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点赏析墨宝堂,系北宋毗陵(今江苏常州市)人张希元珍藏古书法墨迹的地方。熙宁五年(1072)苏轼任杭州通判时,应张希元之请作《墨宝堂记》。在这篇文章里,苏轼以其积极用世的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2.
《梦溪笔谈》系宋,沈括所撰。沈括,字存中,生于宋天圣九年(1031年),卒于绍圣二年(1095年),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宋仁宗嘉韦占进士,神宗时参加王安石变法。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变法失败,沈括被迫隐居于润州(今镇江)梦溪园,记述了他多年来观察实践所积累的研究成果,撰《梦溪笔谈》。  相似文献   

3.
晁补之与苏轼交游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门四学士中,晁补之在创作上受苏轼影响最大。熙宁五年,晁补之20岁,在杭州始拜于苏轼门下,《七述》作于谒见苏轼之后。熙宁十年,苏轼离密州赴京,晁补之前往汶上谒见,并结识李常等人。元六年八月,苏轼赴颍州时,晁补之已在颍州任所。元七年三月,苏轼移知扬州,晁补之以“门弟子佐守”,公余诗酒唱和,见于篇什  相似文献   

4.
苏轼《有美堂暴雨》摹写暴雨,以景物描写为主体,背离诗歌言志抒情的基本原则;采用赋法、赋体和散笔调。后面两联一句一喻,连用四喻。此诗体现了苏轼诗博喻的艺术特色,又反映了宋诗散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苏轼奉凤翔太守陈希亮之命作《凌虚台记》,虽为记凌虚台的建造而作,但苏轼却联系到古往今来的废兴成毁的历史,告诫人们人事万物的变化无常,不能稍有所得就“夸世而自足”。通过考证文中所涉及的“陈公”其人其事,凌虚台的建造及发展状况来进一步了解苏轼所写《凌虚台》的目的及意义并不只是为讽刺太守所作,而在于苏轼在文中所揭示的规律,以及对后人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久负盛名的中秋词。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即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41岁,当时任密州太守。题说“兼怀子由”,其时苏轼与其弟弟子由已经六七年不见了。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甚为明显。[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名篇《教战守策》是一篇不折不扣的“高考作文”。这篇文章是宋仁宗嘉祜六年(1061年)苏轼参加“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制科考试时所写的一系列“进策”中的一篇。制科是皇帝特诏举行并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宋时制科选拔极严,每次所取不过数人,甚至有一人也不取者,25岁的苏轼此次考中第三等(第一、二等历来空缺,故第三等即为最高)。  相似文献   

8.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尔来,多知爱其二,评说文章不可胜数;而对其一,庶几可谓除编选苏诗者如烟云过目,则评说者似乎至今未见.近有闲暇,遂寻出旧文继为此篇新绎.苏子于熙宁四年腊月至杭州任通判,二年多之后,即熙宁六年作此《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时年三十八岁.首先,请看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岗,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相似文献   

9.
《通志堂经解》,纳兰成德辑。这是清初最大的一部丛书,收宋元诸儒说经之书一百四十种(其中有《子夏易传》及唐人之书三种,明人之书二种),计易类三十九种,书类十九种,诗类十一种,春秋类三十五种,三礼类十二种,孝经类四种,论语类二种,孟子类三种,四书类八种,总经解七种。有两种刊本:(一)康熙十九年(1680)通志堂刊本;(二)同治十二年(1873)粤东书局刊本。徐乾学《通志堂经解序》说:“经始癸丑,逾二年讫工。”也就是说,这书在康熙十二年开始刻印,到十五年完成,而现在所看到的最早的刊本是康熙十九年的刊本,可见所说的“逾二年讫工”,只是一个约略的说法,真正完成当在十九年。  相似文献   

10.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土,眉山(四川县名)人。其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散文家,并称“三苏”,同居“唐宋古文八大家”之列。苏轼自幼聪慧,博通经史,十岁便能作很好的文章,尤喜读贾谊和陆贽的著作。后来读《庄子》,赞叹道:“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宋史》卷三三八)宋仁宗嘉佑二年(一○五七),考取进士,做了主簿、签判一类地方官。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创行新法,苏轼思想偏于保守,给神宗上书言事云:“陛下自去岁以来,所行新法,皆不与治同道,立条例司,遣青苗使,敛助役钱,行均输法,四海骚动,行路怨咨,自宰相以下,皆知其非而不敢争。”(《再上皇帝  相似文献   

11.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是北宋中期一代文坛宗师领袖,在词的创作上,苏轼是革新的主将,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他是最早从事豪放词的创作并为豪放派奠定基础的大词人。他的词具有教育的文学艺术成就。抒真情,感天地,泣鬼神,意境深邃,语言精妙,妙在成为千古佳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于1076年作者任密州知府的时候,本文从气韵美进行分析。作者长年积郁难发之气,才有了词作开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直干云霄的一“问”,作者积怨而发,可以说是“问”得惊天地而泣鬼神,气势悲愤而恢宏,作者仕途多桀,人生失意,对影自怜,对月把酒…  相似文献   

12.
《簌簌衣巾落枣花》是苏轼《浣溪沙》词“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中的第四首。欲析其内容,当详其背景,下面就“谢雨”前后的情况,略作介绍。苏轼于熙宁十年(1077)四月抵徐州任,不料七月“河决澶渊”,八月“水围彭门”,十月中旬才“河复故道”;翌年春,涝迹未消,“东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作为一州父母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语文》第十一册课文《欧阳修追字》中的一些瑕疵,《小学教学研究》2002年第2期谢国顺老师已在《“画锦堂”乃“昼锦堂”之误》一文中指明。笔者在细读课文《欧阳修追字》时发现文中还有一瑕疵,现不揣浅陋,求教于方家。课文中说韩琦在“画锦堂即将竣工时”“请他(欧阳修)写一篇文章(《昼锦堂记》)”。这种说法值得商榷。据《安阳市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记载:“昼锦堂是韩琦知相州时在州署后园修建的一座堂舍。”韩琦于至和二年(1055年)二月知相州,第二年即嘉元年(1056年)七月被召还为三…  相似文献   

14.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作的一首诗,叫做《初到黄州》。一讲到苏轼,三个名词会同时进入脑际:首先是“苏堤”,苏轼为官抗水造福百姓的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杭州城里的一大景观。其次是“东坡”,苏轼的别号,因其在诗、书、词、画上的非凡造诣和潇洒自如的文人气度而一再为人们所引为广告之语,比如“东坡肉”、“东坡酒家”、“东坡酒”等。第三个名词是“乌台诗案”,这里面还有个小故事。苏轼曾用诗句来…  相似文献   

15.
读完《导学大课堂》(高中总复习·语文),感觉到的是兴奋。将其与同类总复习教辅书作比较,欣喜地发现,《导学大课堂》有许多独特的亮点。一、目录和章节内容的编排紧扣《考试大纲》各种教辅书都强调紧扣考纲、考点,但在具体编写中仍然存在粗细之分、用功深浅之别,因而贴近程度有远近。《导学大课堂》在这方面,功夫是比较到位的。 1.《导学大课堂》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正确使用词语”细化。词语的正确使用是语文的基本功,但能力层级却是D级,显然,《导学大课堂》的处理是恰当的。 2.《导学大课堂》既按考纲顺序编排,又有创新:它分“教材淘金篇”和“考点导学篇”两大块,“教材淘金篇”中单列出“背诵篇目复习”。这样编写,主线明确,重点突出,既重基础,突出语文学习的本质,又重综合能力,渗透新课标理念。  相似文献   

16.
[原文]有美堂记欧阳修嘉祐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①出守出于杭,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于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然公之甚爱斯堂  相似文献   

17.
载酒堂续考     
我曾写过《载酒堂考》一文,认为苏城贬倩时载酒堂并未建造,但是几种方志却黄纸墨字明明白白地记载着载酒堂。而且现在载酒里仍矗立于增州东坡书院的绿树红花之间。苏武贬惜时我酒堂没有建造,那么载酒堂又是何时修建的呢?历史上载酒堂曾经几度修建,但是几种方志均不载载酒里的始建年代,故翁方纲的《载酒堂歌》云:“例修年代复不传。”方志上明确记载载酒堂的重建时间最早是在元泰定H年间327年人据徐智的(重建载酒堂记)记载;南宁军判彭应雷寻拓旧址重建“始于丁卯(132年)冬,落成于戊辰(132年)春”。徐智的伍建载酒堂记)。既…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丘逢甲(1864—1912)与潘飞声(1858—1934)的交谊,在丘晨波等撰《丘逢甲与清末几位著名诗人的交往》(1)一文的第三节,以丘潘的“艺术交往” 题目,作过专门论述。又有丘晨波撰《丘逢甲年谱》(2),于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亦系其事。本文只是在前两文的基础上作两点补充:一是丘潘如何结交的?二是丘对潘的诗歌成就的评价。 在“艺术交往” 一节中,提到丘潘初次唱和“是在1898年”,丘潘“会晤甚洽”,是“1900年春” 的香港。在《年谱》中,1898年未系首次唱和事,1899年则系“…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教战守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1031——1101年)的一篇政治论文.作者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应制科考试时,作《进策》二十五篇,包括《策略》、《策别》、《策断》三个部分,向朝庭提出厉法禁、抑侥幸、决壅蔽、教战守等主张,要求“励精庶政、督察百官、果断而力行”以改变政局,加强封建王朝的统治.本课是《策别》中的一篇。当时边备松弛,辽和西夏对宋朝有很大的威胁,随时都有武装侵犯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30年代中国诗坛上唯艺术诗派病弱的呻吟,朽腐的格调,艾青于1939年提出“诗的散文美”的创作主张。他不满意的文的、“虚伪”、“雕琢”和“人工气”,而欣赏散文“不修饰的美,不需要涂脂抹粉的本色,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健康。”((诗的散文美))这一主张虽然是在抗战爆发后二年提出,却是艾青长期艺术探索的成果。诗人早年曾受到十四行诗和现代诗的影响,写过《透明的夜)那样晦涩难懂的膝跪诗,但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193一年作)却是“诗的散文u美”主张的第一次成功的实践。从题材选择来看,这首诗走出了唯艺术派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