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子君与娜拉悲剧形象之比较,探讨了子君与娜拉形象的同和异,从而确定了子君形象是娜拉的影响性再现。  相似文献   

2.
《音乐世界》2010,(4):134-135
颠覆形象的演员们 原本属于偶像系帅哥的小田切让再次颠覆自己的形象,土气的外表与独特的诠释方式,让人完全沉醉在雾山修一郎的世界里,与之配对的麻生久美子,日剧里不常看到的新面孔,是美女又是傻女的劲头被她演绎得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3.
清初文人之文与学者之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吴伟业、黄宗羲二人所作《柳敬亭传》为例,进行比较分析,主要考察其形象塑造和行文笔法以及文章体式等方面的同异,从而探讨清初文人之文与学者之文的区别及其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教师形象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人格品性等外显的综合表现.近代欧洲的三位教育家--洛克、卢梭和第斯多惠,分别在他们的著作中塑造了三种不同的教师形象,即:德性之师、率性之师与真理之师.三种教师形象既兼具师者的共性,又个性鲜明,对于当今时代塑造理想的教师形象有着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不才之才与不忠之忠--析《左传》中的赵盾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中赵盾形象的真实内涵,即不才之才与不忠之忠,被作者掩藏起来,与叙述表面所传达的赵盾既忠诚又具才干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6.
如同抽象则形象之最终更能把握抽象那样,形象则抽象之最终更能理解作者塑造形象的苦心,更能认识形象一举一动所含的意义,因而更能感觉、掂量形象的举止言谈了。也就是说,我们读到生动形象或者反复铺叙的文章,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其实是回到作者的构思阶段中去。我们通过对有关情节内容的  相似文献   

7.
让科技之星星光灿烂久玲中央电视台不久前播放了10集电视剧《中国神火》,塑造了贝时霖、林兴华、杜进汉等一批形象丰满高大的科技群英形象,感人至深,也令人感触很深。这些为共和国的独立、强大和尊严立下汗马功劳的“两弹”元勋,在过去二、三十年间,竟然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8.
解读古典诗歌应遵循其本身的风格选点切入,把词语和意象作为解读或欣赏的切入点。选择词语切入,体察其情境意义,把某一词语所传达的客观形象放到与之相联结的特定时空范围及与之联系的一切“关系形象”中去综合考察。选择意象切入,分析其表达方式的特点,结合古代诗人“神会于物”的特点,把会于物的神发掘出来。两点切入,纵深发掘,再现古典诗歌中的意、志、趣、艺。  相似文献   

9.
一、文学作品具有形象美 语言是没有形象性的,但它能够启发表象,也就是能够唤起形象,又由于词(概念)的概括程度不同,有些词较具体,有些词较抽象,而比较具体的词就容易引起鲜明生动的表象──形象。这样作家在运用语言材料进行形象塑造时,就要着力选用较为具体的词语,使之显得鲜明、突出。语言作品中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只有做到“瞻言而见貌”,才能使人获得美感,请看果戈里《死魂灵》中的这段描写: “他(泼留希金)下巴须朝前突出得挺厉害,因此,一开口他就得用手帕把它捂住,免得唾沫横飞;一双小眼睛还没有失去光泽,在翘得…  相似文献   

10.
诗骚女性形象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诗经》、《楚辞》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异同,并以之窥视了南北文化的审美趣味,比较了自然美与修饰美、动态美与静态美、明朗美与愁怨美、白描勾勒美与工笔重彩美的差异,并分析了原因。文章从文化学、诗学等角度审视了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1.
就本结构技巧而论,赵树理小说仍属清官学之谱系,它继承了传统清官学之长处,并在本命意、结构、清官形象诸方面赋予了时代新质,创造了新的清官学。  相似文献   

12.
“身与竹化”是苏轼艺术创作论的经典之笔。它回答并解决了创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创作构思时感情的注入问题和在具体描绘形象时“我”的隐藏和跳出。而“我”的跳出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无我之境”极相似。所谓“无我”,是“我”从具体的形象中跳了出来,做到“我”与“物”溶为了一体。“身与竹化”,竹中有我在焉。故“无我之境”实乃“有我之境”也。  相似文献   

13.
在五四时期的小说中,启蒙话语塑造下的专制之父、反叛之子以及成为新一代之父的叛逆之子都是重要的形象类型,但爱子之父与爱父之子形象以及其间蕴含的新旧伦理纠缠,亦是考察此期的父子问题时不能忽略的重要内容。重返历史语境,会发现不少书写父辈爱子的小说,也会阅读到刻绘爱父之子的大量文本。而在子辈对父辈的反叛与依从之间,隐藏着无数焦虑的子辈的灵魂。在那些本应反叛却终究选择了顺从、忏悔的子辈的故事背后,正是子辈对父辈之爱的理解与接受。五四时期反叛者们的这种不彻底,原因正在于天性的爱的强大,与反叛资源即新知识新观念的相对单薄。父子关系上的剪不断理还乱,恰是五四这个过渡时代伦理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4.
诗人之赋 ,盛誉洪州地势之雄、人物之盛、秋景之丽、名阁之壮 ,不仅在记实 ,而更在借机抒写郁于胸中的浩然气概。社会情景与自然之景、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交响和谐而成一幅气韵生动的绝妙音画。写景状物 ,叙事述愫 ,深得曲致之美 ;视角转换 ,体物情深 ,极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之妙趣。壮阔的气象 ,深远的意境 ,激扬的情感和沉雄的潜词感人至深 ,使读者在对历史和世事的反思中领悟人世沧桑和人生甘苦 ,于视听交感中提升人格境界 ,于雄快豁达之中欣得深远跌宕之神  相似文献   

15.
从形象设计的概念出发,对职校教师形象设计的原则进行阐述。职校教师通过把握内在与外在形象的基本要素,从而有效地实现形象之美。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中国书法艺术之“气”的理论本源与概念,在书法创作与形象中的特征、地位及其书法审美要求与品格。  相似文献   

17.
唐红梅 《现代语文》2006,(11):44-45
学鉴赏中的审美再创造就是指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以及审美趣味等因素,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方式。去积极感知、体验并补充作品的形象,从而把阅读的作品创造性地转化为带有读个体色彩的更加具体、生动的“作品”。这种审美再创造既包括形象的再创造,也包括意义的再创造。学作品是作家用自己的灵魂与热血培育出的一朵朵“生命之花”,下面,我就从形象的审美再创造和意义的审美再创造两个方面来谈谈在中学生学鉴赏中如何让这一朵朵生命之花更加艳丽。  相似文献   

18.
阿Q典型意义之管见周发宝《阿Q正传》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永放光彩的艺术珍品,阿Q是世界文学画廓中的著名典型形象。关于阿Q的典型意义,1987年版高中第三册《阿Q正传·预习提示》说:“作者通过阿Q这一形象,反映了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国民的愚昧,深刻揭露了封建势...  相似文献   

19.
唐诗宋词是古典文化之瑰宝,走近唐诗宋词,犹如走进了一座美的殿堂,鉴赏唐诗宋词,就是探寻美的历程。这种美的发现离不开对意境的体味,其中鉴赏诗歌的形象是体味意境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形象包括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相似文献   

20.
意象即意中之象,是相对形象而存在的,在认识或鉴赏的更高层次上的审美范畴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