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芳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2):62-62,64
内隐学习是一种学习过程,也是一种有关学习的心理机制。在认知心理学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地发现,学习有时呈现另一番景象:人们在无意识或下意识状况下也能获得事物的规则。对于这种没有意识参与的学习过程和心理机制,心理学家罗伯特(A.S.Reber)于1967年首次提出了“内隐学习”的概念。他指出,内隐学习是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复杂知识(规则)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比较强调外显的、有意识的学习,无意识的学习则被忽视。美国心理学家阿瑟·S·雷伯(A.S.Reber)在人工语法概念学习的实验中发现,被试者能在无意识状态下获得字母所蕴含的语法规则,他把这种现象称为内隐学习。内隐学习研究涉及意识与无意识的重大问题,关系到人类潜能的开发。所以"内隐学习"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尤其在语言教育领域,学  相似文献   

3.
内隐学习及其特征研究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能对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陈述,然而大量的例子显示,在某些情境下,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也无法陈述出控制他们行为的规则是什么,但却学会了那些规则,这种类型的学习便是内隐学习,内隐学习是当代心理学家新近提出来的一种学习类型,是当今学习和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热点课题,对内隐学习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无意识认知心理过程与机制的了解,同时,对教育教学等诸多实践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追溯和总结了内隐学习研究的历史,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内隐学习特征进行了概括和分析,试图以此引发国内学者对内隐学习和内隐认知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内隐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可 《教育探索》2007,19(1):16-17
内隐学习就是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复杂知识的过程.目前研究表明,基底神经节、联合区、额叶在内隐学习中起重要作用.内隐学习不仅丰富了认知心理学的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内隐学习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认识过程的本质,特别是对于探明人们获得丰富复杂知识的心理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外显学习是一种有意识获得知识的过程,而内隐学习是一种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的复杂知识的过程.作为两种不同的学习机制,二者具有本质的区别,但同时也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协同效应”.英语教学只有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结合起来,发挥其协同作用,才能有效促进学习者的二语习得.  相似文献   

6.
一、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应加强内隐学习 1.内隐学习的特点。“内隐学习”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伯在1967年提出的.是指一种人类无意识的认知学习活动,它认为人们在没有意识到环境刺激的潜在结构时,也能了解并利用这种结构作出反应。如:儿童并不了解母语的语音和语法规则.却可以流利地使用母语,并辨别出母语使用中出现的错误。儿童的这种语言学习方式就是一种内隐学习,它具有自动性、概括性、理解性和抗干扰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内隐学习”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于1967年提出的,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外显学习的有意识的学习方式,即“无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环境的复杂知识的过程”。例如,幼儿学说话时,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语言的内在规则,并能自动地运用于各种变化了的语言环境中。但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理性思维的过分关注,因而忽视了无意识这个巨大的心理资源。  相似文献   

8.
刘丽  邹巧妹 《文教资料》2008,(27):51-52
内隐学习是无意识地获得刺激环境操作规则及潜在结构的过程,是不同于人类外显学习的另一种学习模式.随着言语领域内隐学习研究的深入,大量实验研究不仅证实了内隐学习现象的存在性,还表明在言语习得的某些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优越性.本文重点探讨了内隐学习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内隐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伯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人们的学习可以按照两种模式来进行:一种是人们所熟悉的外显学习模式,另一种是“内隐学习”模式。从知识获得过程和特点来看:内隐知识能自动地产生,无需有意识地去发现任务操作的外显规则;内隐学习具有概括性,很容易概括到不同的符号集合;内隐学习具有无意识性,且内隐地获得的知识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只能在无意识之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0.
内隐学习是学习者没有明确地意识到或陈述出控制他们的行为规则是什么,但却能获得了这种规则的一种学习方式。内隐学习给外语教学的启示是:要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媒体的学习材料;要注意先内隐后外显的顺序;要注意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的有机结合;要重视内隐学习在语感获得中的作用;要注意适当加大外语教学中"读"和"听"的比重;要重视创设真实的外语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11.
内隐学习是个体自动化地、无意识地获得环境(情境)刺激中信息(知识)的过程。在化学教学中,尝试运用内隐学习理论,布置"润物细无声"的教室陈设,优化教学物质环境,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优化教学心理环境,创设真实、开放的探究活动,优化教学内容环境,促使学生不知不觉(超越常规)地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认知效率。  相似文献   

12.
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可分为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两部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相比外显学习,内隐学习没有固定的规则与束缚,是人们在无意识中进行的学习。它在英语学习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合理借鉴内隐学习理论,让学生在诵、抄、仿、阅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英语素养。  相似文献   

13.
内隐学习是人们无意识获得刺激环境中复杂知识的过程。内隐学习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是语文课程改革中一条全新的思路,其目的是通过研究教学过程中缄默知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传递和转化,找到一条适合汉语阅读、表达、思考的有效途径。文章从内隐学习的特征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从阅读、表达和思考三个方面来探索将内隐学习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在阅读方面,着重强调语法规则的抽象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表达方面,着重强调自由表达、产生式表达和迫选式表达三种方法;在思考方面,着重强调自由扩散和逐层深入两种思考模式。内隐学习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既丰富了内隐学习的研究内容,也为语文教学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内隐学习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在布朗大学进行复杂概念的形成实验时发现,被试人能在无意识作用下获得所蕴含的语法规则,于是在其研究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内隐学习这一概念,并将内隐学习界定为无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情境复杂知识的过程。本文在简要介绍内隐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该课题的重要研究成果,讨论并说明了重视内隐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是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存在的两种认知过程.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关注并强调学生有意识的外显学习,对内隐学习这种无意识的语言加工过程缺乏必要的认识.结果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从内隐学习的相关理论与研究出发,探讨了在内隐学习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界对内隐记忆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内隐学习作为无意识认知过程的另一种形式,其发展特点的研究却要少得多。有关内隐序列的研究更是如此。本文以认知风格为自变量,来考察它对内隐学习是否有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认知风格的被试对序列位置的内隐学习在反应时间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内隐学习量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内隐学习理论从人的无意识心理层面研究学习现象,从而揭示出人类另外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内隐学习。本文意在探讨语感与内隐学习及缄默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语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一种典型的内隐学习,而语感的心理表征也就是内隐学习的产物——缄默知识。同时,语感素质的提升和发展也需要外显知识的强化。  相似文献   

18.
<正>写作能力,本质上是一种书面语言的组织能力,跟口头语言的原理是差不多的。我们知道,孩子说话会有沉默期,写作能力也有沉默期。沉默期的孩子其实也在不停息地进行学习,但是这种学习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最近心理学界的热门词汇"内隐学习"、"内隐记忆",就是说的这种现象。内隐学习对应的是外显学习,外显学习我们容易理解,就是师傅教徒弟,你一句我一句这样,或者给一道题目,让学生想办法做出来。  相似文献   

19.
内隐学习是1978年由Reber通过人工语法学习实验最先发现的,是一种产生抽象知识,平行于外显学习方式的无意识加工。人类的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内隐学习所获得的主要是一种程序性而非描述性的知识。不同于外显学习过程,内隐学习机制是自发地起作用的,不  相似文献   

20.
内隐学习是学习者没有明确地意识到或陈述出控制他们的行为规则是什么,但却能获得了这种规则的一种学习方式。内隐学习给外语教学的启示是:要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媒体的学习材料;要注意先内隐后外显的顺序;要注意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的有机结合;要重视内隐学习在语感获得中的作用;要注意适当加大外语教学中“读”和“听”的比重;要重视创设真实的外语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