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征程中,已形成三个历史决议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站在建党百年的重大历史关头,文章简要概述三个历史决议的基本内容,总结经验,对其异同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揭示三个历史决议的深层联系及内在逻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个历史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百年伟大奋斗中,始终坚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写照。三个历史决议通过呈现历史成就、总结历史经验、规划历史任务,体现了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展现了历史进程中主体的能动意义。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以决议形式总结历史、把握规律、规划未来,为统一全党思想、全党意志、全党行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党的三个历史决议,深入分析领会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增强历史主动信心、增加历史主动智慧、提升历史主动自觉,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历史决议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杰出作品。对三个历史决议的产生背景、制定过程、文本内容和行文逻辑进行全面考察,能够深切体会其中充满理论魅力且具备思想特质的科学历史方法,体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践分析法贯穿文本始终,着眼人民根本利益的主体分析法是理清党史关系的宝贵锁钥,力求全面与重点相统一的系统分析法是把握党史本质的有效路径,正确评价历史英雄的人物分析法是统一思想认识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5.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4):5-10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时,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指导方法,坚持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党的历史,采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研究方法,以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为逻辑起点,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历史主题,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叙史方法,以正确党史观、大历史观分析党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以统筹协调的方式综合把握党的百年历史。 相似文献
6.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至关重要的三份文献,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整个发展历程。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最新的纲领性文献,是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展开的。对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价值逻辑进行分析,能够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并深刻认识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金伟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57-60
随着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和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在南梁革命根据地的成立,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在南梁革命根据地局部执政的历史,在党的建设、土地革命、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卫生建设、统一战线等领域形成了宝贵的执政经验,并对当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苗田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7-9
党的三个历史决议是党自我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三者都对党的自我革命历程进行了深刻研讨,为持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总结。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克服艰难险阻、无往不胜的制胜法宝和关键所在。从历史经验与现实需要的角度考察党的三个历史决议发现,将中国共产党建设成先进、纯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成履行历史使命、勇担历史责任的使命型政党是党自我革命功能所在;这一过程彰显了党自我革命话语表达的历史继承性与鲜明时代性等特征;体悟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实践所蕴含的彻底的批判性和所展现出的精神自信等精神特质,是我们深刻掌握党的自我革命理论的重要途径,亦对新时代推进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三个历史决议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充分彰显了百年大党的清醒和成熟,深刻显示了党的历史主动精神。《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本清源,把握革命主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路线图;《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审时度势,把握建设主动,为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握“两个确立”,为民族复兴凝聚共识。在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关键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创建以来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三个重要的历史决议。三个历史决议是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进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纲领性文献,是党充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主动的经典示范,它们统一于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宏伟目标中,蕴含着特有的生成逻辑。三个历史决议坚持科学方法论,对党艰难而辉煌的奋斗实践进行客观分析和科学总结,前两个历史决议为实现党的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方向指引,第三个历史决议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理论灌输、榜样示范、正向激励、善用载体等形式,针对党员干部、战士、工农群众等不同群体开展了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革命的伟大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重温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可以从中获得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共党史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静如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9(3):342-34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共党史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是中共党史的理论之根。一方面 ,它为中共党史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使中共党史学明确了研究的主线和新的重点 ,扩大了研究课题的范围 ;另一方面 ,中共党史学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供了充分的历史的论证。 相似文献
13.
豆庆升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1):88-92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之所以能够始终坚持民生幸福的理念,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就蕴含了民生幸福的基因。人民幸福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的应有之义,民生关怀则始终蕴含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近现代革命先行者思想之中,作为扎根于中华民族之中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民生幸福必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14.
15.
把握历史主动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问题。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主要体现在六个向度上,即主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主动选择发展道路、主动抓住发展动力、主动总结经验教训、主动坚持理论自觉、主动增强历史担当。历史已经证明,只有把握住这六个向度的历史主动,中国共产党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保证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理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想与中国现当代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中国现当代教育变革、改革和发展奋斗目标和美好前景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长远理想和具体阶段性理想的统一。党的百年教育理想,体现崇高与现实、普遍与特殊、总体与具体、变化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与党的革命理想和社会理想、教育发展道路、教育制度、教育方针政策等紧密联系,是对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普及教育和教育公平等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7.
李军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3,22(2):36-41
毛泽东是最早提出"党内法规"这个名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通过对早期毛泽东关于"党内法规"这个概念及其范畴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各种问题的思考。这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同时也是执政党。坚持党的政治阶级性是维护政党权的需要,扩大党的政治容纳性是维护执政权的需要。坚持两者的辩证统一,是对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的一个考验。执政党的政治容纳性,主要体现在执政党的执政理念、组织基础、社会基础、政策主张等方面。执政党既然掌握了公共权力,那么,它就占据了公众进行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等方面的主渠道,因此必须处理好代表特定阶级、阶层和群体与代表社会整体的关系,这也要求执政党政治应具有容纳性。政治容纳性是现代政党执政规律的内在规定;中国国情需要执政党的政治容纳性。 相似文献
19.
探讨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是一个新颖而重大的课题。文章论述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核心内容、基本原则、强大动力、根本保证等五个方面的经验,对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构党史学习教育制度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成效的基本保障。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围绕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积极建构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建构经历了由初步规范到发展、完善进而全面深化的演进历程并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重要一条是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建构始终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断推进。新中国成立后,党史学习教育制度建构致力于党的制度建设与国家法治建设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