湟中、迁徙令居,但墓主赵宽才是真正促成赵氏脱离天水故地而著籍金城的关键人物,他在流亡关中冯翊时修习儒家经典,从而实现家族"由武入文"历史转折,为此后金城赵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枌东老屋校书图》系山西洪洞董氏家族旧藏,由董寿平先生于上世纪60年代捐献给山西博物院。根据此图及相关档案,结合《砚樵山房日记》等史料,笔者发现董氏家族曾藏有两幅有关"枌东老屋"的画作,一为《枌东老屋校书图》,一为《枌东老屋校韵图》。二图分别独立存在,题材相同,完成时间相近,系由当时两位名士为董文涣所绘。本文从原董氏家族所藏《枌东老屋校书图》入手,以文物的基本信息,结合文献,分析《枌东老屋校韵图》的作者。通过探究二图与董文涣的关系,进一步研究董文涣在清末京城文人圈的交游状况。  相似文献   

15.
魏文欢 《新闻窗》2006,(5):73-74
《兰州晚报》自1980年成立以来,在西部省城兰州市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市民中也有着较强的影响力,但目前该报在西北地区报业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也暴露出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试以《兰州晚报》为例,对其现状及问题做一分析,以探讨西部省会城市晚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甘肃省档案馆和兰州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历史见证——兰州黄河铁桥史料展》在兰州市博物馆将举行为期一个月的展览。此次展出的黄河铁桥档案是兰州黄河铁桥从筹备、修建到竣工期间的部分原始档案。这批珍贵的历史文献是省档案馆第一次面向大众展出,旨在发挥档案见证历史、服务社会的作用,同时对  相似文献   

17.
1975年,读国民政府监察院甘宁青监察使高一涵的《金城集》,其中有一首作于1943年《题王子云兰州图》的诗,有长序,引人注目:"岑嘉州《咏金城关》有句云:‘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气象万千,一语中的。然非亲至其地者,不知也。子云此画,似为嘉州注  相似文献   

18.
陈仲斌 《档案》2012,(3):62
按照甘肃省档案局和兰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本地区重大活动声像档案资料采集、征集工作的要求,兰州市档案馆于6月10日上午,派出专人前往兰州市东方红广场,现场采集由中国田径协会、甘肃省体育局、兰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2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积分赛"的照片档案。此次采集活动有重点地拍摄了"2012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的盛况,共形成照片档案50余张。  相似文献   

19.
报纸经营的代已经到来,科学的经营能够增强报纸的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本文以《兰州晨报》为例,研究兰州市报纸媒介经营现状:由于各报刊受媒介特殊属性、复合型管理人才和高素质从业人员缺失,及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等因素的制约,整体经营状况不容乐观。为适应竞争激烈的大众媒介市场,兰州报刊业的整体媒介经营能力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0.
每天早上6点钟,家住兰州市东校场社区的王大爷会准时打开收音机,在晨练中收听国内外新闻和兰州人的身边事,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和王大爷一样,许多兰州人把收听甘肃电台新闻综合广播,当成了"精神牛肉面"——每天必备。这是因为它不仅是全省唯一集中波、调频发射和卫星转播为一体的广播节目,还是老百姓最可信赖的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