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林外史>是一轴以中国18世纪封建儒生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主的儒林群像的讽刺画卷,作者站在俯视整个封建文化的高度,不仅展示了儒林群像的种种丑态,而且对造成儒林群体悲剧命运的根源作了深刻的剖析.所以,它既是一幅封建社会末期儒生的百丑图,又是一部封建科举制度下儒林的悲痛史.  相似文献   

2.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达到了中国文学史上讽刺艺术的高峰。所谓“儒林”,读书人也(士人)。所谓“外史”,“原不居于正史之列也”。《儒林外史》中,通过对八股取士和举业至上的反思,揭开了科举制度的溃疡面,对科举制度统治下的儒林群像和儒林心态作了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3.
《儒林外史》既塑造了真儒,又塑造了假儒与假名士,前者虽然也能通经,但思想与行动在正统视域中可谓"离经叛道",后者以"功名富贵"为核心价值观,摈弃学术根本,断裂学术传统,践踏道德操守。两者都无法进入史家视野,但他们确是其时儒林的主体。作者以燃犀之笔穷尽士人众生态,客观地呈现了儒林本原风貌。这些景观虽然未能写入正史,但读来为人采信,符合现实的真实,体现了作者补"正史之阙"的史传意识。  相似文献   

4.
“兄友弟恭”是封建道德理想之一,而吴敬梓在现实生活中所亲历的却是“兄弟参商”,这是他的创作中出现兄弟群像的生活根据;摇曳多姿的表现手法,使得他所塑造的兄弟群像取得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小说中的兄弟群像大都是士人出身,因此他们的言行也都是士人性格的某一侧面的反映,既有其烛照世相的现实意义,也体现了作的道德反思。  相似文献   

5.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讽刺性作品,突出的成就不仅表现在继承了明清以前小说在讽刺艺术上对比、夸张等惯用手法,还独创了讽刺艺术的新特色。在讽刺的内容、手法、以及对象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探索,单单从以往的典型性、真实性等角度来理解《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特色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6.
丁子 《成长》2006,(5):88-90
“工人阶级”这个字眼往往与“革命斗争”相提并论,其过于严肃的意味使我难以把这种教科书里抽象的字眼同某个具体的人想到一块去一尽管每天我都会碰上一些与之相关的人。小时候我从家里到学校的路上,必须穿过铁路工作区,老是看到满身油渍斑斑的铁路工人。那时整日被大人教育要读书念大学,做个干干净净的“小资产阶级”,所以对在烈日下劳作的工人叔叔毫无敬意。一次见到一个下班的小伙子,  相似文献   

7.
在现有的元杂剧中,共涉及十三位医生,剧作家们对他们的态度也各有不同:对庸医讽刺调侃,对恶医批判鞭挞,对良医认可赞许,对义医讴歌颂扬。通过医生群像我们可以看到剧作家们的良苦用心:对庸医不遗余力的讽刺让人感受到了笑声,对恶医(恶棍)多角度鞭挞让人对现实感到绝望,对良医的正面描绘让人领略到一丝温情,对义医全力颂扬让人体会到下层民众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9.
这篇文章直接在汉语语境中研究莎氏《哈姆莱特》的四个中文文本,从内心独白、在剧本其他人物眼中、在与他人的言行关系中等几个方面论证了哈姆莱特群像的存在与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吴敬梓的儒学精神虽源于传统的儒家思想,但又有所不同。在小说中,他运用自己的儒学观念,一方面对儒林名利熏人的丑恶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另一方面又着力塑造了一批真懦形象,讴歌了他们的高尚人格和品性,使其与堕落的儒林士子形成鲜明对比,以此来挽救颓废的世风,达到“经世致用”的社会目的。  相似文献   

11.
鲍照的诗歌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描绘了众多具有鲜明色彩的人物形象.诗中的人物与诗人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情感心态,鲍照用多种人物群像抒写了相似的情感体验,即与现实不合而产生愤懑、不平、孤独、悲凉、哀怨的情愫.主观情感和客观现实的冲突使鲍照诗歌抒情言志功能最大化,更具表现力.通过研究鲍照诗歌人物群像及其形成原因,可以让我们客观具体地了解真实的刘宋社会状况和鲍照的情感心态.  相似文献   

12.
王蒙《在伊犁》系列小说中构筑了农民群像和恋爱青年群像,主要采用二元对立、原生态的创作理念塑造人物,多层次、多角度地挖掘人物性格的深度,通过对人物群像的展现,也寄寓了自己在伊犁特殊的心路历程,获得了超然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肉蒲团》把儒林作为写淫的背景,把科举作为写淫的伴奏,贯彻始终,使全书虽然主要是一部写淫的性小说,却同时有了儒林小说的特征,可称之为"儒林色情小说"。它把性与儒林题材堪称奇特地结合在一起,是一部刺向礼教的儒林之谤文、科举之詈书。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二十世纪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德莱赛著作的小说《美国的悲剧》中塑造了许多的女性的消费形象.这些女性在物化的社会中经常会受到各种影响,要么对富裕享乐进行追求,要么对挥霍性消费进行追求.在小说中,所描述的爱情与婚姻已经成为女性实现消费梦想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对《美国的悲剧》的探讨,重点对《美国的悲剧》中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女性群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在王安忆许多作品中,都有涉及对移民形象的刻画。她笔下的移民在她不同的创作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与王安忆本人的身份定位、童年视角和创作历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60年代:知识青年 到农村去 事实上,上山下乡并非始自文化大革命,它从50年代便被倡导,至60年代而展开. 1966年文化人革命一开始,高考随即被取消.从当时的现实情况考虑,上山下乡在客观上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以《台湾人三步曲》为例,从钟肇政乡土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上入手,阐述作家在创作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近百年来,鲁迅所开创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先后经历了启蒙知识分子书写、革命知识分子书写和学院知识分子书写三个阶段。李洱从20世纪90年代的《导师死了》开始此类题材的创作,在《午后的诗学》中开始处理知识问题,在世纪之交通过《遗忘》《花腔》探究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最终在《应物兄》中塑造了三代知识分子群像和反思了知识分子赖以生存的知识,拓展了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表现内容。  相似文献   

19.
作为女性主义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女性书写具有非凡的文学价值。王安忆作为其中的代表性作家之一,立足于自己所在的城市,从女性自身的经验出发,试图通过对城市女性的殷殷观照和深刻感悟,把握其所熟悉的上海城市女性的生存血脉与精髓,形成了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人文关怀的小说叙事,为我们展示了生活于那个时代、那个城市的千姿百态的丽人群像。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一个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写作能力的重要阶段。本文在对学生作文写作调查的基础上,对学生作文内容窄化的群像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浅析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