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争上 《新闻界》2003,(2):39-40
一 报纸副刊并不是像人们认为的那样“越来越瘦”(光明日报副刊文章语),就光明日报来说,它的副刊就越来越“胖”了,每天都有四个版的广义副刊,在众多的大副刊面前,高傲的文荟副刊尽管有时以几个版出现,也自然不会有先前那么出众;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也增加到了每周四个版,它“瘦”了,也主要是报纸扩版、报纸种类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产生的感觉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媒体屡现呼吁报纸重视副刊的声音,甚至有“副刊不‘副’”的感慨与争议。可以说副刊所体现的人文关怀、文化承担决定了它应该体现一张报纸的“灵魂”,而不单是一张停留在表层、稍纵即逝的文化“面孔”。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种形式一旦产生,就有相对稳固性,副刊也如此。它出现后,被世人公认,这种“公认”就是稳固性的表现。尽管现在专刊已“自立门户”,但毕竟她是从副刊襁褓中长大的,人们习惯上还是喜欢把专刊称之为副刊,这是一种思维定势。 专刊与副刊藕断丝连是一种客观实在,人们把专刊与副刊相提并论的思维定势,也是一种客观实在。但存在的东西不一定合理,不合理的东西,就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办好地方党报副刊,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找到它和近期社会相契合的定位。就地方党报来说,“近期社会”所包含的既有大时代,又有本报所覆盖的“小社会”,其副刊要找到一个较好的定位,赢得读者并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大时代和“小社会”中的相关要素就不得不一并加以充分考虑。这是我在实践中得出的一点“真知”。一、“文”“新”结合,贴近读者在纸质媒体副刊越来越萎缩,文学副刊似乎将要失去存在价值的舆论抬头时,嘉兴日报社今年的读者调查结果却显示,在日报24个版面中,“南湖”文学副刊读者满意度名列第六。  相似文献   

5.
大相径庭的两种评估说起五四时期的副刊改革,人们会很自然的想起号称“四大副刊”的《晨报副镌》、《时事新报·学灯》、《民国日报·觉悟》和《京报副刊》。事实上《京报副刊》与《晨报副镌》等并称为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不很恰当,它创刊于1924年12月5日,已进入大革命时期,而真正属于五四时期的《时报》副刊偏偏很少有人提及。即使偶尔谈到,也多是作为因循守  相似文献   

6.
观念,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同样,也决定一张报纸的品位。副刊虽为“副职”,不能甘当“副手”。 一、声声催急─—时代的疾声呼唤 党报副刊从来与祖国的命运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它记载历史,也推动历史;它反映现实,也改造现实,它高举新思想的旗帜,带领人民破旧立新,为新事物的发展推波助澜。这是中国党报副刊的光荣传统,是一代代副刊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今天这个祖国有着非常意义的历史时期,我们更应牢记并继承它。 翻开今天的一些副刊,有一种太熟悉不过的味道,有时甚至会嚼出一种潮湿霉烂的味儿。…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各类新媒体层出不穷的媒介融合的现实格局中,一方面新媒体欣欣向荣,而另一方面包括党报在内的纸质媒体的传统副刊已有点“壮士暮年”的感觉了。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党报副刊如何努力才能迎来“第二春”?这确实需要媒体副刊人的深思,而再次上路的关键是走对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想从报纸副刊文体的变化上探讨一下报纸副刊改革的态势。 这里首先要说的是近年来报纸副刊文体形式的一些变化。众所周知,传统的报纸副刊文体主要有小说、诗歌、散文、杂文等形式,这些形式无一不属于文学式样。因此,我们的报纸副刊也多叫文艺副刊,报社管理副刊的部门也多叫文艺部。它的命题和职责都很明确,是报纸中负责编发文艺作品的地方。那时报纸文艺版,是报纸中的文艺。然而现在却不同了,副刊中的这种“文艺”特征在明显减弱,而其“新闻”和“娱乐”特征则大大加强,原有的副刊版面和格调已经不能适应这种新特征,于是扩而张之的“周末版”、“星期刊”则应运而生,而原有的副刊版面也被大大地改造了。它们被改造和扩张的共同点是:不再仅以副刊原有的那些文体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而代之以更新颖、更写意、更酣畅、更真实的装潢走向社会、人生和市场。有趣的是,这种文体的变化还带来了报社机构名称和版面名称的变化,“周末版”、“星期刊”取代了一般意义上的“文艺副刊”,而且大有比叫一般意义上的“副刊”更时髦、更新潮;即便是一般意义上的副刊,也不再使用“文艺”两个字,不再叫“文艺部”而改称“副刊部”或“综合副刊部’了。这实在是一个具有戏剧性的变化。对于副刊同行来说,不管你有意无  相似文献   

9.
著名报人、作家萧乾先生曾说:“以刊登创作为主的文学副刊,是中国在世界新闻史上一个独有的特色。”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的报纸副刊对文学史的构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说起《新民晚报》,人们自然会想起《夜光杯》;提起《花地》,人们自然会想起《羊城晚报》。一张报纸和它创办的文学副刊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还有《天津日报》的文学副刊《文艺百家》等。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富有地域性和鲜明风格的文学副刊为这些地域性的报纸获得了全国性的影响。党报文艺副刊是党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体现党报质量与声誉的重要方面。目前,报业竞争十分激烈,…  相似文献   

10.
报纸是传播信息的一种载体。报纸文艺副刊是报纸的一部分,自然也承担着传播信息的任务。有一种误解,认为报纸其它版面必须具备新闻时效,副刊却不必那样要求。恰恰相反,报纸副刊的新闻性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的特性。报纸又名新闻纸(News Paper),构成报纸的消息、评论、广告,包括副刊作品在内,都应该具备新闻性,不具备新闻性的稿件是不应该在报纸上出现的。 有人认为,报纸副刊应突出文艺性,强调新闻性会影响副刊的文艺价值。诚然,文艺性是副刊的特点,是区别于其它版面的基本特征。但如单纯强调副刊的文艺性,而不首先考虑它的新闻性,把副刊的文体等同于其它文艺期刊则是一个大大的误区。须知,副刊的优势在于报纸的优势,报纸的优势在于它能敏感地及时地传播新信息、新观念而被读者所看重,所以副刊作为报纸整体的一部分,也必须具备这一特性,而只有具备这一特性,才能充分发挥报纸副刊自身的优势和魅力。如抛开报纸副刊的新闻性,一味追求文艺性,势必使副刊走向狭窄而绝不会是多采。况且,由于副刊版面的局限,它既不能与其它文艺期刊在文学性上争短长,更由于抛开了新闻的时效性而必然使它失去诱人的光彩。 从副刊的发展历史来看,也证实了副刊的文艺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网络、短信等新媒体不断涌现,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方面,新闻信息的共享成为一种常态;另一方面,新闻采集手段和内容也日益趋同,这导致报纸新闻的“同质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中国近代报纸从诞生起,就由作为新闻的“正刊”和文学性浓厚的“副刊”组成,伴随着报纸“正刊”的同质化,副刊越来越凸显出其“异质”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办报者希望通过副刊办出报纸的特色,获得和留住更多的读者.本文通过各地报纸名副刊的“差异化”做法,来探讨新闻同质化时代副刊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陈杏臻 《传媒观察》2006,(12):61-61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相得益彰,好的副刊甚至可以成为一份报纸的品牌,这就要求副刊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有业内人士认为:“新闻引客,副刊留客。”因此,如何“留客”,就成了我们积极探讨的话题。报纸副刊的“留客”,不仅仅体现在版面形式上的新潮时尚,也不仅  相似文献   

13.
周逸敏 《新闻通讯》2013,(10):43-44
英国报界有一句名言:“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意思是说,如果报纸版面上有好新闻,读者就会购买这张报纸,而要培养读者对于报纸的持久兴趣,则需要借助副刊对读者的吸引力。这一说法较为准确地表明了报纸副刊对于报纸本身的重要意义。报纸副刊也因它的品位和开卷有益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不少知名报纸就是因为自己的品牌副刊而赢得一大批忠实的读者。比如上海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副刊几十年来凝聚了很多上海乃至外埠的读者。中国报纸副刊已走过百年风雨,并且已经摆脱了最初形态的“副职”、“附属”的地位。随着报业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多样化,副刊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变革,已经成为最具特色与活力的版面。相对于新闻稿件而言,副刊作品的题材选择面更大,这就在无形中增强了报纸与读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媒体的时代,媒体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对于曾经辉煌的平面媒体——报纸来说,归根结底是对一份报纸的核心价值力、报纸公信力、受众吸引力的考量。在新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有把“原料”加工成“独树一帜”,才能“抢眼”,而它的关键在于报纸的策划艺术。新闻需要策划,同样,报纸副刊也强调策划的艺术。好的报纸文学作品不但要有较高的文学色彩,  相似文献   

15.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为主的出版物,新闻是报纸的主体,新闻版理所当然成为报纸的主力军。而副刊却与新闻版有所不同,它是以刊登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知识小品等文章为主的专版,一方面,它是整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必然与新闻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它又是有别于新闻版的一种特殊版面,在内容、形式、做法上都与新闻版有所不同,有自己的独特性。这两方面的特点,就使得副刊具有“动势”与“静态”。  相似文献   

16.
余小沅同志花了三年多时间,写就《副刊学概论》,请我作序,我乐意为之。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报纸的副刊学研究比较少,而客观的发展又比较快,很需要多从理论上探讨,加以正确引导;二是我与小沅一样,也从事过副刊的编辑工作,同行相亲,又有感言。 报纸的副刊,是中国报业的一大特色,有久远的历史,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北京《晨报》副刊、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和北京《京报》副刊,它们程度不同地为推动新文化运动和新思潮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初读《经济参考·周末版》,你会觉得它“四不象”:它是副刊,却不乏新闻和言论;它登的多是经济新闻,却篇篇好似文学作品。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副刊,赢得了大批读者的喜爱:有人版版拜读,不漏一篇;有人期期收藏,分类剪贴;有人欣然命笔,一试身手。这是为什么呢? “副”不离“正”《新闻工作手册》上这样解释“副刊”二字:“报纸上刊登新闻、评论以外作品的固定版面……主要发散文、杂文、游记、小品、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然而,《经济参考》的报人们却另有一套理论:经济报纸办副刊不能离开经济生活为消闲而说闲,它  相似文献   

18.
报纸副刊刊头与书法艺术结缘早已不是新鲜事了:但象《广州日报》的《娱乐》版那样每期翻新,期期都有名家题字,而且持之以恒,恐怕在报刊史上还属罕见。创新可贵,“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更是难能可贵。这个点子出得好。副刊是中国报纸特有的传统“节目”,而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唯汉字所独有;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当然,报纸副刊,应以其丰富多采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明快健康的情趣取胜,然而讲究刊头醒目,亦非等闲。如果一个副刊也有眼睛  相似文献   

19.
北京晚报的副刊,是一个文艺性的綜合副刊,叫“五色土”(北京中山公园有个社稷坛,土呈五色,叫五色土,这是“五色土”的由來)。副刊取这样一个名字,一方面是勉励我們自己要随时注意副刊的地方特点,而更重要的是想督促我們自己要經常注意副刊的多样性。因为我們觉得,在加强政治性、思想性的前提下,丰富多样,生动活泼,是晚报副刊的重要特色之一。但是,多样性必須有中心。我們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为中心任务服务,为了突出中心。因此,我們說,晚报副刊的特点之一是杂——多样性;但是必須“杂而有章”,而不能杂而无章。那末,这个“章”是什么呢?也就是說,晚报副刊的中心任务是什么呢?我們觉得,作为一个文艺性的綜合副刊,它的中心任务应該是:貫彻和体現毛澤东的文艺方針,反映我們时代日新月异的面貌。  相似文献   

20.
“楼中阁”、“斋名大王”,何许人也?早在1988年,在上海的几家报纸 副刊上,我就不时地读到关于“名人书斋”的文章,后来,在外省市的报刊上也读到“楼中阁”的“名人书斋”。这“名人书斋“犹如开遍全国好多报纸副刊的一朵鲜花。 从寻找作者到成为同事 说真的,我也很喜欢这“名人书斋”的文章。小小的书斋,经“楼中阁”那么一介绍,倒是挺有味道的。它典雅而蕴含书卷气,清丽而不失激情,给报纸副刊拓宽了题材,增添了色彩,让读者从中受到熏陶。于是,只要读到“楼中阁”的“名人书斋”,我就剪贴保存,汲取营养。于是,我也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