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沉香屑第一炉香》虽然借用了传统小说的题材,并且给它装上传统的小说惯用“套子”,但无论是思想主题,还是叙述话语,都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古典小说,更不同于通俗小说,其思想与艺术具有明显的现代性,体现张堂玲对“纯文学”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2.
茨威格是西方文学史上出类拔萃的中短篇小说家,张爱玲堪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大传奇。两人跨越不同的国度,但文学创作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尤其是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刻画。本文仅以张爱玲笔下的葛薇龙和茨威格笔下的克里斯蒂娜两位女性走向堕落之路的过程来加以解析。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十八春》,通过对美国小说《普汉先生》的仿照而写成。但她从改造后者的叙事“时空”框架起步,继而加入独具特色的人物、情节,并在深层统之以自身的创作原则和理性思考,将“仿写”发展为突破,并最终超越而成为一部新作。《十八春》这部在困境中写就的长篇小说,尽管有诸多不足,仍能满足“通俗”的表里,而又突破其局限,从而具备“社会风俗小说”的理性深度和讽刺色彩。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十八春>和其改写本<半生缘>的不同以及这些改动背后的深层原因,指出<半生缘>是张爱玲创作主体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海派作家擅长以性爱为视角阐述都市情爱的纷杂、人情的错综。张爱玲更是以其对于性与情感的独特认知在现代作家群中独领风骚。她的小说《沉香屑·第二炉香》以性的本能缺失为构架,通过文中各个人物的悲惨经历发出了对性与本能、人性与社会甚至时代苍凉的反思与批判。借助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剖析该作品,可知性意识与自我意识的混乱是爱情难以维系、男女关系最终破裂的深层原因,从而肯定性爱的重要性与女性直面性爱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视角模式的转换着手分析张爱玲的作品《沉香屑——第二炉香),将张爱玲独特的叙事手法展现在读者面前,位读者能够更充分地体会张作的精髓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布小继的《张爱玲改写改译作品研究》这部学术专著,在文学研究方法上做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体现出其学术开创意识与学术思索深度,以及学术前沿研究的把握力,给当代学者在学术研究上树立了新的典范,给当代学术界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的、新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也为研究者拓展了学术的研究空间,必将对当代中国文学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周流的岁月无情又有情啊!现在它又把春天带来了。而春天,也毫不吝啬地将一切的至美泼洒到人间的每一个角落:苍穹一碧如洗,像大海一样蔚蓝:东风柔和得像少女的呼吸:碧草如茵,铺展向远方的地平线;繁花似锦,如一束束小火炬在草地上跳跃着燃烧;远处的明山,近处的丽水,无不使人沉醉。可是,为什么我的心情竟如此的不平静?我独自一人毫无目的地来到了江边。  相似文献   

9.
我惊诧于张爱玲的才华,一个只有二十二三岁的年轻女子,竟能写出那么多美丽苍凉的故事。她的《传奇》“读下去像听凄幽的音乐,连最好的图画都赶不上”。“点上一炉沉香屑”。那“霉绿斑斓的铜香炉”里,弥漫的全是些轻灵清扬的句子。  相似文献   

10.
《茉莉香片》发表于1943年7月10日的《杂志》第十一卷第4期,正是《沉香屑:第一炉香》第三部分在《紫罗兰》月刊连载刊出的时候。而《沉香屑:第二炉香》的转载发表,已经是九月份的事情了。这说明,《茉莉香片》很可能是与一、二炉香同时写成的。所以按照发表时间,它是张爱玲写给上海人看的第二则“香港传奇”。  相似文献   

11.
很难想象一百多年以前的读者在面对《海上花列传》时的阅读感受。现代的读者不仅有来自时间方面的隔膜,更重要的是文化上的断裂。张爱玲对于文化传统的自信,现代的读者是没有的。张说:“中国文化古老而且有连续性,没中断过,所以渗透得特别深远,连见闻最不广的中国人也都不太天真。独有小说的薪传中断过不止一次。所以这方面我们不是文如其  相似文献   

12.
彭娟 《考试周刊》2013,(76):12-13
张爱玲(1920-1995)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少有的可以自由纯熟地运用双语写作与翻译,并在两种语境读者中均赢得一定声誉的作家之一,其小说《金锁记》的英译本由其自己翻译.本文通过实例对其英译本及其翻译方法进行了分析.翻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一般分为两种:主要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张爱玲在对《金锁记》的翻译中主要采用了异化的策略处理语言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3.
改写大家都熟悉《赠汪伦》这首诗,可是你们知道这首诗背后的故事吗?唐朝有个书生叫汪伦,他住在安徽泾县桃花潭边的一个小镇上。他十分仰慕当时的大诗人李白,只是无缘相识。  相似文献   

14.
潘婷 《考试周刊》2015,(52):11-12
老舍的《月牙儿》与《阳光》同收于《樱海集》,两部作品都创作于1935年,纵观学界对老舍作品的研究状况,《阳光》比起《月牙儿》稍显黯淡,不过把《阳光》与《月牙儿》做互文性阅读分析就不难发现,尽管学界很多研究者从很多层面剖析《月牙儿》这部作品,但大多数都把《月牙儿》中主人公"我"的命运悲剧归结为"贫穷的生活"、"黑暗的社会"等外在因素,关注造成她人生悲剧的内在原因的很少。本文通过《月牙儿》与《阳光》的互文性阅读,挖掘《月牙儿》所表现的女性悲剧的其他深层次原因,并从作者老舍的创作角度解析文本透露出的作者的女性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双语作家和译者,其自译作品亦组成了对张爱玲的翻译研究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本文从宏观历史文化角度出发,结合张爱玲自译作品《五四遗事》,分析得出她在自译时主要采取改写和补写的策略来处理语言和文化因素,以达到作品揭露社会现象,讽刺社会现实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愫细是施叔青在探索消费社会女性独立过程中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愫细的灵欲矛盾、情欲冲突,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消费社会中都市女性的困惑与迷茫。  相似文献   

17.
愫细是施叔青在探索消费社会女性独立过程中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理解愫细的灵欲矛盾、情欲冲突,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消费社会中都市女性的困惑与迷茫。  相似文献   

18.
改写 元二要奉命远赴安西守护边疆了。一听到这个消息,王维就赶紧从长安骑着快马赶到渭城来为好朋友送行。  相似文献   

19.
<茉莉香片>是一部对于生命救赎渴望的获取可能全然解构的文本.它以悲观性的凄惶基调完成了对于人生困境的绝望宣言,同时也颔首了这种挣扎的过程之美.其实解构本身就证实了她对于此问题的关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张爱玲或许并不是一个冷漠的作家.  相似文献   

20.
潘凡  王晶 《文教资料》2010,(34):103-104
《中外美术史》作为美术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建构及课程设置之一,是美术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基础中的基础。而《美术鉴赏》是一种训练学生判断美的能力的课程.是高校为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艺术修养而开设的一门选修课。鉴于此.本文着力探讨这两门课程在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内容及其侧重点、教学方法这几个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