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殇     
金新 《语文新圃》2007,(10):40-42
国殇者,为国而死于战场的人.屈原作《九歌·国殇》,意在追悼.套用一下:书殇者,为书而"死"于学术名利场的人.当然,鄙人写《书殇》,绝非意在礼赞.国殇者,虽死犹生;书殇者,虽生犹死.尽管前者在爱国主义的幌子下延续了皇权的千秋,可历史地看问题,还是应当讴歌的.比起书的荼毒生灵来,专制的利刃实在算不了什么.……  相似文献   

2.
《国殇》是《九歌》的第十篇。它是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著名诗篇之一。也是楚人祭祀为国牺牲战士的乐歌。戴震说:“殇之义二:男女未冠(二十岁)笄(十五岁)而死者,谓之殇;在外而死者,谓之殇。殇之言伤也。国殇,死国事,则所以别于二者之殇也。歌此以吊之,通篇直赋其事。”(《屈原赋注》)古代把年龄未满二十岁而死的人叫做殇。凡是在外死在战场的青  相似文献   

3.
人之常言:“博学宏儒”,能当之者谁乎?顾亭林云:“经学即理学”。经学家而通理学的,又有几人?姚惜抱谓“义理、考据、词章不可偏废”,然如何合一?合一者谁?戴震由经学进而言“理”。然在当时评价不一:或以为戴之“可传者不在此”;或以为戴正因此而“功不在禹下”。然戴毕竟年才五十多,论著未竟。真能恢宏江戴之业,兼收刘(大櫆)姚(鼐)之长,合考据  相似文献   

4.
“国是”与“国事”“国是”与“国事”是两个经常在报纸上出现的词,例如“共商国是”、“国事访问”等。这两个词虽意义相近但却实有差别。“国是”指国家大计,语出西汉文学家刘向《新序》:“楚庄王问叔孙敖曰:寡人未得国是”。现在多作书面语言用。“国事”,即国家大事,如“国事在身”。此词出自《周礼》:“辨其能而可任于国事者”。前者多指大政方针,词义较虚,后者多指具体事务,词义较实。“年轻”与“年青”“年轻”,是陈述式构词方式构成的,“轻”是形容词,指年纪不大,如“年轻力壮”、“年轻人”等;词中可以插入其他词,如“年纪很轻”…  相似文献   

5.
一,谁为哀者? 这句话,可以解释为“谁是痛哭者?”将“为”作“是”解释,“者”作代诃。也可以理解为“谁为(之)痛哭?”将“为”作为介词,后省“之”。“之”代“他”,即周顺昌。根据上下文意,当时送行人数很多,以至哭声震动天地,面对这  相似文献   

6.
《五人墓碑记》中有一个句子:“谁为哀者?”课文没有注解,而《教参》中释为:“谁是哀痛的人?”我以为这种解释是不确切的。我们先看两个相仿的句子: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我在附小听了一位青年老师上的体育课——甩纸炮,我感觉到这堂课的准备活动也可以算是“精彩片断”。首先,教者用“集合歌”集合学生: 师:看谁站得好? 生:我们站得好,谁也不乱跑。师:看谁站得齐? 生;我们站得齐,谁也不乱挤! 于是,学生迅速地进入了教学情境。接着,教者引导学生开展准备活动: ①学鸟飞(关节舒展);由教师示范动作。  相似文献   

8.
泼水祝福     
在云南傣族的泼水节上,大家彼此泼水祝福。 忽然一人骂道:“可恶,谁波我?” 旁人劝道:“泼水是祝福啊!”黯ha{翰磐蕙 骂人者道:“少来这一套,谁拿开水泼我来着?”翼靴薰(推荐者/杨鑫芳)鑫插图/阿园麟泼水祝福  相似文献   

9.
幽灵楼道     
四、圈套男,21岁,在一号教学楼三楼被发现死于失血过多。女,20岁,在一号教学楼三楼被发现死于失血过多。男,18岁,在一号教学楼三楼被发现死于失血过多。子强把笔往草稿纸上一甩,说:“没想到咱们学校其实每年都会死几个人。不过为什么这些记录前头的名字都被撕掉了呢?”看了一会儿又说:“这些只是学生的记录,没什么再具体的了。”子强猛地把脸转向我,说:“有,一定还会有人死,你信不信?”我说可能吧,可是会是谁呢?子强说:“会不会小苘恨上对面女生宿舍的人,这次杀了小丽的时候恐吓她们,下一次就是她们中的一个死了。”我想起梅,害怕起来,说:“…  相似文献   

10.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课本注“太守自谓”为“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但细究上下文,该句上文是“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有问有答,自然通畅。何以问到“名之者谁”,作者便不直接回答“谁”,却去说明命名“醉翁”的因由呢?这不是答非所问吗?我认为“自谓”就是“自称”“自号”,其后又省略了“醉翁”二字,下文“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正是对“自谓(醉翁)”的说明。但如果把该句直译为“是太守自  相似文献   

11.
小妇无他事     
我家三姐妹,我居尾。外子见过我家人后说,“如果要干一番事业,绝对应该找大姐。大姐的能干与气概,为我们公认。”他又说,“如果想居家过日子,一定要找二姐,二姐的贤惠和勤劳,也是有口皆碑。”他不再说下去。我急着问:“几时找三姐呢?”外子看我一眼,忍着笑,“三姐呢,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啥也不会干。”我当场就要翻脸,他继续说,“可是大家出去玩,没谁也不能没三姐,不然谁来讲故事,谁来闹笑话,谁来伶牙俐齿和人对口。没三姐就不热闹了,也没段子了,还玩什么呢。”我苦笑:到底也给我分派了用场。大姐做事,二姐做家,家事国事都弄好了,总也有吃喝…  相似文献   

12.
<正> 世界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先有鸡”者认为:没有鸡,哪来的蛋?“先有蛋”者认为:没有蛋,鸡又会从哪来?似乎都讲得在理。然而,都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就一个具体的鸡和蛋来讲,谁先谁后,这个问题很难争得个“水落石出”。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动物长期进化的历史演变过程来思考,这个问题就不会弄  相似文献   

13.
赞脚踏实地     
东汉有少年名叫陈蕃,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对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认为大丈夫一生应以国事为重,活着就要轰轰烈烈地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下面三则短文,完成练习。鲁少儒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庄子曰“:鲁少儒。”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屦者,知地形;缓佩玦者,事至而断。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于是哀公号之五日,而鲁国无敢儒服者,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庄子·田子方》蒙人叱虎蒙(地名)人衣狻猊之皮以适圹虎…  相似文献   

15.
《史记·项羽本记》:“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客何为者”是什么意思?就我所见到古文译注本和古汉语读本中,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是“你是干什么的”,其语义重心是“干什么”而不是“谁”或“干什么”。我认为这是不准确的。下面试作点辨证,并以此求教于方家、读者。  相似文献   

16.
《列子·说符篇》有云 :“白公问孔子曰 :‘人可与微言乎 ?’孔子不应。白公问曰 :‘若以石投水 ,何如 ?’孔子曰 :‘吴之善没者能取之。’曰 :‘若以水投水 ,何如 ?’孔子曰 :‘淄渑之合 ,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 :‘人固不可与微言乎 ?’孔子曰 :‘何为不可 ?唯知言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 ,不以言言也。争鱼者濡 ,逐兽者趋 ,非乐之也。故至言去言 ,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白公不得已 ,遂死于浴室。”张湛于“争鱼者濡 ,逐兽者趋 ,非乐之也”下注云 :“自然之势 ,自应濡走。”杨伯峻先生《列子集释》云 :“伯峻按 :《吕览·举难…  相似文献   

17.
一、谁“谢”人教社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二册(1993年版)在吴晗《谈骨气》后,附了一则短文《不食嗟来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来食!’扬其眉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课本对“谢”作注: “[谢]推辞,谢绝。”谁推辞、谁谢绝?当然是饿者啊。  相似文献   

18.
国是≠国事     
国是≠国事————陕西/田宗昌《谭嗣同》一文对“定国是之诏”所作的注释是:“决定国家大计(指变法维新)的诏书。国是,国事。”这条注释的前半部分无疑是十分准确的,但后半部分把“国是”训为“国事”,这显然是编注者混淆了两个词的内涵,模糊了二者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19.
有不少语文教师认为在古汉语中不存在“是”作判断词的判断句这种表示法。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和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却否定了先秦时代“是”能作判断词的用法。我认为这种否定是值得商榷的。在先秦文献里,“是”作判断词用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是比较少见罢了。请看下例:(1)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论语·微子》)(2)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  相似文献   

20.
我就是我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总会想一些奇怪的问题。我常会问自己:我到底是谁?我从哪里来?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 “我是谁?”我问泪。泪回答:“你是一个人,一个女孩。”“我是谁?”我问风。风回答:“你是动物,是一个高级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