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究《破戒》中的女性书写,探讨小说中女性的身体书写以及作者在小说中体现的女性观成为必要,这有利于阐述小说女性人物表现出的近代性和前近代性,进一步解析作者岛崎藤村的近代性的特点和女性观,剖析《破戒》的小说世界。解析小说如何通过女性书写建构对父权制压迫之抨击的隐性进程,对于拓展小说主题维度具有积极的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主题嬗变的角度探讨了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发展规律。认为女性小说的主题大致经历了传统爱情主题———社会参与主题———寻找“本我”主题的衍进过程。本文分别阐述了三大主题涵盖下的女性小说各自的产生原因、各自的特点和缺点以及各自的历史和现实的任务 ,并试图以此来探索女性小说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黄蓓佳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经历了对社会的外部探索和剖析、对内在的审视和反思后,在漫长的探索道路上日趋成熟。文章沿着黄蓓佳小说创作的变化轨迹,着手对小说中知识女性的形象及生存图景进行分析,从知识女性的情感体验和精神探索两大方面,研究探讨黄蓓佳小说创作中女性意识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主题嬗变的角度探讨了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发展规律。认为女性小说的主题大致经历了传统爱情主题→社会参与主题→寻找“本我”主题的衍进过程。本文分别阐述了三大主题涵盖下的女性小说各自的产生原因、自自的特点和缺点以及各自的历史和现实的任务。并试图以此来探索女性小说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女性私语小说是女性作家用私密话语来叙述自身内心体验和心理状态,凸显女性隐秘的私人经验的小说。本文选取具有针对性的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私语小说,对其小说镜像话语形态进行了解读,并针对一些女权主义的观点,对其能否脱离男性话语中的女性既有形象,而展现出一种女性主体的能动性进行了质疑与探讨,希望得到相关领域研究者的批评与指正。  相似文献   

6.
《私人生活》中陈染的个人化写作倾向让整部小说带有了浓厚的自传性色彩,文本中渗透着琐碎细腻的女性心理。对小说中的女性心理分析有助于探讨个人化写作蕴含真实而丰富的女性微观心理世界,是尝试融合小说文本的逼真性和文学性的新兴创作方式,对当下语境中小说的创作和消费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萧红的小说体现了浓重的女性意识.她塑造了一系列女性悲剧形象,探讨了女性悲剧形成的原因,并进一步揭示了造成女性悲剧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8.
瘫痪是《都柏林人》的主题,而其中女性的生存状况更是难以忍受。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女性所受的压抑,揭示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自由只能是一种幻想。结合弗洛伊德的理论,本文还探讨了该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说<荆棘鸟>讲述克里利一家三代人的传奇故事,浓缩了女性追求爱情,抗争命运的艰辛过程,塑造了让人回味无穷的聪明、勇敢、不同寻常的女性形象.本文利用荣格原型理论中的"原型"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进行探讨,阐述"阿尼姆斯"原型在玛丽·卡森身上的显现.  相似文献   

10.
拜厄特的小说<占有>浓缩着女性生存数千年的历史图景,形成了当代西方文学女性叙事的独特风貌.小说以远古、维多利亚时代及当代这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女性生命历程为叙事线索,重新阐释传统叙事中的诸多表现女性人生的经典意象,传达女性生存经验,探讨女性人生的历史困境.这种历史性思考揭示了女性生存之历史真相,开拓出当代文学女性生命言说的历史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拟以虹影书写女性成长的小说文本作为研究对象,以文本的分析为基点,论述虹影对于女性在成长中的生存境遇和主体性生成过程的深入思考。通过对于概念的厘清从而确定研究对象,探讨虹影的女性成长书写在她的写作中的定位。对虹影小说中女性成长的背景作了一个系统的梳理,试图探究虹影小说中女性成长背景的特殊性及其存在的模式。并从虹影的几部代表作中的女性形象来折射出社会的变迁与时代的映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安吉拉·卡特的小说《马戏团之夜》进行解读,作者发现卡特在小说中探讨了父权制理念对两性关系的影响,分析了文本中的女性对父权制的反抗,并大胆地在小说中提出了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的途径——即男性的重生,与女性产生真挚的异性爱来建构公正、人道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的《摩尔·弗兰德斯》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关于女性的小说。小说塑造的女主人公摩尔是个经历了多次不幸婚姻的底层女性形象。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大多数女性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尽管在很多批评家眼中,摩尔被冠以“荡妇”的标签,但笔者认为她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具有鲜明反抗意识、勇于追求的女性。本文将从女主人公摩尔的人生经历出发,围绕她的自我观和婚姻观来探讨该小说所折射出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婚礼的成员》是20世纪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一部长篇力作。作为麦卡勒斯的代表作,小说继续以美国南方小镇为背景,把叙述的焦点放在了一位刚满12岁的青少年女性身上,探讨人们的精神隔绝和人性的孤独。基于此,将该小说置身于女性成长小说这一特殊的文学亚类中,从成长环境、成长领路人以及成长仪式三个基本要素出发,通过细读文本,探讨麦氏作品中女性成长的孤独这一主题,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该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从女性主义文化理论看《荆棘鸟》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化理论出发 ,探讨考琳·麦卡洛 (ColleenMcCullough)的通俗浪漫爱情小说《荆棘鸟》为女性读者广泛阅读这一现象。小说《荆棘鸟》以女性主义话语讲述的女性家族传奇浓缩了女性对男性社会由不满到抗争的过程 ;它在英语世界女性读者中的广泛传播反映了在女权运动中觉醒的西方女性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宣泄对现实不满的共同意志  相似文献   

16.
从孙犁小说的模式,小说中的社会生活、战争以及孙犁笔下的女性形象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孙犁的小说,探讨孙犁小说的不足和优点。  相似文献   

17.
日本女性形象在郁达夫早期小说中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其内在意蕴与郁达夫本人切身经历以及个人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考察郁达夫早期小说中的两类女性形象:天使和妖女,分析了她们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意蕴。同时,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社会和文学的双重视角,探讨了郁达夫小说中日本女性形象形成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18.
庐隐、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女性意识的作家。作为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二者的作品都体现出强烈的悲剧色彩。尤其是她们的小说都善于描写女性心理和情感,表现动荡时代中的女性生活。通过对庐隐和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探讨出二者女性意识在小说中的不同反映。庐隐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基调是悲哀,张爱玲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基调是苍凉。  相似文献   

19.
梅娘的小说几乎绝大部分都是女性关怀小说,她对沦陷区那个特定空间的女性命运给予了深切关注,同时以饱满的激情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颇有女权味道。同时,梅娘还探讨了女性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20.
梅娘的小说绝大部分都是女性关怀小说,她对沦陷区那个特定空间的女性命运给予了深切关注,同时以饱满的激情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颇有女权味道。同时,梅娘还探讨了女性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