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经济》2004,(8):1-1
7月的一个周末,我在家中接到一个电话,看到是陌生的号码,很是奇怪,但是电话里传来的信息更让我觉得奇怪,对方问我是不是《出版经济》的,接着问我们是不是在做一个“读书指南”的东西,我说是啊,而且这第一期就是面向广大的中小学生的。原来,这位读者是从一个朋友那里看到的,她还说,她是位军营的读者,看到我们的介绍就很感兴趣。没过几天,我在外边办事,办公室的同事打电话告诉我有几个读者问“读书指南”的事情,说是想订我们这期杂志,还很关心以后的出版日期,希望能够全年订阅。本期推出的“中小学读书指南主题刊”就是这样的一个产物,我们很…  相似文献   

2.
听电台的新闻广播,说去年8月24日在上海附近的撞车事件中死伤日本人员的赔偿问题,已经同日本政府达成协议。协议内容怎么样呢?没有说。其实,作为一个读者,最关心的不是协议达成与否,而是协议的内容。比方说日方的死亡人员,究竟每个人赔偿了多少钱,一共赔偿了多少钱?作为一个记者,最应该写清楚的,也是协议的内容。新闻不是要讲五个W吗?内容就是最重要的一条,而那报道偏偏“忘掉”了这一条。有人说,我们的公开性,只是说说罢了;也有人说,我们的透明度,透明有度,都不过是迷迷蒙蒙的雾里看花而已。那天有几个人同我谈这个问题,我这个作了几十年记者的人,除了苦笑,还有什  相似文献   

3.
短信情缘     
唐聪 《湖北档案》2004,(5):34-34
手机,一种快捷现代生活方式的最好诠释,有人说它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人说它使人心变得更加冷漠、虚伪。当冯晓刚的《手机》引起人们的婚姻恐慌时,我和我的老公正享受着手机带来的无穷乐趣。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与现在的老公是恋人关系,他在县城东边一个乡镇的派出所,我在县城西边的一个乡镇的党政办,东西交通不便,加之工作忙,一个月见不着两次面。为了方便联系,他买了一部诺基亚手机,图节省我买了个小灵通。每天一两次通话使我的电话  相似文献   

4.
我是个容易急躁的人,婚后在许多琐事上,我都习惯与林锱铢计较,争吵不休. 一天下班回到家,我打电话让林在下班的路上捎几个馒头.他回电话说没问题.天渐渐地黑下来,我把粥和菜都已经做好了,可是他还没有回来.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与张淑梅重逢时,寒暄了没几句,她从包里掏出了两个饱满红润的大苹果,说:“来,吃一个,这是临来前读者硬塞给我的。”就在当天,张淑梅参加了天津今晚报组织的“名记者与读者面对面签名售报”活动,喜欢张淑梅的读者听说她要坐火车进京学习,非要送她一兜苹果,推辞不掉,她就拿了两个。  相似文献   

6.
给元元打第三次电话的时候,她说:“你现在来吧,不然一会儿我又得去干别的了。”我说:“行。”按照房间号找过去,伸头一看又退了回来。里边布着景支着灯,分明是“第七日”的演播室。左顾右盼之后还是轻轻推开了门,才发现在演播室的一个角落里,孤零零地摆着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元元正在打电话。谈话自然从这间办公室开始,元元说:“我经常要写稿子,在大办公室里静不下心,干脆把自己搬到这儿来了。”她环顾四周,接着说:“这已经很不错了,我很满足。”‘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好主持人”1993年秋天,一个美丽的小姑娘怀着一个很单纯的…  相似文献   

7.
干记者这一行,总免不了要和数字打交道,你可千万别小看从0到9这10个数目字,用得准确、科学,能让读者从中得到鼓舞、启迪,看到国家的灿烂前景、党的英明政策、人民的幸福生活;反之,用得不准确、不科学,这小小几个数目字却会带给读者难言的苦辣滋味,甚至对党报带来不好的影响。我曾接到过一位读者的来信,他说他看到报上刊登的长宁区某某路297号举办某某商品展销的消息后,特地从闵行赶去,可到那儿一看,却是一户普通居民家。他说他跑了半天冤枉路不算,还把这户居民给弄苦了,不断有人在他家门前停步,向屋里东张西望,问他某某商店在哪里……得知此情,我连忙向那位读者表示歉意,并告诉他这是我们工作上的疏忽,漏掉了一个0字,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一个作品,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来完成的。我完全同意。作者一方,写完出版就算完事,这好理解。而作为读者,他的任务是什么呢?自然是阅读。如同作者要写得好须仰仗他的艺术功力一样,读者的任务要完成得好,得依靠他阅读时的想像力。一个联想丰富的读者,他从阅读中所得到的乐趣和收获,是要比一般人大得多的。当然,想像力也是各有不同的,有粗细之分、文野之分的。比如有人读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就会想到美人鱼在水晶宫里游来游去的优美身  相似文献   

9.
在办公室有时会遇到上下关系的险情,但都以好笑结束。告诉副总:我很聪明!一天上午休息时.我坐在办公楼外看报纸。刚翻几页,迎面来了一个副总裁。他的走路姿态让我不知所措。平常见到他.他总是手里拿着一块儿饼干大的手机,边走边讲电话。碰见他时,我只需对他点一下头.说  相似文献   

10.
都市田园梦     
我的瑜伽教练老家在云南,中缅边境的一个村子。她说家中养着二十条狗,用来看守田地。我很好奇:你家多少地,要二十条狗?她气定神闲伸出5个手指。5亩?她摇头。50亩?依旧摇头。总不会是500亩吧?我瞪大眼睛。5000亩,她带着几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神气说。周围的隐形眼镜跌落一地。  相似文献   

11.
一天上午,我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的声音显得很犹豫,她说:“你能给我订一份《生活报》吗?为这事儿,我在家想了一整天,真是不好意思!”听了这话。我没有犹豫,对着电话大声说:“行!没问题!”其实,我没有权利随便送人全年的报纸,只能自撺腰包给她订一份。可我觉得她的要求并不过分。因为她把我当成了她的儿子,我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妈。打电话的人就是商景超大娘。  相似文献   

12.
老林头林辰     
林辰有一位同名人。伍杰同志说:“你对林辰很推崇。”这是他在审定我的《新编辑观的追求》这部书稿时,发现这一点的。还有人给我的这本书做过一个统计,说在当代编辑家里有两个人我提得最多,一个是上面写到的钟叔河,一个现在要写的林辰,而提到林的地方更多共有5次,最早的是1988年。于是读者或可知道,我所说的,不是院校里的鲁迅研究和现代文学研究或别的什么研究专家的那一位林辰,而是出版界的这一位林辰。 1988年我还不认识林辰先生。我那时提到他是将他作为编辑学者化的典型来说的,出版界的多种新闻媒体将他作为学  相似文献   

13.
上学时,一个女同学趁小长假到外地与男朋友小聚。听说她是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硬座去的,同学忍不住说了句:我要是她男朋友一定给她买卧铺!没想到此话传到该同学耳朵里,让她很难受。虽然幸福要靠每个人自己心理调节,但是自己也要学会不去惊扰别人的幸福。路边有一地摊,摆地摊的是一个中年女人。一个中年男人骑着自行车过来送饭。他一下车,就谦意地笑道,对不起,来迟了,饿了吧?女人抬起头,看到男人,眼睛里闪过一丝亮色,笑道,不急,还早呢。男人憨憨地笑笑,从自行车车篓里拿出饭盒,坐在女人身边,说道,快吃吧,不要凉了,我陪你一起吃。这时,地摊前走来了一个中年大嫂,她将头伸向女人的盒饭里,发出惊讶地叫声,哎呀,我的大妹子啊,你可真苦啊,你吃的这是什么菜啊,一点油水也没有,  相似文献   

14.
难在何处     
美国有个名叫琼斯的新闻记者,极为羞怯怕生,有一天他的上司叫他去访问大法官布兰代斯,琼斯大吃一惊:“我怎能要求单独访问他?布兰代斯不认识我,他怎么肯接见我?” 在场的一个记者立刻拿起电话打到布兰代斯的办公室,和大法官讲话:“我是明星报的琼斯,我奉命访问法官,今天能否接见我几分钟?”很快,他放下电话,对琼斯说:“你的约会安排好了。”  相似文献   

15.
今年4月4日上午10时许,接 完一个电话,我的手机又一次响起,刚刚说了声“你好,大河报新闻热线”,就听到有个男子的声音在电话那头急促地述说:“赶快到我们汝阳县来看看吧,我们这儿有条怪街,六七年来,这条街上家家户户的大小牲畜和家禽几乎没有养活的。而且,不断有人突然犯病,口吐白沫,浑身抽搐,已有14人犯病,4个小孩死亡,……现在还有2个男孩在乡卫生院抢救……” 我刚要询问事发具体地点,电话却突然掉线,了无声响。这个让我又恨又爱的破手机,机身便宜,而且被叫免费。别看它平日响个不停,话费不高,主要的不足就…  相似文献   

16.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给我说过他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和这样一个人: 大学毕业,我从外省被分配到中央一家新闻单位工作.我第一次进办公室时,看见坐着一位中年女编辑,穿着打扮不洋不土,言谈举止一派淑女风度,加之模样长得美如天仙,看着她实在是赏心悦目,美啊!说实在的,连我这个小青年对她都有点动心.  相似文献   

17.
[观点摘要] 那天会开一半后我接到一个恐吓电话,他说你要停住,再不停住我要你的命.我说你们把这些人害得太惨了,你们太猖狂了,我不想活了,要跟你们拼.会一开完紧接着又有一个电话,我说我不活了行不行,人头在手里拎着,随时来拿…… 我儿子对小朋友讲,我的家庭是一个正直的家庭.我听到这一句话时觉得我没有白干.  相似文献   

18.
《青年记者》2008,(11):45-47
那天会开一半后我接到一个恐吓电话,他说你要停住,再不停住我要你的命。我说你们把这些人害得太惨了,你们太猖狂了,我不想活了,要跟你们拼。会一开完紧接着又有一个电话,我说我不活了行不行,人头在手里拎着,随时来拿……  相似文献   

19.
正多年前,在家里接到一个长途电话,打来电话的那位没寒暄几句,就问我是否看过《夹边沟记事》这本书。我说还没有。他告诉我,这本书很值得读;接着说起书里一个"上海女人"远赴夹边沟寻找饿死的丈夫的故事,我听得出他讲这故事时有点动情。最后他问我,要不要帮你搞一本书来,我说,不用,我会有办法的。打电话来的人名叫解思忠,时任"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是国家副  相似文献   

20.
《韩非子》中曾经记载过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大将叫吴起,他带兵攻打中山国时,军队中有个士兵的伤口发炎了,流着脓血,吴起看到后就用自己的嘴给这个战士吮吸脓血,士兵非常感动;都愿意为他勇敢作战。有一次,他又为伤员吮吸脓血,一个伤兵的母亲看到后反而哭泣起来,人们问她:“吴起大将这样爱护你的儿子,你为什么还哭啊?”这位伤兵的母亲说:“吴起曾给他的父亲吮吸过创伤的脓血,他的父亲就战死了,现在我的这个儿子又要战死了,所以我才哭呀!” 这个伤兵的母亲的类比犯了“不相类”的毛病。她的思维过程是机械的类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