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禺以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广厚的人文关怀,在他的笔下,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生动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女性形象,使剧作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王向红 《考试周刊》2011,(89):22-22
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莎士比亚在其戏剧中所塑造的一系列丰富生动的女性形象.成为各国人民百谈不厌的话题,受到l了不同国度、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赞赏。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丰富了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她们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人类所有的世纪。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旧中国人们的思想观念仍然被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统治着。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依然是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性仍然处于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人身自由仍然受到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曹禺是个旧社会的反抗者和暴露者,是个悲剧感很强的作家,他给文坛带来繁漪、陈白露、金子三个典型的光辉女性形象。他不仅把妇女问题放置于封建传统中去讨论,更深化了五四时期关于女性解放问题的思考。从他的作品中的这些悲剧女性形象的塑造可以看出,妇女解放要获得成功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相似文献   

4.
在落士比亚戏剧恢宏的人物画廊里,有许多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纵览这些女性形象的思想意识,感情特征和言谈举止,我们会发现,好们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进步的理想道德观,受情婚烟观,人的价值观,体现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真,善,美”的一贯追求。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引下回归经典文本,莎剧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双重性,既是矛盾的,又统一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在剧作中表现出既进步又背离的趋势。从喜剧、悲剧两个层面结合诸多作品详细分析莎士比亚戏剧中女性观的二重性,即作为时代公民的局限性与作为大艺术家的超越性,以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了解莎士比亚的戏剧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6.
在生命体验与生活体验之间,曹禺戏剧中的女性形象模式化地呈现出“两极化”的性格特征:“追问生命”的女性形象,承载的是剧作家回归自我的生命体验;“追问爱情”的女性形象,承载的却是剧作家逃避自我的生活体验。两类女性形象都逃脱不了失去自我的人生命运。  相似文献   

7.
王仁杰剧作女性形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形象是王仁杰剧作中最主要也是最鲜活动人的艺术形象。章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的方法,对王仁杰剧作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和为王仁杰通过女性形象的创造,艺术地独特地表达了他关注人生、关注女性的人主义精神,同时也体现出他对我国传统女性的人生价值和化意义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自其产生之日起便被深深地刻上了种族、阶级、性别和身份的烙印。同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一样,美国黑人女性戏剧作品所阐释的身份认同与边缘写作观照了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与后学批评所关注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毛婷婷 《文教资料》2009,(23):16-19
话轮作为会话分析的一个重要概念,通常用于解释戏剧中的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戏剧冲突以及情节发展.本文作者以话轮转换模式为理论框架,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戏剧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日出>及<原野>中的周繁漪、陈白露和花金子三个形象进行分析与比较,揭示话轮转换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发展话轮转换模式在戏剧分析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归纳和论述了凌叔华笔下的两类女性形象:处于“五四”新思潮潮力圈外的旧式女性,处于“五四”新思潮潮力圈内的“解放女性”,对她们的深层传统意识进行了挖掘和透视,展露了作家寄寓其中的历史反思意识和女性内审意识。作者并将两类形象置于三维空间加以辨析与评价:交代错综的原因和复杂的背景,在纵与横的比较参照中审视和阐释凌叔华女性形象塑造在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上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关汉卿的《窦娥冤》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冲突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悲剧的女性形象。自我主导权和生命权的沦丧流露出女性形象脆弱的一方面;外力横加的权欲和物欲流露出女性形象婚姻爱情之本质,最终使得女性形象或成为男性掌控的政治争斗的殉葬品,或难逃无助宿命。  相似文献   

12.
元代戏剧中塑造了为数众多的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继承了之前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所具有的众多关德,同时又具有其时代特点,诸如节义女性的大量出现,更多的下层妇女开始登上舞台,人物塑造的类型化,以及女性世界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元代戏剧中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群体。  相似文献   

13.
董倩 《文教资料》2010,(15):22-24
本文通过对易卜生笔下的各种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女性的地位与出路不仅仅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还受到宗教信仰、法律、经济等各种因素的约束的结论。并指出,女性要想在社会上获得一席之地,必须有健全的人格、独立的心态、勇于进取的精神.并且不断地用文化知识和科学理论武装自己。  相似文献   

14.
本从宏观视角梳理中国男性作家结构生活,塑造理想女性形象的变化过程,从而论述这种变化发展是男性作家在与时俱进中自觉、严肃、公正、客观地丰富女性形象内涵的结果。启发人们思考:“每一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醒来,就不会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来精确地衡量。  相似文献   

15.
曹禺从1934年开始相继发表《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多本剧作,使中国现代话剧走向成熟,并且在戏剧中塑造了摇曳多情如春天般的女性形象金子;性格如夏天雷雨般激烈的繁漪;如秋天般——前半生被曾家老爷和少爷牵绊无法追求自己幸福而凋零枯萎、最后却勇敢走出人生一片金黄的愫方;本性纯真善良被社会压榨如冬天般死寂、了无生机的上海交际花陈白露。通过分析曹禺戏剧中性格如春夏秋冬般鲜明各异的女性形象,使我们更加了解曹禺的戏剧及对中国现代话剧剧场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17.
从目前中国作家对于日本女性形象的认识上面来看,可以将日本女性的形象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丧失自我,宁愿作为男性的点缀形象;温柔贤惠、大方无私的贤妻形象;超越现实、夸张变形的女性形象。文章结合中国作家对于日本女性形象的分析,总结了中国作家眼中的日本女性形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的,这些形象寄托着当时人们的不同感情。很多女性被歌颂,甚至享有与男子同等的社会地位。我们研究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可以从文化层面上来认识中国女性的特质和内涵。  相似文献   

19.
袁昌英之所以在上世纪20年代末还在写妇女问题剧,主要是女性意识使然,现代文明的负面效应和现代戏剧创作中的女性失语,使她的女性防卫意识和主体意识警觉,她要为同类解除痛苦。她有意识地把女性戏剧从男性话语秩序中独立出来,还女性表达个人经验的权利和空间。  相似文献   

20.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是美国黑人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其展现的"黑人艺术"举世瞩目。这个黑人文学家辈出的年代,不仅把黑人小说与诗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对后来美国黑人戏剧的崛起也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与此同时,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也为黑人女性戏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主题与思考,为后期黑人女性戏剧的崛起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