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成宝 《集邮博览》2009,(10):65-65
2009年第3期《集邮博览》第43页刊发邱显瑞"邮资门票哪面为正面?"(以下简称"邱文"),认为"邮资门票的正面应该是门票主图一面,邮资图一面为反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2.
最近,与藏友交流邮资门票集藏知识,发现对"邮资门票哪面是正面"叫法儿不一致。有的认为门票主图为正面,有的认为邮资图为正面。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谈点儿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集邮博览》第3期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何区分邮资明信片式门票的正面和背面?其实不仅仅是门票,其他加印的邮资明信片以及钱币等,也有正面和背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集邮博览》2003年第1期、第11期刊载了观景、杨启国二位先生介绍延安革命圣地邮资门票的文章。他们只收藏了少数几枚,介绍的也不够全面。现将我收藏的有关延安革命纪念地的全套邮资门票展示出来,以飨邮友。1999年初,延安市邮政局与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凤凰山、南泥湾等六处革命纪念地联合开发,以《牡丹》普通邮资明信片为载体,由邮政部门统一编号、统一规格、统一制作加印邮资门票,获得  相似文献   

5.
李忠 《集邮博览》2013,(6):36-36
《集邮博览》2013年第4期刊登了韩满琦先生的《特殊的邮政贺卡》一文,文中介绍了几种把贺年邮资图当作普通邮资图使用加印的邮资片。笔者此前也关注到这一奇怪的现象,并陆续收集到几枚类似的邮资片。除了邮政贺卡外,发现在邮政贺卡封中同样存在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6.
湖南武陵源     
2006年8月1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天子山》邮资明信片正式作为天子山索道公司的邮资门票首发使用。邮资图为张家界本土摄影家孙建华先生摄影的落日余晖掩隐下的天子山御笔峰,这也是御笔峰第三次出现在国家发行的邮资图案上。为配合“武陵源邮票”、“武陵源邮资明信片”、“天子山邮资明信片”邮票或邮资明信片等发行和使用,张家界市邮政局、武陵源区邮政局先后启用了3套风景日戳。  相似文献   

7.
《集邮博览》2009年第9期刊登了张世成先生《大连海事大学原地邮局考》一文,文章对2009年6月6日发行的JP.157《大连海事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邮资明信片原地邮局进行考证,认为按照中国人正门为大,后门次之的传统习惯,位于大连海事大学正门东侧的黄浦路邮政所为其最佳原地邮局,加盖该所邮戳是最标准的原地邮戳。  相似文献   

8.
苏文土邮友在《集邮博览》2004年第8期上,介绍《三星堆遗址》异型邮资门票时,说“《三星堆遗址》是我国邮政首枚异型邮资明信片了!”这是不对的。早在4年前的2000年2月,广东省就为广东省数据通信局发行了一种《上网直通车》牡丹图邮资明信片,编号为“2000(19)0368”。明信片本身规格为165×130mm。明信片右侧是一枚书签式副券,其  相似文献   

9.
邮资门票和中国邮政贺卡一样,也有自己的编号。笔者发现近几年的邮资门票编号方法和2009年以前的邮政贺卡编号类似,都是由发行年份、地区代码、发行顺序号三部分组成,均为四位数字,一套多枚的还有各枚顺序号。以《昭君墓》门票为  相似文献   

10.
2012年第二期《集邮博览》刊登了蒋字冰先生《印在杂志上的双面邮资邮简》,文中提到"独特的邮资邮简是印在邮刊上的"。邮刊上印邮资让人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11.
《集邮博览》2006年第2期刊登了何安怡先生的《一面同图的国旗登上联合国<会员国国旗>系列邮票》一文,读后觉得有必要作些补充,使得国内的集邮爱好者对《联合国会员国国旗系列邮票》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集邮博览》2005年第3期刊登了《中国专用邮资凭证初探(上)》一文,文中将中国邮政发行的专用邮资凭证分为若干种类,在第四类"其它种类专用邮资凭证"中,将YJ1纪念邮资邮简《中国1999世界集邮展览》也列入其中。好在这段文字不长,全文转抄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末,邮资门票开始走进人们视线,而且发展越来越迅速,全国很多景点都启用了邮资门票,由于邮资门票具有“一片两用”的特点,不但深受集藏者的喜爱,一般的游客对邮资门票也很是青睐。近几年来,邮政部门配合门票的开发发行了专用邮资图明信片,有利于景区的宣传。当然,邮资门票的设计也更为精美,还增加了自动检票功能,这也方便景区启用智能化门禁系统,而且为景区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我国的很多景区都开发了智能化门禁系统,从邮资门票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而且这也是今后邮资门票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最近收集到1枚贴有邮资标签的实寄封,由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于北京建国门邮局2002年10月11日寄往湖南常德,所贴邮资标签按王晋枫先生的《北京新式邮资凭证考》一文分类(见《上海集邮》2002年第10期)和柳承美先生的《北京大宗邮资凭证标签的型别》  相似文献   

15.
仇勇 《上海集邮》2002,(6):17-17
《上海集邮》2001年第7期36页刊登了居洽群、徐星瑛的《牡丹图广告邮资片的版式研究》(以下简称“《牡》”),按邮资图内“中国邮政”4字彼此间距离的相等或不等,将这种邮资片分为3种版型,笔发现尚有遗漏,现按《牡》顺序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建栋 《收藏》2007,(7):171-171
《收藏》杂志2007年第4期刊登了天津冯厚生先生《难得一见的陈老莲山水画》一文。冯先生称其所藏陈老莲山水画为罕见之作,本人认为此图非陈洪绶真迹。  相似文献   

17.
道一居士 《武当》2010,(4):45-45
2009年《武当》第11期里,刊载有一篇介绍《内景图》的文章。据介绍说,此图为木刻版,收藏于北京白云观。1995年,友人朱道琼先生曾将此图图样寄给我一份,让我研讨并收藏。此前,我于1991年从兰州李少波先生处,还得到过《内经图》及《内经图释义》文本,说此图为碑刻,也收藏于北京白云观。  相似文献   

18.
武玮璘先生的《中国邮资机简史》考证了中国邮政引进和推广邮资机的历程,读后受益匪浅。但该文得出的结论“20世纪70年代后期是我国邮资机使用发展史从早期进入近期的分界线”所依据的物证不能令人信服,即《集邮博览》2003年第3期文中提到的美国集邮家收藏的“1978年”太原邮资机符志(图1)。笔者质疑该戳印,并不是怀疑它由老式邮资机更换了三格新戳式,  相似文献   

19.
西园戒幢律寺普通邮资明信片暨明信片门票首发式,2004年4月21日在该寺天王殿广场举行,这是苏州市首枚专用邮资图明信片门票。普资片邮资图为西园戒幢律寺正门牌坊,邮资60分,明信片背面印该寺天王殿外景图。明信片门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0月9日上市的2010年中国邮政贺卡(图1)是新《邮政法》实施后发行的第一套新版邮资明信片,也是根据国邮发【2009】161号通知要求,从2009年10月1日起,邮政企业发行的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邮资信卡等邮资凭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