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彭院士真的很忙,年迈花甲的他依然整天忙碌在实验室。我打了很多次电话跟他预约采访,可得到的答复总是一个:"这两天课题上又有了新的发现,我实在离不开实验室。要不这样吧,你把问题告诉我,我找点空余时间帮你解答吧。"听到这样的声音,我实在不忍心再勉强下去。于是我只好把这次访谈所要做的  相似文献   

2.
彭堃墀,男,出生于1936年8月,四川广元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961年四川大学毕业1 981~1 984年分别在法国、美国做访问学者。1985年回国建立了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现任研究所所长、山西省物理学会理事长、美国光学学会特殊资格会员(OSA Fellow)、《量子光学学报》主编等。曾任中国物理学会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  相似文献   

3.
彭墀院士与谢常德教授相濡以沫40载。在生活中他们是夫妻,在工作中他们是同事,更是朋友。学术上彭墀是权威,那么,在家庭生活中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与彭墀最亲近、相处时间最长的谢常德教授告诉我们———言语不多但多才多艺我和老彭都是四川人,又是四川大学的同学。说起我们最初是怎么认识的,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只是后来据他说,新生报到的时候,我就站在他的后面,他一回头,看见我穿一件蓝布衣服,就记住了。后来我们分在一个小班,小班总共二十来个人,学物理的女生很少,慢慢地就熟悉了。当时他不太爱说话。事实上人和人相处都是在言谈与接触中…  相似文献   

4.
正1984年,我到学校内部的报纸兼职,访问过多位那时学校的老辈学人,如陆宗达、黄药眠、钟敬文等先生。次年,我留校继续报纸的工作。应该就是这时期前后,我第一次来到启功先生的浮光掠影楼。印象深刻的是,进门和出门,启功先生都是到门口迎接和相送。说印象深刻,是因为那时候改革促进文明,我刚刚习惯用问好和陌生人打招呼,而启功先生又是我心中好奇又敬仰的老先生。先生有礼加平等的态度,以一个懵懂学生或刚留校青年的身份来体会,是一次惊讶的受教。  相似文献   

5.
岁月如白驹过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从2000年9月筹备试刊到2001年7月正式创刊到现在,我们走过了一条充满艰辛与希望之路。20年,是个重要节点。20年间,中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从萌芽到发展到逐渐壮大,最初播下的“星星之火”,已经渐成燎原之势;20年间,杂志从月刊到半月刊到旬刊,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成长为一个昂首阔步的青年;20年间,我们汇聚了一大批心理健康教育的“点灯人”,有专家、学者、教研员、心理教师、班主任,如今,这支队伍还在不断发展壮大。他们默默坚守着、奋斗着、成长着,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助推杂志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翘楚”。在杂志创刊20周年之际,本刊特别推出“创刊20年”栏目,请他们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或与杂志之间的亲密互动,将他们的成长经验推而广之,惠及更多的一线工作者。首期分享嘉宾为钟志农老师。  相似文献   

6.
在对彭院士的采访中,他特别提到了关朴这个名字,说非常感激关朴同志对他的信任和帮助,并认为关朴对他的人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近日,记者走访了关朴。在他那里,进一步了解到了彭院士出国前后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院士那令人肃然起敬的知识分子本色。他的坦城忠厚令人尊重当年是关朴为彭院士出国作政治担保的。关朴当时是省高教厅办公室副主任,主管外事工作,也是教育外事战线上具体执行政策的人,退休前为省外事办副主任,正厅级巡视员。“彭院士是幸运的,他赶上了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人才战略的好时机。”他回忆说,1980年…  相似文献   

7.
教海忆事     
教师,有的比喻成蜡烛,有的比喻成园丁,我认为最恰当的比喻是渡工。船工渡的是客,我们渡的是学生。我是初四的老师,每年都要将一批新的学生送到高一级的学校。初四学生是学校的小大人,朝气蓬勃,同他们相处,能感受到青春的活力。回想一下自己这一年走过的路,竟发现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东西。不写出来,也许就忘记了。写一写,留存在我的精神宝库里,也许年代越久,价值会越大,当我年老的时候,能回忆起我的2010。  相似文献   

8.
【思路指点】 按照题目《他(她)教我怎样做人》的要求,此文应写成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文内起码应写出“他(她)”和“我”两个人。两人的关系“他(她)教我”,教的内容是“做人”。因此,我和他(她)之间,应以他(她)为主,“我”为次。 写“他(她)教我”,首先应选准“他”或“她”。一般是选自己的亲属或熟人,如爷爷、奶奶、爸妈、老师等,当然也可选虽然陌生但确实对“我”教育极深的人。“教”的内容很多,可以“教”我怎样热爱劳动、重视学习;也可以“教”我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准备为四化建设做贡献;还可以写自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作者亲身经历的南国农教授做文、做人的几件小事 ,表达作者及广大电教工作者对南教授的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10.
时间过得真快,我已是一名中学生了。今年阶段检测,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教我怎么做人。”顿时,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爸爸的形象不断在我脑海中翻滚。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写上“爸爸教我怎么做人。”爸爸是一个农民,有一双浓浓的眉毛,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爸爸对我非常严厉,记得有一年冬天,因为外面太冷,我早上赖床不起,不想去上学,心想这时去上课太晚了,去学校一定会被老师批评,全班同学的眼睛一定会看着我,多没面子啊!不管爸爸怎样催我,我就是不起床。这时,我看见爸爸从外面拿起一根细长的荆条进来了,用失望的眼神一直盯着我。过了一…  相似文献   

11.
母亲出身贫寒,是个极普通的农家妇女。在一个偏远的穷山村里,她默默地劳作了一生。母亲勤劳善良,宽厚仁慈,一生历尽了艰辛。回顾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最使我难忘的,就是母亲教我学做人。  相似文献   

12.
邢方圆 《上海教育》2004,(3S):62-62
我和张先生结识于去年6月。当时,首届上海市中小学青年校长论坛开幕,作为承办方之一,《上海教育》杂志全程参与了论坛的报道。我和编辑部的许多记一起,分头追随各组专家到参选学校考察因而有幸和张老  相似文献   

13.
忆胡厥文老先生二三事曾波胡厥文原名保祥,字厥文,后以字为名。1895年10月7日生于江苏省嘉定县(现属上海市)。青少年时期,他曾立志走“实业救国”的道路。1914年考入北京高等工业学校攻读机械科。二、三十年代,已成为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之一。抗战爆发前,...  相似文献   

14.
“经典”,何谓经典?顾名思义,经典就是永垂不朽的著作。说起我国的经典之作,大家一定就会想到我国的《论语》、《老子》等。我们年级最近就在诵读《论语》。说到《论语》,我还记得,有一次,在上科学课的时候,科学老师突然让我们用一个字来概括《论语》,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  相似文献   

15.
横线上可填入老师、父母、邻居、同学;也可填书刊、电影、电视;还可填义务劳动、公益活动、人际交往……总之,范围可以宽一些,只要是你认为对“我”成长有益的事都可以写,只是角度要巧,要独特。甚至敢于选择别人没有写过的  相似文献   

16.
低调亮相我在三仓中学当了5年校长,打造了一支得力的管理团队,培养了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探索了一套内涵管理模式,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呈现出一派昂扬向上的态势。正当我满怀激情踌躇满志之时,市委一纸调令  相似文献   

17.
<正>说起阅读,我已想不起来是从什么时候,在什么契机下开启第一次阅读。只记得老家阁楼上用几片小木板搭着的一个小小的书架,上面放着发黄的书籍。那些发黄的书籍曾陪我妈妈走过学生时代,如今又在我的学生时代伴我同行。书架上有厚厚的《鲁迅全集》、诗集《望你像雨一样落下》、散文集《正是高三时》,还有像《简爱》《平凡的世界》和《曾国潘家书》之类的书籍。可我都看不懂!当时不到十岁的我,并没有把这些当书看,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神把一朵七色花送给一个善良的人,每一瓣可以实现一个心愿。他把第一瓣送给一个找不到家的孩子;第二瓣,救了一个遭遇洪水的村庄;第三瓣……第七瓣,他没有留给生命垂危的自己,却把最后这片美好的花瓣洒向人间。故事之中,最最感动人的是善良。做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对人善良,善良也会来到自己身边。播种善良,你会收获希望;心存善良,快乐就会围绕在您身旁。  相似文献   

19.
月是故乡明,情是故土深。在外工作,十几个春秋,脑海中总是萦绕着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心头上总是牵挂着含辛茹苦的母亲。 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由于父亲在外地工作,家庭的全部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在母亲一人身上。干农活,做家务,抚养四个儿女。母亲用自己瘦小的身躯顽强地支撑着整个家庭。俗话说,靠  相似文献   

20.
林文 《家庭教育》2010,(5):25-25
我这人是“情绪型”的,一挨老师批评或考试考砸,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情绪一落千丈,做什么都无精打采,将自己看得一文不值;可要是受到老师表扬或考了个理想的高分,则又像充了气的氢气球,简直能飘上天,做什么事都劲头十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